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新闻

“云之象外”江大海个展:在虚空与秩序中建构纯粹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4-11-14 17:37:21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艺术家江大海(左)、艺术8创始人佳玥与策展人亨利-克洛德·顾索合影

2014年11月14日下午,“云之象外——江大海作品展”在北京艺术8中法文化艺术研究中心召开了媒体见面会,本次展览作为中法建交五十周年活动之一,由艺术8主席、曾任法国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院长的亨利-克洛德·顾索担任策展人,并将持续到2015年1月8日。

亨利-克洛德·顾索向媒体讲解江大海的艺术

江大海接受采访

1946年,江大海生于南京一个文人家庭。祖父江竹清以书法见长。因而,江大海早年起便饱受传统文人氛围的熏陶。进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之后,江大海逐渐对画面的构成产生兴趣。1986年,江大海远赴法国巴黎,在反复观摩西方古典和现当代艺术作品的同时,艺术家确立了自身的探索方向。对伊夫·克莱因、尼古拉·德·斯塔埃尔和罗斯科等艺术家的发现,令他的作品迅速转入抽象。

恢宏

气聚

二十余年往返东西,策展人亨利-克洛德·顾索将江大海的创作语言形容为一种“不可言说”和“不可察觉”的存在,在他的画面中,东西方两种文化背景被巧妙和深刻地隐藏在表面的形式语言之中,两种文化背景因而成为一种临在,吸引观看者进行深入地体认和解读:它既以东西方文化的相遇为源泉,又植根于一切人类共有的经验,即面对浩瀚银河之时扣动心弦的感受。其创作经历与作品发自一系列叩问,探询着艺术与自然,艺术与可见,艺术与空间构建的关系;东西方视角在其中相辅相成而又发生了隐秘的转化。江大海以沉潜的耐心创造了这样一种抽象风格:它兼顾形式感与精神性,造型渐趋单纯,而又并未舍弃自然。对他而言,数学秩序的形式构成始终是潜在的必须要素,但他却并未全然接受几何抽象的理论和造型实践。江大海作品中的空间表现手法较少地来自继承文艺复兴透视法的预定构图,而更多地源于中国山水风景画的无限与形而上的范畴,邀观者以目光浸入其中,自由徜徉,而不必参照特定的焦点,从而探求与宇宙相渗相融、“天人合一”的境界。此种境界恰是东方思想的根基所在。

  
清逸


  
无际
 

在江大海的作品中,云雾作为一个重要的绘画主题贯穿了本次展览的所有作品,也凸显了艺术家抽象绘画的精神内核:云雾暗示着气息的永续循环、和谐鸣应,体现了艺术家崇尚自然、天人合一的东方宇宙思想。从具体的作画过程来看,江大海将画笔置于手中,画笔浸满饱水的颜料,画布置于地上,颜料“滴落”其上形成了一种云气无法触知,虽为真实,却化解了真实感。作为风景,它隐秘玄深,引发幻戏,因而是通往虚空与无限的最佳意象。如同程抱一所言,云是表现虚空的典型。江大海的抽象,正是联结于这一美学和哲学传统:画中云雾仿佛正隐入虚无,却又浮现于可见的边界,予空间以幻梦般的共振,引渡目光从可见至于不可见之境。

媒体交流会现场

从中国文化的视角看来,江大海的创作既深深从属于东方美学,而又予以可观的创新;若是以西方艺术史的角度分析,他的创作的分量与意义亦不可小觑。他的艺术语言令两个相反的世界和谐共存,揭示了潜藏于二者之中、滋养生发的共性,微妙地消解了文化混融的直白印记,成熟完整、独立自洽。

展览现场

在当代中国绘画的语境下,江大海以罕见的方式重建了绘画的纯粹视觉语言:画面领域“无边”开放,表面的去物质化,空间的视觉不确定感,色彩的密集;此外,绘画动作的不可觉察,则标志着江大海彻底掌握了西方抽象艺术及主要人物的核心。他的创作既关涉于虚空和云气等经典问题,又以雾化的色彩完成了无比精微的空间与视觉的构建;以颇显悖论而又密不可分的方式,将虚空与无限的概念结合于动态的宇宙观之中,令人目眩神迷。

展览现场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