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闻

美国画家巴德·霍普金斯去世,曾是UFO专家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09-15 09:36:14 | 文章来源: 东方早报

巴德·霍普金斯,1931.6.15-2011.8.21,美国西弗吉尼亚州人

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画家、“外星人劫持现象之父”、UFO研究专家,2011年8月21日在曼哈顿去世,80岁

巴德·霍普金斯(Budd Hopkins),一位出色的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他还是画家、雕塑家。但他最为人们记起又曾引发诸多争议的身份,则是“外星人劫持现象之父”。1964年,在亲眼看到被称为一个扁平、银光闪闪的、于空中飞行的、让人震撼的物体之后,霍普金斯余生都致力于不明飞行物学的研究和外星人劫持人类现象的调查。

8月21日,霍普金斯在曼哈顿家中去世,享年80岁。他的女儿格蕾丝·霍普金斯-莱尔说,死因是癌症引起的并发症。

就艺术成就而言,早在1950年代至1960年代,霍普金斯就打入了包括马克·罗斯科、罗伯特·马瑟威尔、弗兰茨·克莱恩等当时最红的纽约艺术家圈子里。到了1960年代晚期,他的作品风格接近荷兰画家蒙德里安所使用的几何图形和块状色彩。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现代艺术博物馆、华盛顿康科美术馆以及大英博物馆均有收藏霍普金斯的作品。此后,霍普金斯转向创作类似建筑的大型雕塑,这些作品像是从原始神话中走出来一般。针对《阿波罗神殿与守护神XXXXV》这一作品,评论家麦克尔·布兰森在《纽约时报》中如此评价,它部分是朝拜之地,部分是考古学遗迹,部分是祭祀神坛。“如果说,这一作品是关于牺牲和暴力的,它同样是关于狂喜和启明的。在试图重塑让很多20世纪的艺术家为之着迷的抽象几何的最广义的道路上,霍普金斯让我们考虑到艺术、崇拜、残酷、迷信一直都是不可分割的。”

UFO奇遇改变事业

如果不是1964年的一次奇遇,霍普金斯可能仍在色彩、几何形态中探索确立自己的审美理想与精神内涵。而这次不可思议的经历,让他走上一条同样是认知世界与宇宙,但却更加玄妙、神秘的道路。霍普金斯声称,那一年在马萨诸塞州的鳕鱼岬,自己和其他两位友人在大白天看到了UFO,他不认为这是幻象,因为这一过程长达数分钟,这是一个外部有着银色光泽的UFO。有了这样不同寻常的经历,霍普金斯先是加入了现已不存在的UFO研究机构“全国空中现象调查委员会”,并开始阅读关于UFO的书籍和著作,联系那些声称看过UFO或曾被外星人劫持的人,记录下他们不为外界所知的离奇遭遇。

1975年,霍普金斯撰写了一份多人见证UFO的报告,名为《北哈德逊公园UFO见闻》。这一事件发生在新泽西州,1975年1月12日凌晨2时45分,乔治·奥巴斯基驾车穿行北哈德逊公园回家。突然,车上的广播没了声响,正当奥巴斯基前倾身体调广播时,他看到汽车左侧出现一道亮光,他瞥了一眼,等看到光的来源时,奥巴斯基惊呆了:这是一个黑色、圆形的物体,有着垂直的发出光亮的窗户。竟然真得看到传说中的UFO!这艘UFO与奥巴斯基的车子朝同一方向行进,同时还发出“嗡嗡”声响。

奥巴斯基冷静下来,为了看得更清楚,他将车子减速。只见这一物体驶入一个空旷的运动场,在上空盘旋了一阵。在这一物体的两扇窗之间,有一个面板打开了,接着一架梯子伸展出来。数秒之后,大约10个长得看似一样的外星人现身,它们身着一套白色服装,头盔遮住了面容,这几个外星人从梯子上走了下来。接着就发生了让奥巴斯基百思不得其解的一幕,每个外星人都用一个勺子状的器具,在地面挖了一个洞,又将挖出的物质放入袋子里。随后,这群外星人走进UFO后就朝北去了。整个事件持续不到4分钟。几个月之后,奥巴斯基终于没能忍住,将整个故事告诉了相识已久的霍普金斯。于是,霍普金斯和两个调查者开始寻找当时在同一地点看到UFO降落这一场景的证人。他们真得找到了几个,其中有个在公园附近一栋公寓当门房的证人说,也看到了UFO,还听到了尖锐的声响。UFO飞走时,公寓大厅的窗户都被震碎了。不过,在这些证人里,只有奥巴斯基靠得够近,可以看到外星人的相貌。

有了这些亲眼见到UFO的证人的支持,霍普金斯正式投身于此项事业,成为第一个大量收集并公开这类故事的人,他也被认为开启了一个“外星人劫持现象”的运动,这被归为UFO研究的子类。他的这份UFO报告引起公众的关注,霍普金斯从此开始不断收到声称见过UFO的人的来信,其中几个案例里,还涉及随后被称为“消失的时间”的现象,这是一种有过被外星人劫持经历的人事后无法解释的记忆缺失和空白的体验。

为了让声称曾被外星人劫持的人讲出自己的经历,有些人被进行了催眠。这些愿意向霍普金斯敞开心扉的人,起初对被劫持经历没有一个特别确定、清醒的记忆。但在随后多年的生活里,他们一直有一种朦胧却持久的感觉,认为在某时某地,他们的生命中曾发生过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情。

