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莫让“非遗”保护变成“面子过程”
“中国剪纸是不是世界文化遗产你知道吗?”“中国书法是什么时候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非遗’保护究竟是谁在保护?在哪里保护?用什么方法保护?”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抛出了连珠炮似的提问。
自2006年起国家设立“文化遗产日”以来,全社会对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包括法律保护、名录保护、传承人保护、博物馆保护、教育保护、假日保护等在内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已经初步建立。“但‘非遗’保护依然存在很大的问题,目前对‘非遗’的保护并不理想。”冯骥才委员说。在他看来,近年来各地兴起“申遗热”,个别地方政府“重申报”却“轻保护”,“非遗”保护已进入一种怪圈。
“现在已有很多文化遗产进入国家保护名录,然而文化遗产一旦被发现、认定,就很容易陷入政绩化、产业化、同质化的怪圈。”冯骥才委员认为,当前文化遗产保护存在多种怪现状,一是文化遗产申报与地方官员政绩挂钩的现象非常普遍。二是很多文化遗产被产业化,这其实也是一种“异化”。“我们很多传统文化都是传统手工业性质,如果不按照原有的产业性质发展,而是作为文化资源去追求利润最大化,这样就变质了。比如皮影、剪纸等等,原本是手工制作,现在为了赚钱变成用机器制作。农耕时代的手工文明变成了工业时代的机器文明。”三是文化遗产进入市场后,还会出现同质化的现象,失去自己的特色。
“这些都是对文化遗产的伤害,我认为我们的文化遗产保护出现了新一轮的‘破坏’。因为保护文化遗产的目的是保护人类文化的多样性,这样背离了保护的初衷。”冯骥才委员说。
冯骥才委员呼吁,文化遗产保护不能沦为热衷于“铺张”和“造势”的“面子工程”。政府部门作为文化遗产保护的第一责任人,要切实担起责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已进入亿元时代,但显示出短期投资获利心态导致的市场“虚火”过旺,造成有价无市、诚信危机,市场不规范等诸多问题。因此,在行业内急需出台一部行业的法规进行约束。
1983年就当选为政协委员的冯骥才,对两会有着特殊的感情:“28年了,两会已发生很多变化,比如会期从最初的17天缩短为12天,再缩短为现在的10天。28年了,我参加两会时间总和已超过一年。”
作为著名作家、文学家和艺术家,冯骥才在两会上更注重思考国家战略层面的问题。用他的话说,那就是“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思考问题。”正是站在这样的高度,他提出有关国家文化战略的设想,他用10年到15年时间对民间文化进行普查,为抢救和保护民间文化奔走呼吁,倾尽全力。
“向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思想和建议,是政协的重要职责。”冯骥才说,我们欣喜地看到,近年来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视野越来越开阔,参政议政的深度、广度和力度增强了。委员们更加关注国计民生,提出更多有针对性、前瞻性的意见。“比如,我们的经济富起来了,但是未来我们要富到什么地方去,这是我们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我们应由此更深入地聚焦科学发展,更广泛地热议民生建设。”
“国家的软实力,体现在社会文明的程度和知识文化的力量。”冯骥才说,知识分子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思想,他期望各界精英能够在两会上提出更加具有思辨性、建设性的提案议案,为促进社会发展更加和谐,促进人民生活更加幸福贡献力量。
范迪安:艺术品拍卖需一部行业的法规约束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已进入亿元时代,但显示出短期投资获利心态导致的市场“虚火”过旺,造成有价无市、诚信危机,市场不规范等诸多问题。因此,在行业内急需出台一部行业的法规进行约束。
目前艺术品拍卖市场的火热可以看到艺术品的价值已在市场上得到了体现,这说明艺术的创作恰逢其时,也说明更多的资金投入到艺术品市场。但过热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也出现了几个焦点性的问题,一个是市场诚信基础不可靠,对艺术品交易的操作不规范,产生了诚信危机;二是收藏艺术品过分地建立在投资、希望短期见效益的基础上,导致了艺术品产生“虚火、虚热”。这完全是人为操作带来的虚假价格,造成艺术品有价无市。
范迪安说,对于艺术品市场的诸多问题,应采取综合治理的方式,要通过政府监管部门、通过社会共同想办法,建立市场管理、市场运作的机制。对于过分形成市场炒作的个案,应展开剖析和批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