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艺术 享受生活——李立丰访谈

时间:2009-10-30 20:18:35 | 来源:艺术中国 兰红超/ 拍摄

受访者:李立丰(“丰锋艺术机构”总监)

访谈者:王栋栋(《缪斯艺术》编辑)

时间:2009年10月12日晚

地点:北京望京上岛咖啡厅

 

王栋栋:“经验•惊艳”这个展览名称挺有新意的,在设置这个展览主题时,您是如何看待这个它的?

李立丰:“经验•惊艳”这个主题是由两个词语构成,一种发音,两个殊途同归的含义。其实,这个题目已经说得非常明确了,前面的“经验”所指的更多是作品作为艺术家生活经验转化的视觉结果;后面的“惊艳”是本次展览主办机构“丰锋艺术机构”的战略合作伙伴“捷豹”汽车的核心理念。捷豹汽车已经有了80多年的历史,从它一开始产生,就一直强调“设计为先”的理想,达到惊艳的效果。他们的设计理想是,“惊艳”能让人产生一种失去理智的冲动,之后是理智的欲望。因此,“经验”和“惊艳”的最终目的有很强的一致性。艺术家也是在创作冲动中以视觉艺术的方式,使“经验”脱离日常现实的毫不起眼,并进而转化为“惊艳”的新现实。“经验”是从参展作品中提炼出来的一个关键词,“惊艳”是捷豹汽车的核心理念。二者是相通的,因此,我觉得这个展览的名称是恰到好处的。

王栋栋:在整个展览计划中,“丰锋艺术机构”和“捷豹”汽车是一种怎样的合作模式?

李立丰:我们的合作方式应该说是一种“整合”的模式。这种合作能将两方面的资源恰到好处地融合在一起,让它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作为我们“丰锋艺术机构”来说,主要任务是艺术推广,但我们在手段上会以一种新的思路来切入,把艺术品与高端的品牌结合,让更多的高端人群在他们的生活圈中感受到艺术的存在,给自己带来视觉和精神的享受;与此同时,品牌与艺术品和展览的结合,也会很有力地提升自己的品牌文化。我想这种良性的合作方式一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王栋栋:这里有一个核心的问题就是艺术和商业的联姻。“捷豹”汽车和当代艺术结合,能提升自己品牌的文化形象,这很好理解;那如果对于“艺术”自身来说,艺术品商业化的问题会不会出现?

李立丰:你提的这个问题正是我要现在做的这个展览和未来工作中要解决的。这个问题是很多人一开始都会产生的疑问。首先,我觉得艺术品商业化其实并不是什么坏事,有些人一提艺术商业化觉得如临大敌,谈虎色变,我觉得其实两者并不矛盾,重要的是如何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就拿我们现在做的这个展览来说,它并不是在为哪个品牌做变相的宣传。而且我们决定从初始阶段就做好学术定位,把这个展览的“学术性”作为头等大事。越学术,就越能体现艺术的真实和根本价值。如果这种模式中的艺术展不聚焦于学术,那就有可能滑向你刚才说的那种固有的惯性思维——艺术自身的商业化。我觉得艺术应该做得更纯粹,商业也应该做得更纯粹,二者并不矛盾,因为,它们可以在文化内涵、价值和品位高度上达成一致,可以拥有同等高度的平台。唯有事情做得更纯粹,才能做的更长久,才能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从而获得双赢。这就是我就你刚才提出的问题的解决方案。如果过于注重商业效果,而将艺术品完全视为商品,显然是一种狭隘的思考,也无法实现我的想法。因此,我期望通过这种新模式的探索,在保持二者“独立性”的前提下,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我很反对艺术片面和绝对的艺术“大众化”,因为艺术本身就是一种高端的文化创造,从消费的角度看,艺术品应该算是奢侈品中的奢侈品,因为它除了没有任何实用性外还需要维护,即便如此为什么还会存在呢?因为它是人类精神的写照,是人类追求精神富足的重要途径之一。因而艺术品是一种高端的消费品。所以,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我为什么和“捷豹”合作:因为它不是一种大众产品,“暴发户”一般也不会选择“捷豹”,它所针对的人群是有一定个性追求和文化品位的人。我曾经做汽车类的推广和广告有很多年,其实,不同人群对自己座驾的选择标准是很不一样的,这是很有讲究的。对于“捷豹”而言,与艺术的结合显然是非常恰当的模式。我们以后也会和其它的一些品牌合作,当然,我们也有自己的标准,按照这样的标准来选择高端的,有一定高度文化定位的品牌。我很反对地摊式的艺术展,这实际上对艺术的一种亵渎。这种做法会对很多人造成误导:原来艺术就是这样的。所以,在我看来,我们应该让更多原来没有介入过艺术的人群去看到真正有价值的艺术——这是我的理想。

