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闻

百余件汶川地震修复文物首亮相(图)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05-09 08:47:19 | 文章来源: 新华网

都江堰景区伏龙观内的李冰塑像(2008年5月26日摄)。

新华网成都5月6日电(记者 吴晓颖),由四川省文化厅、四川省文物局主办,四川博物院承办的“5·12”汶川大地震灾后文物抢救保护成果展,在四川博物院正式开幕。在本次展览上,130余件在汶川地震中受损文物在时隔3年后,首次与游客见面。

记者了解到,汶川地震致使四川各地馆藏文物受损严重,毁损文物达3000多件(套),其中国家珍贵文物220件。这些受损文物多为青铜器、陶器、瓷器,有极少量玉石器和铁器,涉及都江堰、绵竹、什邡、广汉、中江、三台、江油、青川、茂县、仪陇等多个县市的文博单位。

震后,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迅速启动抢救工作。如今,四川省内153处不可移动文物得到了抢救保护,3176件(套)可移动文物得到了及时修复。重现在世人面前的这一百多件瓷器、陶器、青铜器等文物,在专家们精心修复下,得以重生。

“修复技艺太精湛了,基本看不出地震留下的伤痕。”有游客在四川博物馆展厅参观时发出惊叹。

四川省文物局局长王琼说,在修复损坏文物的过程中,国内文物修复专家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针对不同文物制定相应的修复方案,运用拼接、配补、配色、整形等传统修复技术及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颗粒链接法”,使文物得以复原,重放光彩。

除了修复文物展外,此次成果展还设置了图片展厅。展厅内的300余幅图片全面系统地记录、再现了地震灾情及灾后文化重建、重建成果,为游客呈现出四川灾后文化重建的清晰脉络。

记者了解到,汶川大地震灾后文物抢救保护成果展的展期为141天,游客可以到四川省博物院免费游览、参观。

此外,由四川省委宣传部等主编的《从悲壮走向豪迈·汶川特大地震书系》文艺卷、理论卷及大型纪实作品《感恩》丛书,5月6日在成都举行了首发仪式。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