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新闻

纽瓦克中国展览大会90周年:历史的呼应和承继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4-04-22 10:50:24 | 文章来源: 《收藏》

纽瓦克博物馆外景

纽瓦克(过去译作纽特)是美国新泽西州的一座小城,距离曼哈顿只有20分钟的火车车程,2013年11月,笔者前往纽瓦克博物馆参观该馆举办的明代至今:“中国艺术中日用品地位的提升”(Mingtomodern:ElevatingtheEverydayinChineseArt)的展览,

意外发现这个小镇居然和中国有很深的缘分。纽瓦克博物馆的结构和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百科全书式架构颇有类似之处。大都会博物馆是大而全,纽瓦克博物馆虽然规模没有大都会博物馆那么大,也是按照百科全书的方式去展示它丰富的古今收藏。

纽瓦克博物馆的中国情缘

纽瓦克博物馆与中国艺术的缘分从20世纪初期就开始了。据纽瓦克博物馆亚洲部主任凯瑟琳·安·保尔(KatherineAnnPaul)介绍,早在1923年,纽瓦克博物馆的创始人约翰·科登·达纳(JohnCottonDana)就策划了“中国:土地与人民”的特别展览,这个展览由纽瓦克与当时的中国政府共同主办,当时的中方负责人是中华民国驻美公使施肇基博士。展览品部分由纽瓦克博物馆提供,部分由中国机构提供。该展览在美国20个城市巡回展出,向美国人民全方位展现了中国的艺术、文化与工业。

纽瓦克博物馆除了三楼的中国艺术固定陈列,在2013年9月还高调推出为期4个半月的中国题材特别展览,并邀请专家学者进行四场学术讲座,将展览海报醒目地挂在南大门外墙。举办这场展览的目的在于纪念和传承90年前的那场“中国:土地与人民”特展,让90年前老馆长达纳先生的宏愿得以继续张扬。

回眸90年前的中国展览

当年的中国展览“中国:土地与人民”(China:TheLandandthePeople)是按照当时的世界博览会的方式进行布展,所表现的内容包括科技、文化、艺术等各个方面,目的是让美国人民对中国有更多的了解。

在纽瓦克博物馆的图书室,凯瑟琳主任为我提供了昔日展览完整的历史档案,我惊叹于美国人的档案意识,1923年展览的所有细节,包括当年与展览相关的所有往来书信、文件记录,甚至所有参展物品的黑白图片,都非常清晰完整地被保留下来,为人们解开了1923~1925年纽特中国展览大会的几乎所有疑问。

当年的展览时间为1923年10月15日至1924年1月1日,地址位于纽瓦克博物馆现址旁边不远处同一条街上的纽瓦克公共图书馆。

从1924年2月开始至1925年1月底,该展览分为三路,美东巡展到纽约州尤提卡(Utica)图书馆、宾翰顿(Binghamton)图书馆、北罕州汉诺瓦的达特茅斯大学、马里兰州巴尔的摩艺术博物馆、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新泽西特兰顿州立博物馆六城举行。另外还有美中、美西两条线路同时出发,先后一共在20个城市展览过。

借展机构之中,包括PekingInstituteofFineArt(北京艺专),湖南雅礼大学等中国文化、教育机构,以及美国与华人的艺术和文化相关机构。

精美的175件馆藏作品

“明代至今”特展展出175件展品,包括绘画、雕塑、陶瓷、漆器、家具、服装、纺织品等多种门类,其中多数在1941年之前入藏,许多作品从来没有公开展览过。瓷器展品中,不少是早于明代的瓷器,年代最早的到唐代。其中一件唐代的四耳陶罐(LargeGuan,FourHandleJar),据纽瓦克博物馆方介绍,该陶罐出自河南鲁山段店窑,1941年由博物馆最重要的家族捐赠者HermanandPaulJaehne捐出。

当代中国艺术作品有3件,其中两件是类似故宫的大红门的摄影装置《历史的继续》(一大一小),作者是中国70后当代艺术家蔡志松。蔡志松曾经于2009年在纽约展览过他的“故国”系列的两件红门作品,其中一件由艺术家赠送给纽瓦克博物馆;另一件中国当代作品是创作于2005年的《中国梦·梦中国》,是用塑料和有机材料制作的白色透明“龙袍”装置,作者是60后中国艺术家王晋。

在整个展览中,中国古代陶瓷可能是最亮丽的一道风景。查阅展览和纽瓦克博物馆的收藏资料,其中最重要的作品捐赠人HermanandPaulJaehne就为纽瓦克博物馆捐过数量相当多的陶瓷。

展览的前厅,一对体形高大的彩陶狮子镇守大门,它们也就是展览海报上的狮子。据纽瓦克博物馆介绍,这对艺术作品于1939年由HermanandPaulJaehne家族捐赠。这是一对明代的珐华彩狮子,可能来自广东佛山的石湾窑。石湾窑是否生产过珐华彩狮子,有待行家继续查证。根据广东石湾陶瓷博物馆介绍,石湾在明代嘉靖年间就已经形成了陶瓷行会,用行规来进行行业保护,行规从较早期的8条到清代的30多条。石湾的陶瓷行业规模非常庞大。明清时期是石湾陶瓷业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对镇门狮子的特别之处是,其中雌狮张开大口,非常罕见。我曾经就此与中国美术史专家探讨过,有专家认为,这个张开大口的狮子,其形象其实更接近麒麟。