王栋栋:您对艺术的看法很特别。实际上,从近代以来中国艺术发展的趋势看,艺术一直是“大众化”的产物,人们的理想也一直是希望实现艺术的“大众化”。比如说1950年代的“新年画运动”、“新国画运动”,文革的“宣传画”,都是力图使艺术更大众化,而且,近年来由于艺术市场的勃兴,诸如“人人都能买得起的艺术”这样的活动也应运而生。这与您的艺术观是否冲突?

李立丰:不同的提法没有什么对错之分,不同时期的提法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就当下我认为就艺术推广层面来说最重要的应该是如何定位和如何运作,你的做事方式是看眼前利益还是从长久考虑问题。这显然是两种不同的观念和做法。作为我而言,其实也是希望更多的人来关心艺术,这对艺术推广当然是一种福音。但是,首先应该给艺术有一个明确的定位,这一点至关重要,现阶段应该是让更多的受众知道艺术的真正价值在哪里,让他们知道如何鉴赏艺术,因为我们做事不应该只看到眼前利益,更应该有社会责任,唯有这样才能营造出一个良好的体系,各方才能真正获益。不同阶层的人所认识和欣赏的“艺术”显然也是不一样的,在这个意义上,“艺术”是有不同类型的。但从总的角度讲,艺术应该是一种具有“精神”含量的高级文化,在这个层面上,它是奢侈品。和其它任何东西一样,艺术也有标准,有标准就有好坏之分,那么,它肯定会形成不同的价值和价格,也就形成不同的消费阶层。好的艺术品是一个艺术家精神的凝结,它是有思想的,这才是它最大的价值。从受众的角度来划分艺术类型的话,可以划分为“大众艺术”和“精英艺术”,我所讲的“艺术”,是指的在精神层面上有相当创造性的“精英艺术”,而不是可口可乐、麦当劳或流行歌曲。当然,这二者也并不绝对矛盾,而是可以并存和转化的。所以,我觉得我的工作就是让更多的人能欣赏艺术。但首先要树立一种观念:尊重艺术和精神创造,即便是当作一个简单的家庭装饰品也应该知道它的价值所在。

王栋栋:展览有27个艺术家参与,整个过程是一个复杂而综合的工作,不仅与主办机构的领导、策展人、学术主持的基本艺术观念相关,而且也与展览的性质、规模、模式、目的直接相关。那么,您作为主办方“丰锋艺术机构”和本次展览的总监,是如何规划这次展览的?

李立丰:我力图通过这样一种形式,传播和推广艺术,这是我的明确目的,也可以说是本次展览的任务和最终目的。但与此同时,这又是一个非常具体的工作,所以,从一开始,首先确定的就是展览性质的专业性和学术性,只有存在这个基础,其它的一切才能谈得上。所以,我们有专业的策展人和学术主持来规划其中的很多细节,包括参展艺术家、参展作品,等等。唯有这样,才能确定展览水平的高度和艺术作品的质量,也才能最终实现我前面讲的一系列理想。

王栋栋:在这样的基础上,展览主题的确定与艺术家的选择之间是何种关系?换言之,“经验/惊艳”已经限定了一定的范围,构成了一种标准。在您看来,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是如何来适应这个主题的?

李立丰:选择艺术家和艺术作品显然是有标准的。特别是在项目开始的时候,我们必须计划这一点。目前,我们所选择的艺术家相对来说都比较成熟,作品也能够达到一定高度,得到专家和学者的基本认同的。我们并不按类型来选择,譬如“波普”、“艳俗”,而是按照我们确定的主题来进行的,选择的艺术家和作品都符合我们的展览主题。也就是说,这些艺术家和作品大多都注重自己的生活、生存经验,并能够找到一种恰当的视觉形式将这些感受转化为艺术作品。总的来说,我们的标准是从主题和作品的艺术高度两方面出发的。同时,考虑到展览的特定空间和受众群体,在作品的选择上力争做到能相对全面的反应出当今艺术发展的面貌。

王栋栋:能谈谈你个人对其中一些艺术家及其作品的看法吗?

