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故宫博物院新近推出的一款纸胶带,让网友疯传、讨论,直呼超想收藏。纸胶带乃寻常之物,台北故宫添加了什么元素而令网友如此心动?在于上面印着康熙皇帝的手迹:“朕知道了。”台北故宫抓住了区区几个字中流露出的那种霸气,当作文化产品进行“开发”。这种做法实在值得北京故宫借鉴。
由于历史的原因,故宫博物院有两个,除了台北后建的这个,还有一个正宗的,就是北京的紫禁城是也。北京故宫我以前常去——当然那是有年头的事情了,票价还没那么死贵的时候;台北故宫还从来没有去过。但是说老实话,我好像对台北故宫更熟悉一些。北京故宫只是熟悉它的建筑,就是那一大片的房子,对台北故宫则是通过间接渠道熟悉它的文化内涵。而文化正该是两地故宫发挥自身优势且能够散发出十足魅力的地方。没去过的地方却言熟悉,这样说话似乎有逻辑不通之处,但事实却的确如此,主要是手边几乎没有关于北京故宫的令人爱不释手的文化产品。相反,“低首”所见,倒都是台北故宫的。
比如我现在用的鼠标垫就是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的一部分,一套四枚书签是欧阳修、苏东坡他们的书法,名片盒、镇纸上面,也都是台北故宫藏品的复制。知道我有点收藏癖好的朋友,自那里归来大抵都送一两件,关键是这些精致淡雅的东西“拿得出手”。北京故宫呢?让人见识其文化的途径似乎只有出邮票之一途。而即便是邮票,台北故宫的品种也比北京故宫的多得多。北京故宫的基本上是古画,台北故宫的,光是在下收集的,就有玉器、珐琅器、漆器、青铜器,前十八宝、后十八宝等,目不暇接;就单拎古画这一项吧,台北故宫又胜一筹,《十骏犬》、《百马图》、《出警图》、《入跸图》……太多了,一旦汇集在一起,那是怎样一种润物无声的文化普及?
这样说可能偏激了,台北故宫以文化取胜,而北京故宫却每每靠社会新闻吸引公众眼球,这两年他们不是“撼”事连连吗?一个寻常毛贼,可以轻而易举地盗走正在展出的珍贵文物;一个不知为什么生气的年轻人徒手就把玻璃给砸了,还连带打翻了里面的文物。每个长假,北京故宫都人头爆棚,大家去看什么?皇帝的宝座,慈禧的住处……
台北故宫将康熙的霸气字迹与纸胶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仅普及了文物知识,而且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他们的网络商城表示,纸胶带目前有五款,一组200元内有三卷,其中以“朕知道了”楷书纸胶带询问度最高,不仅台湾观光客爱,连大陆客也抢买,未来还会陆续推出多款纸胶带;而5月初最先推出的“乾隆御览之宝纸胶带”也很受欢迎,不到月底1000多份就销售一空。这才是文化产生的效益吧。文化岂可等同文艺演出,颠来倒去地唱那几首老歌,原汁原味又怎样,决定得了发展后劲?
爱迪生有句名言,长久以来我们只熟知它的前一半:天才就是99%的汗水加上1%的灵感。其实它还有下一半:但那1%的灵感甚至比99%的努力更重要。这几年,我们在嘴上不断强调文化创意,但骨子里是看轻的,以为唾手可得。荷兰的大黄鸭甫一登陆香江,内地便群起而效仿之,结果连我们自己对自己人如此缺乏创意只知机械模仿都看不过眼。当下,北京故宫如果实在不行,却不妨照着台北故宫的葫芦画画瓢,让国人在潜移默化中领略前人文化精华中的神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