凯瑟琳主任今年夏天曾经在杭州进行学术交流,将这对狮子的图片展示给中国艺术专家,许多专家都表示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样式。

在此次展览的大题目“明代至今”四个大字下面,是一件莲花宝石纹的青花罐,博物馆方介绍说,作品有明代嘉靖款。该罐也是由HermandPaulJaehne捐赠。该家族捐赠品在展览中还有很多,如芭蕉莲花云海纹大碗、康熙青花龙纹瓶、嘉靖龙纹碗、雍正龙纹碗、雍正凤凰纹碗等等。

服装也是展览中引人注目的展品。正对着展厅的中国特色圆形入口,就陈列着中国当代艺术家王晋的那件透明龙袍,一件当代的服装装置作品。

1956年,由纽瓦克博物馆用JohnJ.O’Neill遗赠基金购买的一件中国清代龙袍非常醒目。除了这一件,还有一件道教的大袍,其图案和质地简直可以跟龙袍相提并论。展览中还展示了鞋子、扇子等中国古代生活用品,这些藏品,一方面可以和中国古代绘画对照阅读,同时也让美国观众穿越历史,亲眼目睹中国古人生活用品及方式。

作为本次展览前厅的装饰性画作,其中的一幅绘画作品,英文题目介绍是:“PortraitofaMatriarchandHerfamilyinaSummerGarden”,暂时翻译为《家族消夏图》。作品于1928年由纽瓦克博物馆购藏。凯瑟琳主任介绍说,出售者的名字是Babbott,从名字来看并不是华人。这件作品展现了中国古代的建筑、园林、服饰等生活内容和场景,凯瑟琳主任介绍说,这也是馆藏中非常珍贵的一件。

书画展品中还有明代画家边景昭的《凤栖梧》立轴、仿清代画家沈南萍的《猫蝶图》,还有一幅《四喜图》。相对于陶瓷来说,展出的绘画作品数量不算多。

据凯瑟琳主任介绍,纽瓦克博物馆的中国古代绘画藏品将近400件,题材囊括花鸟、山水、人物等各个方面。除了今次的特展,还有许多中国古画在该博物馆的三楼展厅作为长期陈列展示。

中国艺术特展的前厅,在进入狮子镇守的大门之前,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展览部分——“是否中国的?”(ChinaorNot),展览中的陶瓷作品一对一对地并置着。

纽瓦克博物馆中国艺术媒体顾问周玮女士特地在作品前考我,猜一猜,哪些是中国的,哪些不是中国的?

当然,这么一提示,我和许多常看展览的观众一样,很快从中分辨出属于中国的和不是中国的作品。不过,如果没有提示,我会认为整个柜子的所有陶瓷都是中国作品。因为粗略地看,它们外表都差不多。

展览之中还有一个特别的部分,就是纽瓦克博物馆代馆长尤利西斯·格兰特·迪亚兹(UlyssesGrantDietz)策划的一个部分:中国艺术的影响(UnderChina’sInfluence)。

代馆长迪亚兹是格兰特将军(1822~1885年,美国第18任总统)的后代,格兰特将军从总统位置退休之后,环球旅行的第一站就是中国,受到当时李鸿章的热情接待。所以曼哈顿西边220街格兰特将军墓园的后面,还有以李鸿章名义种下的两株银杏树。

我在参展过程中未有机会和迪亚兹探讨这个部分的特别意义。凯瑟琳主任告诉我,展厅中的“是否中国的?”和迪亚兹的展览,都旨在向美国观众介绍中国艺术与西方艺术的关系和影响。这个展览,为美国观众提供了一次近距离对比观察的机会,以增加观众对中国艺术的了解。

捐赠者杰尼兄弟

本次特展,三分之一的藏品来自一对犹太兄弟:赫尔曼·杰尼和保罗·杰尼(HermanandPaulJaehne)。兄弟俩将家族收藏的最主要部分捐给了纽瓦克博物馆,其3000件捐赠品占据了纽瓦克博物馆整个亚洲部艺术藏品的十分之一。

大哥赫尔曼曾在1900~1920年间在上海居住,弟弟保罗同期在东京居住,兄弟俩回到美国后带回了很多中国艺术收藏品,只有很少部分出售。大多数藏品都捐赠给纽瓦克博物馆。由于他们收藏的亚洲艺术藏品质量很高,数量也非常多,受到了纽瓦克克博物馆董事约瑟夫·艾斯多(JosephS.Isdor)先生的关注,艾多斯先生主动与他们建立联系,从1931年开始,他们的藏品就不断地被博物馆展览。

1932年,赫尔曼·杰尼成为纽瓦克博物馆的董事。1938年,保罗·杰尼也成为该馆的董事。此后的每年,他们一定会抽出一段时间到博物馆,花费好几个小时来处理和讨论他们藏品的展览和使用问题。

1931、1937和1942年,兄弟俩将他们丰富的亚洲藏品借给纽瓦克博物馆进行专题展览,其中部分藏品参加展览的次数多得难以计算。

两位杰尼先生非常低调,纽瓦克博物馆能够提供的关于两人的资料很少,甚至连一张图片都没有。他们的捐赠不但使纽瓦克博物馆成为美国亚洲艺术收藏的重要机构之一,也让新泽西和美东居民有机会在美国欣赏到中国的艺术。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