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天书”背后果然有故事(组图)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2-09 17:24:17 | 文章来源: 汉网-武汉晨报

美驻华大使“神秘天书”赠江城追踪

美国驻华大使洪博培赠送给武汉市市长阮成发的“天书”有了正版解释:昨日,记者连线身在北京的“天书”作者、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徐冰先生,他对晨报编辑能解析他的“天书”表示了赞许,并讲述了“华·美”二字的来历。

对这份“天书”,徐冰说它的字面意思是:“‘华’和‘美’,而它的寓意是:‘华’代表中国,‘美’代表美国,两个字并列在一起,就是说中美友谊之花绽放”。昨日晨报编辑将两字解读为“花·美”,徐冰也表示了赞许:“不错,可以这么理解。”徐冰进一步解释说:“在古文里,‘华’和‘花’是通假字,所以你如果说我写的是‘花’和‘美’也是对的。”

徐冰告诉记者: “以前和美国大使馆多有接触,但正式地向他们赠送作品应该是因《紫气东来》而起。”

2008年7月,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新馆建成,该馆设计者贝聿铭邀请徐冰创作了一件装置作品《紫气东来》,悬挂在大使馆西厅。一个月后,与这一作品相对应的另一装置作品《猴子捞月》,受邀出现在美国驻中国大使馆新馆。

在长约8米的《紫气东来》作品中,徐冰用有机玻璃制作了“云”、“水”、“雾”、“霓”等象形文字;而在《猴子捞月》中,徐冰运用包括中、英、法、俄、日、印尼、非洲地区所使用的文字,以及盲人用的点字等,共20种,组成了“文字猴”。

之后才有了“华和美”的故事。2009年,中美建交30周年,美国驻华大使馆向徐冰“求字”。为寓意“中美友谊之花永远绽放”,徐冰在他的工作室欣然题字。记者电话连线徐冰工作室负责人徐艳先生时,他说:“当时题字时,我在现场,徐冰先生还曾考虑过是用英文单词还是中文拼音来书写‘华’和‘美’,后来选择了用‘China’和‘America’,但他在小字部分又用中文拼音‘hua’和‘mei’做了补充和解释。”

从“无人能懂”到“普天能文”

1989年,中国美术馆,“析世鉴——徐冰版画展”首展,“天书”第一次展现在公众视野。现场展出的是徐冰耗费4年时间,用汉字的部件重新制造的4000多个“假汉字”,没人能懂!

“展出的4000多字无人能懂”一下子传遍北京文化圈。很多专业的文字工作者都闻声而动,前来参观。

徐冰回忆:“商务印书馆的老编辑听说有个年轻教师写的字无人能懂,就很兴奋地跑来看我的展览,结果他们在这4000多字里硬是没挑出一个认识的字,这就让他们特别不舒服。”

许多接触过徐冰的前辈们也都摇头惋惜。像徐冰这样,出生在知识分子的家庭,从小在北大校园长大,刚成年便到内蒙古草原插队,回北京后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并在版画领域多次获奖的“又红又专的艺术家”,怎么一下子误入歧途,变成了“叛逆艺术家”?

1990年,带着非议,徐冰接受美国威斯康新大学邀请作为荣誉艺术家移居美国。在美国,自认为思想已经非常成熟的徐冰,却发现自己成了“语言上的婴儿”。语言上的沟通障碍让他萌生创作“新英文汉字”的念头。

如果说,“天书时代”的徐冰创作了大量包括他自己在内“无人能懂”的汉字,是对艺术开了一个荒诞的玩笑;那么“新英文汉字”时代的徐冰,则是想对文化区域依赖提出一种警示。“看起来像中文的方块字,其实都是英文单词组成的,这让喜欢中国书法的美国人能懂能写。我就是想打破文化区域的概念,创造一些让全世界的人都能看得懂的字。”

“天才”作品叫好又叫座

由于能够超越文化的界限,将东西方文化相互转换,1999年7月,徐冰的“新英文汉字”获得了美国文化界的最高奖——“麦克阿瑟天才奖”。

徐冰告诉记者,他的“新英文汉字”在世界各地举办过50多次展览,他采用了书法教室的展览形式,即观展者可以现场学习这些文字的写法。而现在在美国和日本等国家,很多店铺已经开始将这种“新英文汉字”用在招牌上。日本甚至已经开发了“新英文汉字”软件。

“徐冰的展览很受欢迎。”据武汉美术文献艺术中心展览部主任吴垠介绍,2006年徐冰的“天书”作品曾来到武汉,参与该中心“限制与自由当代艺术展”,受到了武汉观展市民的关注。

吴垠还告诉记者:“徐冰的作品在市场上也很值钱,他算是艺术市场炙手可热的艺术家。”根据在雅昌艺术网提供的资料里显示,2008年徐冰的一幅装置作品身价已达720多万元人民币,而他的“新英文汉字”作品可查到的最高价格是四屏一组卖价240多万元人民币。记者向徐冰求证这些数据的准确性时,他表示:“差不多!”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