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闻

中国工艺美术产业需加快从传统走向现代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04-28 14:52:35 | 文章来源: 中国文化报

在国家统计局2004年印发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中的九大门类里,工艺美术业既不属于核心层也不属于外围层,而是被混杂于相关层的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与制造中。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工艺美术业的规模与地位,但随着“十一五”期间的快速发展,工艺美术业已非昔日文化产业中的“吴下阿蒙”,已然成为日前文化部发布的《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以下简称《倍增计划》中确立的十一大重点门类之一。而随着各地加强了对工艺美术产业的重视与扶植,此前发展中暴露出的一些老问题也需要在未来几年找到新解法。

工艺美术产业现状

“十一五”时期,工艺美术行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持续以超过20%的速度快速增长。工艺美术业还以其投资少、见效快、市场广等特点,吸纳了大量人员就业,在改善民生、稳定社会方面卓有成效。此外,行业内的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也得到进一步提升,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力度得到加强,进一步确立了其在文化产业中不可或缺的地位,成为展示和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据最近的一次行业统计,2009年全国从事工艺美术行业的企业总数近4万家,实现总产值超6500亿元,2010年总产值快速增长到8000多亿元。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统计显示,2006年至2009年,工艺美术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由4005家增加到5629家,年均增长12.01%;工业总产值由1750亿元增加到3250亿元,年均增长22.9%;出口交货值由898.54亿元增加到1165.39亿元,年均增长9.05%。面对2008年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工艺美术品出口企业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和经营方式,拓展了新的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出口额不降反升:2006年行业出口额为103.5亿美元,2009年达到140.4亿美元,几年来实现了10.7%的年均增长。

据文化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后工艺美术行业要充分发掘民族文化元素,突出地域特色,强化品牌意识;有效保护传统技艺,不断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促进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密切结合,发展现代工艺美术;加快传统工艺美术产品与创意设计、现代科技以及时代元素融合,增加文化含量和科技含量,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根据《倍增计划》,到2015年,全国工艺美术业增加值将超过6000亿元,出口额超过200亿美元。同时,将在各地建设一批工艺美术特色产业集聚区和工艺美术研发、设计、创意基地。文化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这就需要各地区充分挖掘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打造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工艺美术品牌,进而带动工艺美术产业全面发展。

完善工艺美术技艺的传承与创新机制

工艺美术业具有行业分散、师徒传承、手工操作、工艺保密等特点,必须采取以保护为主,在保护中传承发展的方针。业内人士指出,目前传统工艺美术工作者的创作条件较差,待遇不高,创作的积极性严重受挫。同时,“父艺子不学、师技徒不受”的趋势日益明显,严重影响了以师徒传承为方式的传统工艺美术技艺的传承。而继承和传承的出版及声像资料缺乏,使得诸多传统手工绝技和工艺美术品种濒临失传。

此外,具有创新研发能力的综合型工艺美术专业人才尤其匮乏,远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使得一些工艺美术产品局限于传统造型和传统工艺,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潮流和国内外市场的变化。据媒体报道,一些海外买家反映,近几年中国市场上的工艺美术品与他们10年前甚至与20年前看见的差别不大,这在无形中影响了他们的购买欲望。因此,为完善工艺美术技艺的传承与创新机制,《倍增计划》提出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传统工艺美术技艺整理传承、人才保护和技艺保护工作。同时,要建立科学、完善的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机制和教育体系,为工艺美术人才的成长创造良好条件。

深圳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秘书处负责人高小霁表示:“要充分发挥工艺美术大师、中高级工艺美术师、传统手工技艺人才和高校专业教师等专门人才的作用,注重对工艺美术大师和专业人才待遇的改善,充分发挥工艺美术专业人才、能工巧匠的作用;鼓励工艺美术大师潜心技术创新,悉心传授技艺,专心攻关。”在高小霁看来,通过扶持和鼓励工艺美术大师和高级工艺美术师设立创作工作室,将是对传统工艺美术技艺传承和人才培养的创新。

2011年11月,广东省率先印发了《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示范工作室认定办法试行》。《办法》鼓励和引导工艺美术大师通过工作室完善传承绝技、创作精品、培养人才等,这一政策在全国尚属首创,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根据办法规定,工艺美术大师示范工作室按照社会和业内认可原则,采取专家评审和政府认定相结合的方式取得,由广东省政府颁发证书、授予匾牌,并向社会公布。通过认定的工作室,优先享受政府相关产业扶持政策,并可获得相关经费支持。日前,广东已启动“工艺美术大师示范工作室”认定,这也对全国工艺美术产业具有示范意义。

重点扶持特色鲜明的工艺美术产业集聚区

工艺美术产业化规模的逐步扩大,离不开产业集聚效应。“十一五”时期,以中小企业为主要生产单位的工艺美术行业的产业集聚发展迅速,各级地方政府注重对产业集聚区的引导、培育,出台政策和扶持措施,延长产业链,完善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促进了产业集聚区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已有的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全国工艺美术行业已形成产业集聚区90个,销售收入达1314亿元,吸纳351万人就业,年投放农村加工费近千亿元。集聚区主要集中在雕塑、美术陶瓷、刺绣、天然植物纤维编织等行业,分布于广东、福建、浙江、湖南、安徽、四川等省区。过去几年,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中国工艺美术行业特色区域”称号的工艺美术产业集聚区,不仅进一步提升了地区形象,也扩大了其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然而,记者了解到,大多数省、市、区的传统工艺美术品种的生产仍然处于分散布局、小规模手工作业、家庭作坊式的水平,区域性的乡、村、街的规模和工业、产业园区寥寥无几。业内人士指出,这极不利于传统工艺美术的产业化、市场化发展,不利于创建工艺美术产业品牌。

由此看来,工艺美术产业集聚的水平与质量亟待提高。文化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未来几年,政府将依托丰富的传统民族民间手工艺品资源,以工艺资源相对富集的中小城市和村镇为主体,加强创意和技术支持,培育集创意研发、生产销售、文化体验为一体的传统民族民间工艺品集散区。

高小霁表示,要加快建设集原材料供应、信息沟通、文化技艺交流、物流营销为一体的大型工艺美术流通平台和有影响力与权威性的传统工艺美术专业市场,并结合全国各类传统工艺美术产业的分布特点和旅游景区的建设,合理规划,构建多层次、有特色的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市场体系,形成各具特色的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园区。“要继续整合和培育传统工艺美术产业集群,扩大产业集群规模,延伸产业集群的产业链,增强产业集群的集聚力、辐射力、带动力和竞争力,推进产业园区和专业村镇建设。”高小霁说。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