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美术学院院长罗中立做客《杨澜访谈录》专访

时间:2012-04-05 10:35:44 | 来源:艺术中国

资讯>艺讯>

罗中立与杨澜

如果说有一幅画曾经深深的感动一个国家甚至一个时代,那么罗中立的《父亲》当之无愧。1980年,在第二届青年美展当中,这幅高达两米的普通农民的肖像,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并高票当选了那届画展的金奖,三十年过去了,当年大三的学生已经成为了四川美术学院的院长,而他对大巴山人的那一份牵挂,那一份描绘却从未停止。今天,坐在《杨澜访谈录》演播室的罗中立已经人至中年,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在他身上找到当年那个纯粹而热忱的文艺青年的影子,无论是对于艺术还是艺术教育,他都一如既往的坚持着。

我要把《父亲》画得和毛主席肖像一样大

1980年罗中立在占据两米高的画布上画上了一位皮肤黝黑、脸上有着深刻皱纹、手似树皮的普通农民的肖像,而就是这样一幅和主席肖像尺寸一样大小的油画深深地感动甚至震撼了一个国家和一个时代。

虽然把一个普通农民的脸画得跟毛主席的肖像一样大,让罗中立面临着很多压力和争议,但这恰恰是罗中立创作这幅作品的动力。用画主席肖像的尺寸来画一位普通的衣食父母,这对于刚刚文革结束,迎来改革开放的中国来说,象征了一个“神”的时代的结束,一个人的时代的开始,罗中立的《父亲》也因此成为新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

《父亲》中那只画蛇添足的圆珠笔

1980年,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的通知下发到川美,在当时艺术市场尚未形成的时期,屈指可数的美展成为了美院学生们出人头地的唯一机会。罗中立对同学说,他要画一幅《挑粪的父亲》,并且这幅画要和毛主席的肖像一样大,说完便手舞足蹈、兴奋不已。但是,在当时的环境下罗中立这一大胆的创作却遭遇层层限制,他也不得不做出妥协和改变。

当《父亲》这幅作品呈现在评委面前时,有位领导建议罗中立把夹在老农耳朵上的烟卷换成圆珠笔,处于对这幅作品的爱护,希望这件作品能够顺利通过审查,所以提出了这个建议,虽然罗中立最终接受这项建议和领导的出发点想法,但最终这幅代表新社会农民形象的作品最终通过审查,被送往北京参展。这幅描绘饱经沧桑的父亲的巨像感动了评委以及观众,被票选为当年美展金奖。但事后人们对这个圆珠笔的褒贬不一,直到现在仍存有争议。

炒冷饭 也是一种出路

《父亲》让罗中立一夜成名,也让他获得出国深造的机会。1983年底,罗中立被公派前往比利时安特卫普皇家美术学院学习。期间,他游历了欧美13个国家。这次留学经历让他开始思考,享受《父亲》带来的光环之后,他又该何去何从。在游学时,罗中立为了多看几次在佛罗伦萨美第奇博物馆里伦勃朗的两张画,并且节省住宿费用,他不得不买夜间车次来节省住宿费用。而伦勃朗的这两幅画之所以如此吸引罗中立,是因为罗中立在这两幅时隔三十年的两件作品上面看到了艺术家的惨淡经营的坚持和努力。虽然当时国内美术界高呼“这今天的我部重复昨天的我,明天的我不重复今天的我。”但是罗中立认为每一个艺术家都应该找到适合他自己的榜样,而他认为伦勃朗的坚持和努力就是他要学习的榜样。当他回国后同学争相询问他游学的感悟时,他说,炒冷饭也是一条出路。

而这条“炒冷饭”的出路,对罗中立而言便是坚持一辈子画农民。与此同时,他在绘画的形式上不断寻求突破与改变。然而对于普通大众而言,《父亲》的记忆是在太过于深刻,以至于所有认识他的人都定格在这张画上,而忽略了画家之后三十年的创作生涯。对此,罗中立也颇感无奈。因为在他看来,《父亲》就是一段历史,这段历史过去了,它并不意味着你的今天和明天,它只是记录了自己的那个阶段。《父亲》的产生式因为当时特殊的社会背景成就了自己,如果当时他不画这一件作品,也许张中立、李中立也会有一件作品成为那个转折时期的一个符号性作品。而对于现在的罗中立来说,更重要的是以后该做什么。他说艺术最可贵最本质的艺术精神实际上就是在不断地突破和超越,不断地创造和创新。

当川美院长是人生的一次误会

如今,罗中立除了画家外的另外一个身份,就是四川美术学院的院长。然而一个深爱着画画,并下定决心一直要画下去的罗中立,为什么要接受一个,每天需要处理重复琐碎的行政工作?这会不会抹杀艺术家的那份浪漫自由?当初劝别人不要当这个院长的他又为什么会接受这份工作呢?

罗中立说,当院长应该说是我人生当中的一次误会、一个插曲。在当院长之前他只是一名普通的老师,虽然他还曾劝过川美前院长——叶毓山不要当这个院长,并说“这正是你出作品的时候,不要让体制内这些繁琐行政来消耗你的才能,你对社会最大的贡献就是你的作品。”但是在一番艰难的挣扎后,罗中立还是挑起了川美院长的担子。这一干就干了十几年。

当院长后的罗中立曾经遭到他们班同学的嘲笑,何多苓就说,罗中立院长你都该当;张晓刚也说,你当院长,想不想啊?但是罗中立仔细想了想,16岁就踏进川美的校门,这个学校里的一切他都了如指掌,学生需要什么样的学习环境,对哪些课程安排满意或者不满意,对这些他都清楚,或许正是因为这些了解,让他当起这个院长后也能更好的提供学生所需。

要让市场拜倒在你脚下

在三十年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史中,四川美术学院涌现了一批批具有影响力的画家,被称为“川美现象”。作为这一现象的第一批代表人物,罗中立对乡土社会的描述、对现实的关照,使他的作品具有了更广泛的社会意义。三十年过去了艺术品市场逐渐繁荣,商业价值似乎取代了人文价值,成为衡量艺术品最重要的标杆,在艺术和商业之间,院长罗中立又给学生怎样的建议呢?他告诉自己的学生,在充满诱惑的当下,在重压力的现在,浮躁会让你早早的夭折在市场面前,真正的艺术才有真正的市场,好的艺术一定会有好的市场,但好的市场未必是好的艺术,所以必须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并努力工作,要让市场拜倒在自己脚下,不熬拜倒在市场的脚下。这是罗中立作为过来人想给学生由衷的希望。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东方卫视,2012年4月6日(周五)晚23:50播出的《杨澜访谈录》。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文章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