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科梅蒂《行走的人》,迄今最贵,约合7.05亿元人民币
世界上最贵的艺术品不是油画书画,不是陶瓷玉器,更不是什么宝石钻石,而是雕塑。
2010年2月,在伦敦苏富比拍卖行,贾科梅蒂的一件青铜雕塑《行走的人》拍出6500万英镑的天价,折合1.043亿美元,刷新了毕加索《拿着烟斗的男孩》创下的1.042亿美元的拍卖纪录,成为迄今为止世界上最贵的艺术品。雕塑在国际上的收藏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据了解,近年来,在欧美市场上,拍卖价在2000万美元以上的雕塑屡见不鲜,一点不次于绘画艺术品。在雕塑拍卖价日益攀升的情况下,国外不少投资者开始关注中国雕塑,并大量低价收购雕塑艺术品。
在中国,雕塑市场才刚刚启动,相对于中国书画、陶瓷等艺术品,雕塑收藏可以说是一个大冷门。
市场方兴未艾,名家名作受追捧
雕塑最早进入中国拍卖市场是在1995年,一直与油画放在一个板块来拍卖,市场表现不温不火。
有这样一组数据:从1995年5月至2006年12月,国内220多家拍卖公司的雕塑总拍品达793件,其中成交540件,总成交额约1.36亿元人民币。这与动辄成千万或者上亿元的书画、瓷器相比,显然是天壤之别。然而,从2006年以后,雕塑渐渐从油画的阵营里分离出来,受到越来越多的藏家的关注。
2007年似乎是中国雕塑的一个转折年。那一年,雕塑家朱铭铜雕《太极——大对招》(两件)在香港佳士得拍出了1400万港元的天价,创下中国当代雕塑的拍卖纪录。
随后,国内拍卖也捷报频传。2007年,在北京匡时“影像雕塑”秋拍专场,已故艺术家张德华的《邓小平像》拍出了113.12万元的高价。2008年4月,雕塑家隋建国的作品《衣钵》,以184万元被拍出。同年,青年雕塑家向京作于2006年的雕塑《彩虹》出现在北京匡时春拍上,当时获价286万元,而周春芽的《绿狗》也在台北中诚斩获了380万元。
2008年,西泠印社拍卖公司与中国雕塑学会首次推出中国当代雕塑专场,成交额高达1046.7万元,成交率达96%。随后的两年,随着艺术品市场的火热,雕塑也开始不动声色的火起来。
对于最近两年的雕塑市场,匡时拍卖副总经理尤永在接受《投资与理财》记者采访时表示:“雕塑这两年拍得特别好,几乎都是百分之百成交,最受藏家追捧的还是名家名作,比如向京、王克平、随建国等国内一流雕塑家的作品”。从拍卖市场上来看,总体行情是僧多粥少,好的作品少,而需求量正在不断扩大。
价值处于低谷,更适合长线投资
随着国内雕塑拍卖行情的看涨,一些当代艺术品画廊也将主要业务转移到雕塑上来。世纪翰墨画廊负责人林松表示,公司签约的每十位艺术家中就有两到三位雕塑家,作品从几万元到十几万元都卖得很好。
他向记者介绍,收藏人群大致分三类:一类是专业收藏家,除了收藏油画,雕塑也是他一个重要的门类;一类是艺术品消费者,他们主要是从家居装饰的角度来考虑;还有一类就是海外机构,即国外的 “楼堂管所”,国外的大楼、酒店、广场的布置,要求购买定量的艺术品,这个指标是硬性的,占10%或者20%甚至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