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闻

用创造推动创造 第二届奥迪艺术与设计大奖启动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11-10 13:04:14 | 文章来源: 99艺术网

六位嘉宾按动启动装置,共同启动第二届奥迪艺术与设计大奖

六位嘉宾按动启动装置,共同启动第二届奥迪艺术与设计大奖

2012年11月5日晚8点,第二届奥迪艺术与设计大奖史无前例地采用纯互联网发布的创新形式,在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盛大启动。奥迪艺术与设计大奖作为首个聚焦中国当代艺术与设计的跨领域重量级奖项,以倡导面向未来的“传承·创新·引领”为核心理念。在当晚的启动仪式上,纽约中国中心艺术总监翁菱、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馆长田霏宇、著名当代艺术家汪建伟、著名建筑设计师朱锫、著名企业家冯仑、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公关总监卢敏捷,与1万多名关注大奖的在线观众围绕“融汇东西的未来创造”这一主题展开热烈的讨论,共同探讨推动“中国创造”的现实与未来路径。此外,本届大奖的奖项设置与评奖机制也在启动仪式上正式公布。

作为中国首个采用纯互联网发布形式的品牌艺术奖项,本届大奖启动仪式通过网络视频、网络社区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了艺术家、设计师、行业精英与广大公众之间的深度对话。当晚,超过20万网友通过在线观看的方式关注第二届奥迪艺术与设计大奖,近5千名新浪微博用户参与了本次大奖启动仪式“分享奥迪艺术瞬间”的活动,新浪微博发表、转发数超过4千次。此外,更有超过1万名在线网友通过大奖官方网站和新浪微博与现场嘉宾积极互动,通过网络形成了一个规模盛大的思想交流论坛。

“作为全球最强设计品牌之一,创新设计是奥迪品牌的重要基因。奥迪长期以来高度重视与艺术和设计之间的跨界合作,并从中不断汲取‘启迪未来’的设计灵感。”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公关总监卢敏捷表示,“正是在东西方文化、科技、艺术与设计的碰撞与交融中,一汽-大众奥迪通过24年的‘全价值链本土化’成就了中国最成功的国际高档车品牌地位。我们深刻体会到‘融汇东西’对创新的激发作用。因此,我们将‘融汇东西的未来创造’定为本届奥迪艺术与设计大奖的主题,希望通过本届大奖推动中国本土艺术与设计的发展,为‘中国创造’提供助力。”

为了进一步提升奥迪艺术与设计大奖的专业性和权威性,一汽-大众奥迪特别邀请了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与纽约中国中心两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顶尖艺术机构共同协办本届大奖。著名策展人、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馆长田霏宇先生表示:“艺术与设计的跨界已经成为当代艺术语境下的主流趋势。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一直致力于将国外顶尖艺术家与设计师的作品带到中国,并推动他们与中国杰出艺术家与设计师的对话。因此,我们非常认同奥迪艺术与设计大奖的理念,也相信沟通中外的文化与思想、融汇东西方的艺术与设计将是‘中国创造’未来发展的必然之路。”

著名当代艺术策划人、纽约中国中心艺术总监翁菱则坦言:“让中国杰出的艺术家和设计师以及他们的作品走向世界是推动‘融汇东西的未来创造’的有效途径。纽约中国中心通过打造一个融汇东西方文化的生活方式空间来展现当代中国的全新国际形象,而奥迪艺术与设计大奖则通过构建一个东西方艺术与设计的跨界交流平台来提升‘中国创造’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在这一点上,我们不谋而合。”

“奥迪艺术与设计大奖为中国当代艺术家与设计师提供了一个具有国际视野的交流和展示的平台。”著名当代艺术家汪建伟先生表示:“在这一平台上,我们需要打通东西方的哲学与品位,在国际视野下发掘中国文化对于空间与时间的独特审美,为‘中国创造’赋予创新的思想性。我非常期待能与更多艺术家与设计师在第二届奥迪艺术与设计大奖的平台上交流,共同探索中国当代艺术的未来发展。”

第二届奥迪艺术与设计大奖共设立5项大奖,其中,杰出成就奖旨在向长期获得代表中国当代艺术与设计最高水准国际认可的个人致敬;年度艺术大奖与年度设计大奖,旨在表彰2011-2012年度代表中国当代艺术与设计最高水平的创新成就者;年度艺术新锐奖和年度设计新锐奖,旨在鼓励2011-2012年度中国最具潜力和创新精神的艺术与设计新锐。每项大奖将分别推举30位候选人,经过由两岸三地艺术和设计领域专业人士组成的专业评审团、由专业媒体组成的媒体评审团以及由社会各界人士组成的公众评审团共同投票产生,并经过由靳尚谊、谭盾、刘家琨等艺术与设计领域权威人士组成的大奖主席团最终复议确定。

奥迪艺术与设计大奖创立于2010年。2011年3月,首届奥迪艺术与设计大奖颁奖典礼在北京751 D-PARK时尚创意广场隆重举行。在颁奖典礼上,国际著名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徐冰被授予了本届大奖最高奖项30年成就奖,国际著名作曲家谭盾和国际著名建筑设计师刘家琨分别荣获了年度贡献奖和年度设计大奖,年度新锐奖和年度设计新锐奖则分别被著名青年导演宁浩和著名青年平面设计师刘治治摘得。

1   2   下一页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