李立丰:这些作品我都很喜欢。它们虽然都是从生活中来的,但它们都是经历艺术升华的,都是很能吸引人,并能够引起我们思考的。艺术作品总是包含时效性和永恒性两方面,譬如社会批判题材的作品,它在当时具有时效性,但时过境迁,之所以能流传下来,并成为经典名作,一定是因为作品中还有永恒性的一面,只有这样,它能避免成为时代的注脚,从而获得永恒的艺术生命,才能打动不同时代的观众。正是因为如此,《蒙娜丽莎》这样的作品,在今天依然能够吸引和感动我们。所以,不能只关注那些时髦的东西,我们挑选的参展艺术家和作品最终还是聚焦于思想和精神的高度、深度。我自己当然也有一个基本的评价,至少这个作品能够打动我。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视角,不同的生活体验,我觉得参与到这个展览中来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都是我比较喜欢的。至于具体某个艺术家、某件作品,我们还是请策展人和学术主持从专业的角度去把握。

王栋栋:您与策展人、学术主持是如何进行互动的?有没有一种机制或模式?

李立丰:我首先确立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个展览的一些基本想法,然后,再和策展人进行具体和深层的讨论,他们才能从专业的角度去更好的进行计划和实施。当我每次和他们去艺术区、艺术家工作室,尤其是看到我们都喜欢和认可的作品,会有一种“惊喜的发现”的感觉。这种体会是很深的。我对策展人和学术主持的选择标准是,至少我们在很多方面要有共识,这样才能共同合作,推动这个事业的发展。这种模式在中国当代艺术界已经有相当的基础了。

王栋栋:在目前各大艺术区的展览中,主要有两种类型的展览,一种是所谓的“大腕”,展出名家的作品;一种是推青年艺术的“新锐”展。在这个展览中,我注意到,实际上两种艺术家都有,几乎是两者各半。您是如何考虑这种模式的呢?

李立丰:我们并不想去赶时髦,纠缠一个“大腕”或“新锐”的概念。也许别人那样做可能也有他的原因,但我们这样做也有自己充分的理由,我们就是要做得纯粹,只要是好的艺术品,符合我们的主题的,我觉得就可以选进来,这跟年龄大小、成名与否、价格高低都没有关系。相反,这些因素正是我需要极力排出的:名声、价格未必能完全体现一个艺术家的价值,而且,它们还随时可能影响展览的纯粹性和学术性。做我感兴趣、有意义的事是整个事业的前提,所以才会有这个展览,我不喜欢重复,所以开拓新的模式比较符合我的个性和做事方式。

王栋栋:这个展览的模式的确比较新颖,因为目前中国的当代艺术展基本上都是在美术馆和画廊举行的,据我了解,在品牌汽车的 4S中心举办当代艺术展览在国内尚属首次。对于展览地点的选择,您是如何考虑的?

李立丰:其实以前也有汽车品牌赞助艺术的活动,但都是一次性的,他们出资赞助,然后在美术馆或画廊举行活动,但这缺乏一种长期、有效的模式;而且,尽管那也是在做艺术活动,但他们本质上是在借艺术推广自己的产品或者品牌。我们的目的则完全不同,是集中在艺术的推广。我们的出发点不一样,也决定了展览的性质、机制和模式不同。其实,我在2006年就有做这个项目的想法了,希望通过某种方式,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和接触艺术。让艺术展从专业空间走出来,面向更多的高端人群,让艺术多一个渠道去展示。很多人平时可能没机会接触到艺术,可能一辈子也去不了“798”,但他们会有自己的生活圈子,我们就想让他们在自己的生活圈子里面就可以接触到艺术,而且是更方便的接触到。当然,即便不是在画廊或美术馆举办展览,也必须要重视它的学术性。还是那句话,做任何事情都要做得纯粹,越纯粹越有生命力,也许下一个展览的主题我们就叫它为“纯粹”。“捷豹”这边的负责人都是一些有智慧和做事有魄力的人,他们对这个项目感兴趣,又能提供空间使用,我们就算一拍即合了,于是,就开始操作这个事情。其实其它的很多品牌跟我们也有联系,但就目前来说“捷豹”这个空间是很合适的,这对于展示艺术是很重要的。

王栋栋:著名品牌与当代艺术之间的合作一般是直接的赞助关系,这次展览的模式很有创意。在整个过程中,“丰锋艺术机构”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轴心角色,您作为机构代表是如何考虑的?此外,您能介绍一下“丰锋艺术机构”的性质和目前正在进行的工作吗?

