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新闻

首届中国国际装置艺术学术论坛暨马得作品展圣之空间举办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10-19 18:02:14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论坛暨马得作品展开幕现场

2013年10月19日,由国家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雕塑院主办,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新经济与新产业研究中心协办,航天(北京)科技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的“2013首届中国国际装置艺术学术论坛暨马得作品展”在北京798艺术区圣之空间举办。论坛由吴为山和尚辉担任学术主持,主要针对国际当代装置艺术的发展史、当代装置艺术的基本特征、当代装置艺术的价值倾向、装置艺术在中国艺术史中的发展经验、历史机遇、未来趋势以及如何澄清装置艺术的艺术语法等问题展开讨论。

展览现场

马得作品展也与论坛同期开幕。国家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雕塑院院长吴为山接受采访时表示,此次论坛是中国艺术界首次针对装置艺术这一领域和概念召开的学术论坛,旨在通过一个具体的艺术个案延伸学术界对装置艺术的基本概念、当前面临的基本问题和未来趋势的探讨。论坛以学术讨论和展览相结合的方式首次走进798,希望能近距离接触关注当代艺术的人群,扩大装置艺术的接触面和社会关注度。国家当代艺术研究中心将对此次论坛的学术讨论成果汇集成册作为论坛历史资料和官方出版。

马得作品

北京大学教授丁宁在论坛现场的发言中认为,在今天的全球化艺术语境下,中国艺术家难以超越西方既有的话语体系。装置艺术作为一个有望突破的契机,需要艺术家寻找到其区别于其他艺术类别的根本特点。装置艺术不是纯形式问题,也不是纯概念问题,而是艺术表达的份量问题,找到了这一点,便找到了装置存在的意义和突破的方向。策展人黄笃以自身多年的策展经验,从学理上澄清了装置的概念。装置艺术的自身逻辑是对既定话语体系和载体意味的解构。这种解构能力的高低在于艺术家对空间、材料、语境、作品与人之间关系的综合把握,既对日常物意义的重新解构、组合。

马得作品

从这一点来讲,此次展览中,马得的作品使用的多为后现代和科技时代人类物质文明和科技文明的文化载体,诸如日常生活中的塑料椅子,拆卸的移动硬盘,甚至神舟七号的飞船残骸等。艺术家通过对这些物件、材料的组合、拆卸、重新处理表达自身对时间、空间等问题的理解。同时,部分现成品在结束其展览的功能之外将重新回归到原有的使用功能中,首现了装置艺术环保的属性。

展览现场

据悉,中国国际装置艺术学术论坛从今年起将每年举办一届,旨在推动当代艺术形态的多元发展,发掘有潜力的装置艺术资源,把握装置艺术语法关系,完善中国当代艺术格局。

展览现场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