霍普金斯在这些人的讲述中,发现了他们遭遇外星人和被劫持时的一个基本经历模式:夜晚的一条无人的、寂静的路,突然有了亮光,天空中闪现出一条通道,随后,这些人就被挟持到一艘似乎是在等待他们的飞船里。尤为重要的是这些被劫持者所体验到的无法解释的时间缺失感。与其他两个调查者一起,霍普金斯开始调查“消失的时间”。他发现在被劫持者一次次的讲述中,都有互相重合一致的部分,“这些外星人在技术和构造层面来说是成熟的、精密的,很多都能讲一口出人意料的不错的英文,它们身材短小,眼睛像是要爆出来一般,嘴唇很薄,长着灰色的皮肤。这些外星人会褪去被劫持者的衣服,让他们赤身裸体,并用仪器来探索这些‘猎物’,有时还会排出他们的精子或卵子。”

霍普金斯称他得出一个虽令人感到不快但仍无法避免的结论:这些外星人,不过他更愿意称呼其为“天外来客”,在进行一种优生学试验,通过与人类的异种交配,挽救外星人这一日益衰减的族群。霍普金斯还说,这些人的经历其实并不像人们认为的那样罕见。据他估计,每50名美国人中就有一个曾被外星人劫持,但只是因为“消失的时间”,随后他们忘记了这段经历罢了。当然,霍普金斯的这种说法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霍普金斯也就此写过一本《消失的时间》。

1976年,霍普金斯在《村声》(The Village Voice)周报正式发表了一篇关于被外星人劫持经历的文章。随后,又在《COSMOPOLITAN》杂志上发表了讲述同样经历的文章。这两篇文章同样引来了读者成千上万的信件,他们都怀疑曾有过被外星人劫持的经历。到了1980年代,对被外星人劫持事件的研究成为霍普金斯的首要职业,他的艺术成就很少被人们提及了。

1989年,霍普金斯开始大张旗鼓的投身于UFO研究事业,成立了一个叫“入侵者基金会”。该基金会位于曼哈顿,致力于及时向人类发出关于任何外星人入侵事件的警报。霍普金斯还有4本著作都是关于这一主题的,其中包括《入侵者:考坡里森林奇遇》(1987年),这本书在《纽约时报》销量最高榜单上占据4周,也启发了理查德·克里纳1992年主演的一部电视剧《入侵者》的拍摄。该剧建立在霍普金斯的研究基础上,剧中同样出现了人类被外星人绑架的场景。在这部剧里,克里纳扮演一名精神病学专家,他试图解开两个病人有着同样奇异梦境的原因。这两人到底有没有真的被外星人绑架?

到了1980年代后期,霍普金斯成为研究不明飞行物学领域的著名人物之一,为这一领域赢得了来自主流社会的前所未有的关注。霍普金斯在1996年的《见证》一书,还描述了非常经典的一起被外星人劫持案,这一案件发生在1989年,位于纽约市布鲁克林桥附近。这起案例非常独特,因为它也是首个被公布的涉及多个被劫持者的案例之一,这些被劫持者在此前根本不认识彼此,但在遭遇了被劫持事件后,他们在“现实世界”中,竟机缘巧合地互相结识了。该案例还涉及外星人对同一家庭两代人的劫持。

霍普金斯的作品和研究以及他向外界公布的结论,不可避免地引发诸多争议。在多个采访中,他将自己的攻击者比作是那些试图否认曾针对犹太人进行大屠杀的人。当然,这样的反击又为他招致更多非议。不过,在当时很多知名和高调的研究外星人的作家中,包括曾写下畅销神秘小说《狼人就在你身边》的惠利·史崔柏、哈佛医学院精神病专家约翰·迈克等,都称是霍普金斯点燃了自己对这一领域的兴趣和激情。

巴德·霍普金斯1931年6月15日生于西弗吉尼亚州的惠灵市,他经历过两次小儿麻痹症,但都幸免于难。1953年,他取得了俄亥俄州奥柏林学院的艺术史学士学位,这是美国顶尖的私立文理学院,也是美国第一所实行黑人与妇女平等教育、让二者拥有与白人男性同等大学教育机会及获得大学学位权利的高等学府。随后,霍普金斯选择前往纽约定居,于此建立了在艺术领域的声名。

霍普金斯的回忆录《艺术、生活和UFO》于2009年出版问世,与将被外星人劫持经历称为“精神层面的一种巨大转变”的其他作家不同的是,霍普金斯一直认为,那些被迫劫持到UFO上,沦为外星人的基因组项目实验对象的遭遇不会给人类带来任何好处。他坚持将自己的调查对象称为“受害者”,并在纽约为他们开设小组疗伤课程。

虽然很少有人怀疑霍普金斯的动机和真诚,但批评者都指责霍普金斯不该对研究对象使用催眠术,这说明“他将自己的研究对象置入虚构的环境,将事实与幻想混为一谈”。不过,霍普金斯不依不饶地反击这一批评是毫无道理的,他本人并没有实施过任何催眠的环节,而是借助有执照的专业人员。他也指出,曾有3名参与研究的催眠治疗师,此前都对被外星人劫持一事持怀疑态度,但最后他们都从病人的口中挖掘到详细的被劫持情节。

“我经常要求对此领域感兴趣的治疗师、记者、学者前来观察催眠环节,还包括理论心理学家。例如在牛津和剑桥都有教职的尼古拉斯·汉弗莱,纽约州精神病学学会的研究主任、哥伦比亚大学内科和外科医学院精神病学教授唐纳德·克莱恩等,都对我的研究过程进行了第一手观察。但他们中没有任何一位报告说,发现我在试图引导我的研究对象。”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