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下午,文化部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向社会发布《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提出了“十二五” 期间文化部门管理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平均现价增长速度高于20%, 2015年比2010年至少翻一番,实现倍增的奋斗。《计划》以专栏形式明确了“十二五”期间的11个重点行业(演艺、娱乐、动漫、游戏、文化旅游、艺术品、工艺美术、文化会展、创意设计、网络文化、数字文化服务)及其发展目标,希望通过对这些行业的挟持和发展,形成各行业百花齐放、共同繁荣的良好局面。
艺术品业的倍增计划
《计划》提出,繁荣美术创作,推动当代艺术品产业健康发展。创建艺术原创、学术评价、艺术品市场互为推进的艺术发展体系。引导、培育和建设艺术品一级市场。完善艺术区管理模式,鼓励艺术品产业集聚发展。建立中国艺术品行业登记认证数据库。积极扶持新媒体艺术。
具体的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艺术品市场交易总额达2000亿,形成2-3家具有世界影响的艺术产业集聚区,将中国建设成为世界艺术品重要交易中心。
采取的主要举措有:鼓励原创艺术创作,推动画廊业发展,鼓励各地结合自身资源建立艺术产业集聚区;鼓励建立新媒体艺术中心和视觉实验室,鼓励原创新媒体艺术发展;打造诚信度高、交易便捷、品种丰富的艺术品电子商务平台;扶持两个国际化、品牌化、高品位的艺术品产业博览会。
政策支持方面,将完善艺术品市场政策法规,加强艺术品市场监管力度,建立艺术品市场信用管理机制,维护艺术品交易市场的正常秩序;完善艺术品经纪人制度、市场准入与退出制度; 培养艺术品产业领军人才、艺术家、鉴定人才和经纪人才。
计划存在数据的“缺位”
文化部公布《计划》不久,就引起业界的热议。不少业界人士注意到《计划》中数据的“缺位”:既没有2010年11个产业实现增加值的数据,也没有2015年预计达到的增加值数据。谈“倍增”,怎么能缺少起点和终点?
另外在整个统计过程中,数据的采用都留有余地。以艺术品业为例,近十几年来,我国的画廊业、拍卖业、艺术博览会三位一体的市场经营主体结构初步建立了起来,中国艺术品市场正在从毫无经验可循走向初步规范,在国际艺术品市场中逐渐成为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2009年之后,我国艺术品市场总体规模依然呈现快速增长,势头明显。《计划》称到2015年,艺术品市场交易总额达2000亿,但熟悉艺术品市场的业内人士知道,这一数据统计口径明显偏窄。据文化部市场司《2010年艺术品市场年度报告》公布:我国艺术品市场交易总额2007年为1561亿元,2010年达到了1694亿。据不完全统计,2000亿元交易额在2011年已经达到了。
制定计划的相关人士表示,该计划强调的是纯艺术品的市场规模,并将艺术衍生品、艺术授权、艺术复制品等市场交易金额排除在外。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司长刘玉珠说,“我们制定‘倍增计划’的一个出发点,就是要将文化部门管理的以及与文化部门职能相关的、属于产业范畴的内容界定清楚,把体制机制问题理顺,使文化产业各项工作有明确的指向,以便我们更好的履行文化部作为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这些数据虽然并不适合作为权威数据发布,但通过调研总算摸清了文化家底,作为产业发展的决策参考,意义重大。
艺术产业集聚区压力很大
此次的《文化产业倍增计划》,不仅提出到2015年艺术品市场交易总额达2000亿的目标,更提出了要形成2-3家具有世界影响的艺术产业集聚区的要求。相较之下,后者的难度更大。
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数量惊人。在上万个文化产业园中,名副其实的微乎其微。而作为大文化产业中的艺术品市场,要建立代表国家水准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则更加困难: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不知会有多少艺术产业集聚区前仆后继,沦为权力与资本的玩偶。
艺术产业集聚区是由艺术家聚集群落演变而来的,它是后工业时代都市发展的产物。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1990年以来,国内的一些国际大都市如北京、上海等陆续地出现一批艺术家群落聚集区。北京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自发形成第一个艺术家群落聚集区“圆明园艺术村”以来,目前聚集区数量激增,比如宋庄、798艺术区、草场地、上苑、酒厂艺术区、环铁艺术区、观音堂、索家村、费家村、黑桥艺术村等。其他一些城市也陆续出现一批艺术家聚集区,它们大多处于大都市但又都远离城市中心,租金低廉。这些艺术家聚集区的形成客观上又有利于艺术家之间的直接接触和交流,有利于艺术观念的沟通和灵感的激发。另外,它又会吸引大量的艺术爱好者,形成规模效益。
目前令人尴尬的是,随着资本和商业逐渐大批涌入艺术市场以及行政力量的介入,如今大部分艺术区的房价飞涨,商业气氛逐渐取代了艺术气氛。据了解,798艺术区基本上是被开发商一手营造出来的,尤其近几年政府部门把798作为首批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进行开发,该地区的商业价值立即上升,大批的商业机构逐渐涌入,日益高涨的租金和喧嚣的环境使大批原来居住在此的艺术家不得不因为无法承担高昂的租金而另寻他所。
创意是艺术产业集聚区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其生命之源,这就需要一批有才华的艺术家发挥其艺术创作的天赋,如果艺术家无法在集聚区生存,何谈创意对于政府相关部门来说,发展文化产业固然是好事,但应该更多地将重心放在完善基本服务设施,为艺术家提供更好的配套服务,让艺术产业更多地聚焦到内容的创作上。此外,政府部门还需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强对矢口识产权的保护。
倍增计划的助推作用
“倍增计划的主要目标并不是数据的翻番,而是产业品质的提升。”这也许是业界对《计划》的一个合理解读。或许“倍增计划”的推出,对于文化产业整体发展而言并不是关键因素,但它一定能成为一个有力的推动。正如北京华展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甘学军所说:“关键在于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市场发挥作用推动企业不断优胜劣汰,全社会不断思考如何帮助产业发展。当真正的文化强企成长起来,产业就会随之升级,产业规模也自然能够迅速扩张。”在他看来,提出量化目标的“倍增计划”是朝向这个最终目标的“一个新的驱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