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心
弦场,理论物理学中“弦理论”的形象化表述,它借用音乐的语汇来认识宇宙,以一段段隐形的“能量弦线”作为最基本单位说明世界上所有的物质结构。这些“能量线”充斥在时空中,如琴弦一般以不同的方式和形状进行不断的振动,由此生发出彼此具有差异的基本粒子,就像处于不同位阶的音符,聚合流动,奏出一篇宇宙演化的乐章。
如果要将这篇乐章通过绘画的语言谱写在画布上,那即是江大海的绘画——用光点和色彩创造的弦场:织就画布的经纬如同受到拨动的弦,激起层层涟漪,自画面深处相继浮现出来,携着无数的微小颗粒从四面八方朝着某个方向慢慢凝聚,彼此摩擦、碰撞、叠加,缓缓融合,由最初的点状逐渐形成一张无边无缘的薄膜,质感平滑又无可塑形,宛若极光过后留于天空的一抹残像,形态瞬息万变,同时向着远处弥漫开去而徐徐不见,在这个过程中不经意于某处投下一块暗影,岿然不动。颗粒们似乎已随着薄膜消隐于画布中,却倏然地又从消逝的方向上散射而出,重新凝聚,然后又开始融汇、延展,像是生化的纤维,撕裂了又自己缝合起来,如此循环往复,纵横交错,演变出超于平面的多维度视觉空间,一种近乎平行宇宙的景象。这种景象在中国的自然宇宙观里便是老子的“有物混成”。“物”既指“道”。老子所谓的“包含两个意思:一是表示构成万物的原物质,二是表示万物演化所遵循的基本法则。生成万物的原物质及其演化所遵循的规律在时间上是永恒的,在空间上是无穷尽的,它不会消失,只会改变自己的形式。江大海将此形式的变化以“有乎出有乎入,出入而不见其门”的艺术功力呈现在尺幅不同、色调各异的画幅里,创造出构成“弦场”的十一维时空中因不同的变换方式而产生的相当不同的宇宙景观。在这个过程中,“绘制”同时成为“作曲”——打破音符的一种排列方式之后又进行另一种方式的排列,从而构成不可预见却互为关联的频率关系,赋予旋律无限而和谐的变形。
由这样的宇宙景观与音乐形象所建构的“绘画的弦场”广袤无垠,在整一有序的沉静表象下进行着无穷无尽的繁复运动:它盘根于画布上又超越出画布,自由地向各方延伸,如安伯托•艾柯(Umberto Eco)所说“更为丰富、更为开放的交流可能性正在于可容许的最低秩序和最大混沌之间的微妙平衡中。”
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