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31日,以“艺术、时空之旅”为主题的LV(路易威登)奢侈品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式开展,这是国家博物馆重新开放后首次与品牌合作的展览,共展出LV157年来的各类设计精品近200件,涵盖旅行箱、服饰等。在开展前的发布会上,无论是国博还是LV,都强调了此次展览的历史和文化。
LV进国博惹争议
此展览消息一经发布,引来社会各界争议。
部分人认为,作为一个国家博物馆,应该起到引导、教化的作用,而这次和奢侈品牌的合作商业味道是否过浓?新华网表示“LV进国博:中国青铜对西方珠光观众错愕不适”。有网友提出“能不能同大英博物馆、卢浮宫、大都会博物馆多做做特展交流,我们需要学术文化,不需要消费文化”。
同时,一些文博界人士认为这并非不可接受。此前也曾有过先例,另一知名奢侈品牌卡地亚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伦敦大英博物馆都展出过,在中国的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也亮过相,更重要的是,当今对博物馆功能的理解已然不同,当代博物馆的展览内容不应该是单一的,应该是人类从古到今一切文明的展示;不只是引导、教育观众,也应该愉悦、启示人们。果然是见仁见智,各抒己见。
国博副馆长陈履生说,他也了解到观众对引进“LV”展览充满好奇,毕竟这是国博第一次举办品牌类设计展。他解释,在引进品牌展览时,国博是经过了比其他类展览更严格的筛选,其标准是历史与艺术并重。路易威登有15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也有很多爱好者。通过引进这种成功的文化创意品牌设计展,也希望对国内文化创意产业有所启示。陈履生透露,国博今后还会引进其他世界知名品牌的展览。而路易威登方面则表示,为能够进中国顶级的国家博物馆办展览投入了大量资金,但能在国博与更多中国观众见面,物有所值。
挣钱花钱都有理
一方是文化的代表,一方是象征财富的奢侈品,难免让人想起刚刚发生的清华真维斯教学楼风波和故宫建福宫私人会所风波,都有闪着文化和金钱互相暧昧的影子,有人提出,对于文化这方净土,商得起吗?
这里其实隐含着一个问题,怎么挣钱,如何花钱,和文化有关吗?
把文化比作一方净土,其实有些一厢情愿的意思。在这个处处需要商业运作的时代,一切都不是那么简单,一味地逃避社会越来越商业化的现实,会有点像鸵鸟。关键是,商业化一定是错吗?什么样的商业化是优化?什么样的商业化是弱化?
根据麦肯锡解读中国的报告《崛起的中国奢侈品市场》预计,到2015年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将达到1800亿元,占据全球市场的20%还多,超过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的奢侈品市场。在这一大背景下,LV作为一个老牌奢侈品牌,和国博合作,高调晒自己157年的“旅行哲学”。这是商业文化的充分体现,就是所谓的花钱的文化。
陈履生在微博里说,清华大学因为将第四教学楼冠名“真维斯楼”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实际上有人出钱挂个牌子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但是,要多出一点钱。华盛顿的国家肖像馆和美国艺术馆的建筑是华盛顿历史最久的建筑,排名第三,有人出了2亿多美元,建了个两楼之间的庭院,就以他的名字命名。在美国的一些美术馆中,每个展厅都以捐资人的名字命名,也没有什么问题。只是中国人不太习惯,慢慢就会习惯了。不能什么事情都依靠国家。让有钱的人为公共文化设施破费一点,回报他们一些荣誉感,也是应该的。
陈履生提到了国外的做法,那么国外博物馆是怎么对待外来资金的呢?
国外博物馆怎么对待外来资金
以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三大博物馆为例。这些博物馆的官方网站上,都设立了“捐赠贵宾”栏目。馆方承诺多种贵宾服务以鼓励各界捐款,均明码标价,详细说明了捐赠级别和相应服务。除了网上公布外,博物馆前台也会摆放此类“价目表”,推介态度十分积极。除了上述服务,馆方也会适时对外宣传。在大都会博物馆和东京国立博物馆的年报上,都有长长的捐赠企业名单。在博物馆的网站上,也有同样的“光荣榜”供大众浏览。
海外博物馆对待外来资金都很高调,但引来的批评并不多,最重要的一条是,账目公开。
以大英博物馆为例,年报的PDF电子版可从官方网站上直接下载,同时也有纸质版本公开销售。该财报通俗易懂,受过中学教育的查阅者就能看懂。一般情况下,欧美人会避谈个人收入,但这一惯例不包括依赖国民税金与民间捐赠的博物馆。财报辟专页列出了馆员的收入,年入6万英镑以上的高薪馆员被归类说明。馆长及副馆长享有最高年薪,其收入明细被单独制表公布。博物馆进一步声明,更详细的数据可向财务部门查询。在这样的公开机制下,保障了外来资金的正当使用。每年的藏品购买和展馆维护都会用到捐赠款,普通民众也能因此受益。
这里显示出的也是商业化,明明白白的表明了钱是怎么挣来的,又是如何花出去的;钱不代表穷奢极侈,不代表为富不仁,不代表只为更有钱的人服务,它是工具,功能之一是维护公众利益;是花钱一方和挣钱一方的双赢。这才是成熟的商业文化。
如果只有商展就别谈文化
海外博物馆的做法令人联想到,LV花了不菲的钱高调晒了自己的品牌,这笔钱国博收了,用到哪里了呢?用上税吗?对于这些问题大众犹如雾里看花,相关人物都微笑不语。如果是用到藏品购买和展馆维护上,只要有个度,大多数国人是不会反对类似LV这样的大品牌继续来送钱的,毕竟品牌够级别,毕竟不是常驻不走把国博据为己有,毕竟钱用在了维护公共资源上,也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可是,如果不是这样,该让我们这些纳税人情何以堪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