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是元朝画家黄公望(1269—1354)于1347年(元至正七年)所绘。黄老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将家乡山水绘于三丈长卷。用心良苦,费 时三年。全图水墨山黛,笔法浑润多变,是中国山水长卷之典范。岁洗历朝历代,此画名上加名。2010年3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协、人大“两会”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谈及此画。至此,《富春山居图》再次成为世人焦点。
“身世”的传奇
1350年(至正十年),黄公望将所作《富春山居图》送给无用禅师,从此此画在第一位藏家手中,开始了它历时660年的传奇“身世”。
明朝成化(1465—1487) 年间,画家沈周得此名画,请人题跋却不幸遗失,后来只得背临一卷,以慰情思。
明末,此画到了董其昌手中,董其昌晚年卖给财主吴正志。
明末清初,吴正志的孙子吴洪裕得此家传之宝。其死前对此画至爱昏晕,下令焚画。幸好吴的侄子吴静庵及时将画从火中抢出,画虽获救,但已被烧成大小两段。前段较小,后人称为《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段较长,称为《无用师卷》,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清乾隆年间,临摹版的《富春山居图》(后称“子明卷”)被征入宫,乾隆爱不释手,但在隔年真迹《富春山居图》入宫。(后称“无用师卷”),但乾隆皇帝认定 “子明卷”为真,并在假画上加盖玉玺,并和大臣在留白处赋诗题词,将真迹当赝品处理。直到近代学者翻案,认为是乾隆皇帝搞错了。
“时间”的巧合
从黄公望作画到吴洪裕烧画,过了三百年;从吴静庵救画到浙、台两地各持首尾画作,又过去三百年;从画作首尾异处到2010年温家宝总理在两会答记者问时提出希望《富春山居图》能首尾合一的愿望,时隔60年。时间是如此的巧合,沧海桑田,斗转星移,整整660年。
“和合”的愿力
如果说,万物各有其位,万事自有定数,那这《富春山居图》便是灵犀之物。 从大师的呕心力作,到藏家的几度易手,得而复失之,失而复得之,承载了660年的思乡之情、故土之眷以及“和合”之愿。温总理感喟“画是如此,人何以 堪”!真希望这本是“同根生”的两部分画(注意,不能说是两幅画,本就是一副画!),能有首尾相合的一天,合璧展出。当然,画作联展不在其事,而在其意。 海峡两岸的手足同胞也翘首期盼祖国的和平统一。若能如此,我辈华夏儿女将不负先人奋斗之重托,不误子孙福祉之广播,功德自在,天道和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