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晰的地平线”新闻发布会在寺上美术馆举办

时间:2011-10-26 19:30:00 | 来源:艺术中国 兰红超/ 图片

资讯>艺讯>


新闻发布会现场

【专题】 清晰的地平线——1978以来的中国当代雕塑

 

2011年10月26日下午,由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政府、北京寺上美术馆主办的“清晰的地平线——1978以来的中国当代雕塑”展在寺上美术馆举办了新闻发布会。出席新闻发布会的有:寺上美术馆副馆长冀少峰、北京市顺义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李黎、寺上美术馆馆长刘凤洲、艺术家隋建国、策展人何桂彦等。

本次展览也是主办方寺上美术馆长期策划和筹备的首个展览,展览以中国当代雕塑史发展脉络为基础,共展出了包泡、隋建国、徐冰、傅中望、展望、梁硕等54位在中外享有盛誉的老中青三代艺术家的百余件作品。展览在梳理中国当代雕塑三十年发展史同时又将探索当代雕塑未来发展的新的可能性。展览将持续到2012年3月1日。

展览通过三大主题“文化思想的反拨与艺术本体的回归”、“介入现实与观念革命”、“物、剧场、身体与雕塑边界的消逝”勾勒出中国当代雕塑艺术三十年基本发展线索和轨迹,并在每个主题中针对性选择了具有代表性艺术家的代表作品。隋建国的《地罣》系列创作于1992年—1994年,艺术家选用石头、钢筋等材质,用钢筋捆箍自然的原石。20余块大石头,每一块石头的重量都在100公斤左右,当它们被螺纹钢筋焊成的网所紧紧束缚的时候,石头与钢铁两种不同物质材料的搅结、束缚和挣脱,以此来喻示人生与社会,人工与自然,这两种最坚硬的力量之间所呈现出的最极端的对抗、冲突、禁锢,抑或是伤害。傅中望作品《被介入的母体》,是艺术家“榫卯结构”的深入和延续。艺术家立足于当下的文化经验向传统学习,从中国传统建筑的结构形式中提炼出具有现代构成雕塑的审美样式,实现了本土语言的当代转换。同时,以榫卯为母语的作品,不仅蕴涵着阴阳相生的中国哲理,而且,在全球化的语境中,也能为当代雕塑文化现代性的转换与嫁接建立一种新的方法论。

展览在强调雕塑艺术史梳理的同时,全力推荐、呈现一批青年艺术家的实验和具有前瞻性的作品。高磊是一位善于运用生活中日常的现成品作为创作素材的艺术家。《旋转》借用了电动装置,将现实生活中人们熟悉的事物进行颠倒安排,使其摆脱人们日常经验的束缚,在观者面前呈现出一种“陌生化”的状态。这件作品持续探讨了权力对社会外部环境和个体内部思维的塑造与腐蚀,由此引发对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设想与建构等诸多新的话题。高峰的作品以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旅行箱为原型,放大改装成一个载客观赏用的导览车,从而形成一件可以互动的雕塑作品。作品在探讨作品与观众,时间与空间的变化关系的同时,既有物质的层面,也有意识的层面,并试图以一种文化批判的态度来反思当代的日常社会生活。


新闻发布会现场

 

1  2  3  4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文章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