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凡响》展览前言

时间:2010-03-01 15:27:55 | 来源:艺术中国

赵力

歌德曾说过:“除了艺术之外,没有更妥善的逃世之方;而要与世界联系,也没有一种方法比艺术更好。”也就是说,在这个变化万千的世界,艺术是一种媒介,艺术家借助它来表现个人和世界的联系。

然而身处在迷茫的当下,想要逃世避世者已然成为多数。即便是那些终日忙忙碌碌的人们,失缺的信仰与物质的诱惑亦使他们的内心充满了挣扎。况且艺术,或许是一种逃脱平凡的方式,但是未必对每个人都管用。因为,不是每个艺术家都能创造出惊世骇俗的作品,而艺术创新上丝毫新意的背后无疑都凝聚着艺术家的艰辛汗水。

求新求变是艺术永恒不变的主题,也是推动艺术史前行的动力。在当下,每个人都会强调自己的与众不同与特立独行,然而这种所谓的“不同”,常常又脱离了自身的经验与感受,成为了刻意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之前所谓信誓旦旦的“不同”,留下的却是“凡响”,使那些“不同”变得如此的无意义。所以如何创作出既新且优的作品,是当代艺术家最为棘手的问题,更是青年艺术家应该面对与深思的语境。

青年艺术家的人生阅历和社会背景,即决定了这代人所关注的话题。或许,他们喜用各自认为恰当的表达方式来关注自身,呈现某种共同或近似的经历与记忆,少了几分对深层文化意义的探究,但在艺术修为上并不缺乏时代艺术家所应具备的底气、修养以及开放的视野,更因其年少气盛而敢于肯定、追求与创造。

此次参展的艺术家黄彦、刘波涛、李锐、袁欣、赵一浅,无疑隶属于青年的一代,但从作品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艺术家对生命的起源、生活的真谛、生存的艰辛等不同方向上的感悟。尽管手法不尽相同,但艺术家们试图用一种严肃的态度,直面探究这些现实或历史的话题,冷静真实地展现他们在生活中的所思所感。

这些绘画、雕塑和装置作品,所透露出来的并非是同龄艺术家们的流风习气——只关心如何表达个人感受,或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创作态度,他们敏感于生存的感悟、困惑与敬意,即便是那些任何的微小细节或者是岁月迁变。值得注意的仍是他们的敏感,针对于各种生存的状态,针对于渐渐褪去的童年记忆,针对于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针对于生活中活生生的自己,于是神秘、轮回、记忆、责任、忧郁等成为了艺术家开疆辟土的武器,成为了各自创作浸淫其中的剧情主线,成为见证着自我青春且张扬个性的标新立异。

“不同凡想”是本次展览的主题,我们试图以此来归纳这五位艺术家的创作。与此同时,借助这五位艺术家的作品,我们也试图去反映出一个时代的视觉特质,记录一个时代的艺术变样,研判一个时代的文化面向。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文章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