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艺术北京:怎样适应初级趣味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4-02 17:20:26 | 文章来源: TIMEOUT北京

  每年四月底对于艺术圈来说就意味着三个字:博览会。当初的中国当代艺术推广“梦之队”四人如今天各一方,北京,也只剩下老朋友王一涵和董梦阳能够让人闻到些许火药味。

高端or本土?

这是个问题

董梦阳在“PK王一涵”这个问题上总喜欢拿两本版权合作的时尚杂志做比喻。

A杂志土里土气但绝对在中国所谓的时尚界“称王称霸”,和一群名人明星搞的“慈善夜”也是一年比一年火,2009年一幅刘野的《花园里的姐妹》居然拍出了780万元的高价,前去捧场的董梦阳在一旁并没有一脸惊愕,一句“在中国就是这么玩儿的”,似乎道出了董梦阳经营艺术北京的秘诀。而另一本则是优雅、艺术、高端、摆谱的代表——杂志B,好像在中国总摸不到门道,但是也不屑摸到门道,因为人家走的是国际路线,不和你们这群土老帽儿瞎混。

所以说虽然艺术北京和CIGE开幕只差几天的时间,但是两个团队把两个博览会往上推的方向实在是不一样的。“我在金融危机后就总在想应该做什么样的展览,更能服务、适应这个市场。全球潜在的最大市场是中国,国外藏家来中国买也是买这个市场,所以我们对这个市场的贡献也就是对中国当代艺术的贡献。大家都在作秀,但是每个人的目标和手段是不一样的。中国现在有钱人不少,而他们也最终会消费到艺术品这部分来。艺术北京的任务就是要引导这些人消费一些美好的事物。”

显然,艺术北京对于消费者的艺术消费观是一个由下向上的引导,同时也是从一种大众消费意义的层面开始的。在这种意识形态下,艺术北京自然而然地变成了一个传播的平台,而它的风生水起也是从和大品牌的成功合作开始的。

高调or低调?

绝不做苦哈哈的当代艺术

很难相信一个艺术博览会公司会有一个20多人的团队做品牌公关,但这个团队却是董梦阳对于怎样做好艺术博览会这件事情的一个重要实践和组成部分。“这二十多人都是我从各个公关公司挖过来的,其实艺术北京一些大的品牌合作有很多都是他们找过来的。有这样一个专业的团队才能把最好的资源整合在手上,把它们调动起来,让整件事情‘风生水起’。当然,我们对于这种商业的事情也是有底线的,总希望把裤子再提高一点,但是拿着品牌的钱,在宣传和推广的过程中,确实会有很多新的可能性出现,来填充和升级你原先的想法,提高你的工作能力。”

董梦阳极其强调因地制宜,而用另一种方式去解读这四字,也颇有点“要让它无处不在”的意思。“看看现在遍地真假难辨的LV樱桃包就知道,这就是艺术通过品牌传播增值的最佳范例。我们的市场还很初级,怎么样适应这样的初级市场的审美趣味,是我们首先要解决的。用已有的优质品牌资源把新的消费力量带进来极为必要,而让艺术作为润滑剂,打通所谓的艺术与商业之间的隔阂,也是提高初级市场审美的一个必然手段。”

这里这位“中国博览会第一人”提到了“艺术品的可读性”的问题,“我希望自己博览会的品质每年都能够提高。其实每年也都会修正一些东西,都会去用各种方法寻找最佳的生存方式。影像单元,与使馆和各国美术馆的合作也都是艺术北京让博览会可以更‘博’,更有看头所执行的项目。我们今年画廊的形象会比较整齐,很多一直想合作的都来了,国内国外三七开的样子。现在大家都在做‘概念’,但我只想让大众以各种形式接触艺术——让他们懂得、了解、热爱艺术。”

还是回到杂志A和B的故事,“A想做B但是真没那水平,B也可能因为身份高贵没办法那么拉下脸来。我没有和任何人合资艺术北京,也不是谁的分店,我把这件事当成一个游戏,玩儿游戏一定要找到规则。找到了就可以变得“饶有兴趣”,苦哈哈的我可不干,毕竟时尚大厦盖出来了。”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