李立丰:“丰锋艺术机构”名称确立的时间并不长,但实际上我们是从2007年就开始从事这方面的活动。为什么要做机构呢?因为我觉得艺术领域或者说与艺术相关的领域有太多的事情可以做了。我把这个机构比喻为章鱼,章鱼有多个触角,我希望我们也能在多层面、多方位地围绕“艺术”这一主题开展我们的事业。尽管名称确定时间不长,机构目前主要是围绕艺术推广进行规划和展开工作的,展览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它的定位和一般画廊、美术馆的性质还不一样,它不是以赢利为目的的,而是致力于艺术推广。当然,这个艺术展览是其中的一种方式,还有一些更多元化的方式。我们会在艺术推广的前提下,尝试不同的渠道,无论那种渠道,中心都是围绕艺术的。

王栋栋:据我所知,实际上在这次大型展览之前,您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的当代艺术推广和展示活动,其中有一个“捷豹艺术之旅”的项目,您能简单介绍一下这个项目的起因、过程、模式和成果吗?

李立丰:这是我们“丰锋艺术机构”和“捷豹”4S中心长期合作的一个项目,在“捷豹”的4S中心内,我们有一个展厅长期进行艺术品的展示,他们提供空间,我们进行艺术的推广。就像我前面说的一样,这种合作模式是可持续的、长期的。它让当代艺术的观众和接受人群得到较大的改变,尤其是那些平时无法参观画廊和美术馆的观众,他们在自己的生活中就可以简单、直接的接触到当代艺术。在此之前我们已经和一些优秀艺术家合作搞过两次展览,每一次都有很大的改变,已经吸引到多方面的关注与认可。现在“捷豹”中国这边也非常关心这个项目。所以我觉得前途还是不错的。

王栋栋:我注意到您个人其实并不是学美术专业出身的,那么,是一个什么样的契机让您介入到当艺术中来的?

李立丰:还是有艺术情节的,最早我还是学过绘画的,从小就画,正式学画是从10岁左右吧,后来因为各种原因,我进入商业领域,但这个情节一直埋在心底,一直有一个想法,要做一些跟艺术相关的工作,现在这个时机我觉得很合适,很成熟了。如果我当时一直坚持做艺术的话,也许我现在就是艺术家的身份了。现在社会开放了,对艺术创作的开放程度也越来越高,现在对于艺术家和艺术学生来说,机遇比我们那个时候要好很多。我是从2003年就开始做收藏,2007年参与到1号地艺术区的规划,而且也在那边做过展览。现在的我更适合做一个艺术创意产业的实践者,这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商业买卖,而是以艺术推广作为一个事业的核心来努力,来经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中国的当代艺术,从而在物质与精神层面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实际上这也是我一开始作这个项目的出发点。现在中国人的物质生活水平相对于十年前、二十年前,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根本性变化,但是,我们的精神生活并不像想象的那样好,1980年代曾经出现过一个短暂的文化热,但很快就沉寂下来了,我们不能总生存在大众文化和消费文化中,我们中国目前缺的就是精英、高级的文化生活,那么,艺术鉴赏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之一。如果说以前为了提高生活水平,没法也没时间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价值 ,但现在,我觉得可以去做这样的事情了。这能让当代中国人的生活更加充实、丰富,活得更有价值和尊严。但这也是需要人去引导的,我想,我现在做的事情就是这样的。如果我通过我的工作去引导一部分人这样生活,这对于我的事业来说,就是成功的,对于我个人而言,也会很满足。我希望让更多的人分享我的喜悦。就目前所作所为来说,我不要别的,只要两个字:“认可”。

王栋栋:感谢您接受本次采访,并预祝展览取得成功!

李立丰:谢谢!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文章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