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闻

蔡国强:在阿拉伯世界里玩火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11-11 10:08:46 | 文章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蔡国强1994年所作的《地球也有黑洞——为外星人做的计划第16号》

上世纪30年代,偏安一隅的古城泉州风雨飘摇,古城墙被拆,有学者在废墟里发现了80多万方石刻,其中包括大批伊斯兰教石刻,又以墓碑石刻最多,年代最早的可追溯到伊斯兰教历567年(公元1171年)。近千年来,这些铭以阿拉伯文的墓碑以及它们所悼念的主人,成为这个小城乃至中国与阿拉伯世界最独特的注脚。

12月5日,艺术家蔡国强将带着这些来自故乡泉州的珍贵记忆“回到它们的故乡”,举办自己在中东地区的首次个展——《海市蜃楼》。为什么叫海市蜃楼?蔡国强说:作为象征性的一次千年之旅,这次展览同时也对文化、时间和地理的演绎过程是否带些幻觉或不能掌握,进行了提问。

千年之旅,精神返乡

与以往许多作品一样,《海市蜃楼》的灵感来自家乡。蔡国强说,自己从小对家乡随处可见、受伊斯兰影响的痕迹感到好奇,包括当地的街景、清净寺和许许多多铭以阿拉伯文的墓碑。

这次个展的一个亮点,是用上60块巨石的《返乡》装置作品。巨石来自蔡国强的家乡,上面刻以泉州穆斯林墓碑上、摘录自阿拉伯可兰经和先知穆罕默德的训言。这些巨石会形成一条从美术馆外面一直延伸至室内大堂的蜿蜒小径,观众能穿插与石头间,逐一细读石头上的铭文。据蔡国强描述,巨石从泉州到阿拉伯国家的旅程象征流散远方的穆斯林古人期待千年的精神性返乡。

与《返乡》相呼应,蔡国强还会用火药爆破出古代阿拉伯通往泉州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地图。这些火药草图在破坏和创造之间展开张力,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和当今个人的精神朝圣连在一起。

用包容和欣赏去对待矛盾

“海市蜃楼”不仅是个人与艺术的一次发现之旅,也是对世界多元文化的模糊思考。

多年来,蔡国强都力图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以往的《草船借箭》、《撞墙》、《文化大混浴》等作品皆因深刻揭示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而备受瞩目。这次除了“返乡”这个主题外,艺术家对跨文化的理解显得更有自信。

“我希望通过作品,让不同地区的人们能直接对话,借以消除彼此的误解和不安。”蔡国强表示。在他看来,这个世界需要社会、文化、灵魂之间的对话,它们似乎没有矛盾,但又充满矛盾,需要持有包容和欣赏的态度去对待。

玩一场虚幻的游戏

从“和外星人对话系列”到如今的“海市蜃楼”,蔡国强说自己的作品一直延续着与看不见世界的对话,与灵魂的对话。对此,《海市蜃楼》的学术顾问吴幼雄教授认为,是家乡多元宗教文化的影响,使得蔡国强比较信仰“看不见的世界”。

“我的整个艺术后面都有悲观的色彩。”蔡国强说。但是作为一个个体,他的本性又是幽默、童趣、浪漫而又富有想象力的。据介绍,《海市蜃楼》开幕当天,蔡国强将在阿拉伯现代美术馆外的戈壁滩上,实施大型白天爆破计划《黑色仪式》,观众站在刻有铭文的石头间观赏黑色的爆破,“仿佛是一种悼念,也是告知天地的一种声音。”

在阿拉伯世界里“玩火”,这是蔡国强的第一次。“很多人研究我的艺术,其实我就是在玩。”说到这里,蔡国强狡黠一笑。“也许观众最终会明白,他们看到的一切都是虚幻的景象,当代艺术是虚幻的,享受艺术是虚幻的,现代化发展也是虚幻的。”正如他最喜欢的一句伊斯兰箴言:今生的享受都是虚幻。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