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广州三年展主题展北京新闻发布会举行

时间:2012-09-17 20:25:04 | 来源:艺术中国

资讯>艺讯>

第四届广州三年展主题展北京新闻发布会现场

2012年9月17日下午,第四届广州三年展主题展北京新闻发布会在798艺术区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行。第四届广州三年展总策展人、广东美术馆馆长罗一平,第四届广州三年展主题展策展人姜节泓、乔纳森·沃金斯,广州正佳集团副董事谢萌,参展艺术家代表萧昱、庄辉参加了新闻发布会并回答了媒体提问。

“广州三年展”是广东美术馆自主策划、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品牌,是国内最大的艺术盛事之一。第四届广州三年展分为“启动展”、“项目展”、“主题展”以及“论坛计划”四大部分。

第四届广州三年展总策展人、广东美术馆馆长罗一平介绍第四届广州三年展主题展【见所未见】概况

第四届广州三年展从2011年9月启动展“元问题——回到美术馆自身”为起点,历经了项目展第一回“去魅中国想象——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展”、第二回“第三自然:中国再造”、第三回“维度——三个案例的分析”与第四回“伯明翰广告牌计划”。其中,启动展吸引了十余万观众参观,在国内外业界引起长久的热议,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和对外文化交流效果,并被文化部评为2011年“国家重点美术馆优秀展览项目”。

姜节泓阐述【见所未见】主题理念,介绍部分中国艺术家及参展作品

展览期间,穿插了几场学术水准较高的研讨会,为展览做了很好的理论支持和补充。如果说“启动展”是提出问题,那么“项目展”是开始针对这些问题深化到个案中去,而最终的“主题展”就是对此前的探讨研究做一个大的归纳。这也是主题展之所以定名“未见之所”的原因所在,它是一个在实践中向前推进的未知数,将以艺术家对快速发展的城市文化、社会结构以及与此相应的人的心理结构的变化的演绎来为整个三年展画上句号。

乔纳森阐释对【见所未见】的理解,介绍部分外国艺术家及参展作品

2012年9月28日,作为第四届广州三年展重中之重的收官之作——由英国伯明翰艺术设计学院教授姜节泓和英国艾康(IKON)美术馆馆长乔纳森•沃金斯共同策划的第四届广州三年展主题展“见所未见”,即将揭开序幕,以此来为第四届广州三年展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谢萌阐述正佳广场计划的内容及理念

一、独特的展示空间

本次主题展以“见所未见”为主题,将于2012年9月28日-12月16日分别在广东美术馆、广州大剧院及正佳广场等多处空间举行。这是一次很特别的尝试,一是延伸扩大展示空间。由广东美术馆作为主展场,由位于广州花城广场文化观光带的城市地标——广州大剧院和位于广州天河商圈最大的商业城——正佳广场作为两个分展场,组成一个覆盖面广的连锁展示场馆。二是跨界与商业机构合作进行案例实践。正佳广场是一个具有活力与创新气质的体验式消费空间,通过此项实践,检验广州市民和商业机构对当代艺术的理解和包容度,探索正佳广场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职能转化。三是艺术走入公众空间。当代艺术去除了经典化的艺术身份,走出美术馆围墙,回归到公众的艺术参与中,让观众互动触摸展品,遭遇公众对当代艺术的自然回应。三个展览空间各具特色:广东美术馆展示作品,广州大剧院呈现艺术表演,而作为南方最大购物中心的正佳广场以公共空间形式拉近观众与艺术的距离。

参展艺术家萧昱阐述自己的创作理念、介绍参展作品特色

二、阵容庞大的艺术家群

本次主题展聚集了24个国家和地区的75组中外艺术家的实践和创作成果,其中有30多位来自西欧和北美的一线优秀艺术家,,如20世纪最为著名的先锋派大师美国音乐家约翰•凯奇,2010年度英国特纳奖获得者苏珊•菲利普斯等。这是第一次大规模的欧美当代艺术集体亮相,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一次盛会,汇集了众多国际知名艺术家作品,涵盖了绘画、雕塑、摄影、动态影像、装置、声音与现场表演等多种艺术媒介形式,围绕“未见之物、未见之事、未见之信、未见之城、未见之变”五个关键词来展示本次“见所未见”的主题,并将以一种非常强的开放性推动了当代艺术的发展,从而使广州和国际前沿的当代文化持续性地发生紧密关联。

参展艺术家庄辉阐述自己的创作理念、介绍参展作品特色

三、见所未见的主题

这个展览的主题“见所未见”,既有通俗易懂的词面,也有深奥莫测的所指,是一个没有玄机的“玄机”。英文“the Unseen”的词意源于“看见、或明白、领会”,可以促成与视觉发生直接关系的智力活动,特别在视觉艺术领域中,延伸出种种与观看、认知和想像相关的丰富内涵。“未见”不但包含了“可见的”和“不可见的”,同时也指向一种对于事物本身是否存在的不确定性。“The Unseen”的中文在此意译为“见所未见”。“见所未见”一方面出于人类肉眼视觉的有限性——“眼界”之短浅;而另一方面,也暗示了我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以及对自然感知经验的超越。所以,本次展览围绕“未见之物、未见之事、未见之信、未见之城、未见之变”五个关键词来展示艺术家的作品,阐述 “见”与“未见”,“知”与“未知”的事物。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