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39万余件“文留文物”划归国博 不乏亿元精品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2-20 15:05:28 | 文章来源: 京华时报

16世纪铜鎏金多闻天王像

青花釉里红六合同春圆盖罐  

昨天,国家博物馆的家当激增39万余件,文物藏品数量至此突破百万。新增文物原由国家文物局管理,现整体划拨国博收藏。据悉,这批文物中不乏元青花瓷等精品,原存放于故宫宝蕴楼等处,秘藏30余年从未公开展出。入藏国博后将陆续通过展览的方式与市民见面。

来自外贸口岸验扣

昨天,国家文物局在国博举行文物交接仪式,文物代管单位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将文物清单转交国博,有6件藏品作为39万余件入藏文物的代表在国家博物馆短暂展出。

这些文物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国家文物局和有关部门进行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工作过程中获得的。文物主要来源有两个: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外贸口岸验扣并移交文物部门的玉器、书画、金铜佛造像和杂项等文物,约24万余件;从天津外贸工艺品进出口公司接收的文物近15万件。

入藏后将陆续展出

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介绍,文物入藏后将尽快完成清点、分类、分级等工作,同时加强对这批文物的研究。该批划拨文物中的精品如青花瓷等将纳入新馆开馆展览中,此外还将通过玉器展、瓷器展、佛造像展及承载千年文明的古代中国陈列等专项展览、陈列陆续为市民揭开这39万余件入藏文物的神秘面纱。

划拨文物传递信息

文化部部长蔡武表示,国家文物局率先将这39万余件珍贵文物划拨国博,具有历史意义,它不仅大大改善了文物收藏保管的条件,还向业内发出一个信息:国家珍贵文物就应该收藏在国家博物馆。此外,在文物属地化管理问题上,有关部门要尽快研究文物分层分类分级收藏的问题,从国家政策层面研究藏品来源。

对话

39万件文物将连运3年

记者:本次划拨的39万余件文物为什么被称为“文留文物”?

国博负责人:这讲的是这批文物的来历。文革时期破四旧,大量文物集中到外贸出口创汇。周总理要求这些文物不能全部卖掉,需要由文物专家鉴定,精品留存。上世纪70年代后期,由外贸单位把这些文物调拨给国家,划归国家文物局,从此这批文物纳入国家文物局的管理。我国1978年成立文物商店总店,后曾改名为中国文物流通协调中心,2002年再次更名为现在的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负责代管这批文物。因是文革时期留存下来的文物,故称“文留文物”。

记者:数量如此之大的一批文物如何运送?

国博负责人:目前只是进行了清单的交接,文物还在故宫保存。由于数量巨大,移库工作春节后即将启动,会在此后的3年之内不间断地进行。

记者:为迎接这39万余件文物,国博做了哪些准备?

国博负责人:国家博物馆新馆预计在年底竣工,新馆建成后,展厅面积将达到6.5万平方米,库房容纳量将达到100万至120万件,足够容纳这批藏品。新馆建成之前将启用国家博物馆临时库房,目前临时库房清理等已经完成,准备就绪。在移交过程中将与故宫方面共同进行清点、拍照、建档、修复保护等工作。为了确保文物安全,上述工作将启用馆内经验丰富的老员工,安排专人进行文物安全监督工作,同时清点中会邀请专家一并完成部分未定级文物的定级工作。

链接

国博三次大规模入藏文物

国家博物馆自1912年建馆以来,有过三次较大规模的接收入藏文物。

第一次大规模接收入藏文物是在1912年7月,博物馆成立之初。当时经民国政府教育部批准,接收国学旧有的礼器、书版、石刻等重要文物近6万件。

第二次大规模入藏文物是新中国成立后。1958年8月,中共中央北戴河会议决定在天安门广场东侧筹建新馆,1959年2月,有关部门向全国发出调用文物的电报,全国有77个单位支援文物,先后调用和借用文物3万余件。

此次原由国家文物局管理的39万余件文物入藏国家博物馆是第三次,也是最大规模的一次。

1   2   下一页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