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闻

美院装裱师开博物馆 书画剩余材料历经几百年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01-17 10:29:33 | 文章来源: 武汉晚报

从事装裱工作30多年,亲手为100多幅从明代到现代的字画“旧貌换新装”,而这些字画装裱过程中剩余的部分,也被精心珍藏,成为装裱历史上重要的资料。

记者在湖北美术学院装裱工作室看到,装裱师龚从金把自己工作中收藏的剩余材料,建立起了一个讲述装裱历史的博物馆。

  一张大书桌,桌上密密麻麻摆满了一卷一卷的字画,字画的年代一看就很古老,有的甚至还是丝质材料的,但是打开其中任何一幅却会发现,这些实际上只是一幅字画的外围,中间的部分已经没有了。这是记者在这所私人博物馆感觉到的第一印象。仔细看看,每份材料上都标注了原字画的作者、年代等信息。

  “我的工作就是‘看废纸,闻旧气’。”龚从金说,装裱工作通俗地说就是给字画换上新的“衣服”,而他留下的就是这些字画曾经穿过的“旧衣”,这些装裱的剩余材料中,有一张是明代的字画,一半字画来自清代,而100多幅材料中,3成都是从原版字画上留下的,有着几百年的历史。

  “这些剩余的材料跟字画比起来没什么价值,但是在装裱历史上,它们却是很有用的东西。”龚从金表示,收藏这些字画的剩余材料,一方面是为了以后补画时有现场的材料可用,更重要的是可以为后人了解装裱技艺提供鲜活的例子和珍贵的资料。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