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热切的期待中,终于盼来了李树基先生的画展。在艺术多元化的今天,一股清新、质朴的民族特色的写实之风吹进了我们的心中。
我与李先生相识七、八年,相互比较了解。李先生从大连金石滩走出来,1968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1987年结业于法国巴黎美术学院宾卡斯教授的油画技法学习班。1969年受组织委托,组建了辽宁省美术创作组(即辽宁画院前身)。曾任辽宁省美协理事,辽宁画院副院长兼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兼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客座教授。作品曾20多次参加国家级美术大展。
李先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他出国20年,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根在中国,创作的源泉在中国。他的许多画作都以讴歌祖国、反映人民生活为题材。他的画笔下既有昔日战争场面的恢宏壮阔(在任《辽沈战役》创作组组长期间,组织领导了几位画家共同创作了《毛主席制定的作战方针》及《攻克锦州》、《辽西围歼》等大幅作品),也有今天和平景象的欢乐祥和(走进新西藏系列画作);既有重大历史题材的庄严凝重(作品《盼》、《救星》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也有劳动生活场景的轻松愉悦(反映石油工人和边民生活的画作)。这些作品都是他深入生活、体验生活的成果,是对生活的感受和积累的结晶。画面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对生活的高度概括和美化,饱含着对祖国和生活的热爱,对自然和真理的追求,使人感受到震撼、陶醉和美好的向往。在中国这样丰厚广阔的人文背景下,现代人的审美思想也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的,这类反映生活、关心现实的艺术作品,自然能够走进人们的心中,引起内心的共鸣,受到广泛的喜爱。
李先生在艺术上精益求精,勇于创新。为了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水品,他曾赴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日本,印尼等世界各地的画廊和博物馆认真学习和研究,吸取世界名画家的创作经验。他还注重把握传统中国绘画理念,不断吸收、融合、追求着油画的民族个性特征,将民间生活习俗与地方特色相结合,将西方油画的形式、语言精华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想结合,将中国写实油画的传承性与时代性相结合,在艺术道路上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化的绘画语言,创作出了一系列具有全新境界的中国的写实主义油画作品。正如李树基先生自己所言:“在绘画创作的道路上,我只是一座小桥,我这座小桥只供人们步行而过,但它却为人们所需,人们可以从它身上踩过去,走向长空万里和阳光灿烂的美景。但愿绘画艺术给人们带来生机,带来美的享受,这就是我一生中最大的愿望。”从某种意义上讲,他在写实油画领域所作出的创新和开拓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李先生的作品造诣很深,在东南亚颇具影响。1992年应印尼总统苏哈托邀请,由外交部和文化部联合派出赴印尼为中印复交作画,并成功的举办了画展,先后3次受苏哈托总统及夫人接见和宴请,印尼总统府授予他“最高奖励”的奖状。之后又受到了梅加娃蒂总统,苏西洛总统的多次接见,并为他们画了多幅肖像作品,代表中国赠送。苏西洛总统见到画像后高兴的说:“这是中印建交五十年送我的最好的礼物”。在新加坡又为李光耀内阁资政夫妇画像,为吴作栋总理画像,并受到他们的亲切接见,成为我国少有的被外国元首多次接见的画家。 2000年,应新加坡政府之邀创作了“华侨是革命之母”为主题的长6米高3米的《孙中山在南洋》的大幅油画,表现了孙中山在南洋的革命活动,画面庞大,人物达135人之多,耗时一年半。此作品被新加坡列为第一大画,定为镇馆之宝收藏于新加坡“晚晴园”孙中山纪念馆。其酬金全部用于捐献南洋艺术学院作建新校之用。可以说为中国的外交事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绘画其实是主观反映客观的过程,这种反映从感性到理性,从印象到抽象。画家用画笔通过对生活在其中的视觉生命,世界万事万物的组织和表现,来抒发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一种特殊精神创造活动。可以说是画家思维的产物,感悟的产物,也是智慧的产物。本画册李先生油画作品以反映现实题材为主,分为历史题材、西藏风景、油田工人、边关风情等几组题材。在人物画作品中,主要是以肖像画或带有肖像特征的人物形象为主体,描绘了历史中我们熟悉的人物事迹、身影,也描绘了生活和工作在平凡岗位上的工人、农民、城市平民、解放军战士和知识分子等形象。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平视的角度去刻画人物形象,表现出了各阶层人物的真实生活写照,写实之风清新、质朴、自然。在风景画作品中,以描绘西藏、边关地区的自然景色为主,画面立意和构思独特,色调层次丰富,意境悠扬深远,格外引人注目。作者重视对自然的体验和表现,重视在单纯、精炼的艺术语言中追求表现的深度。
李先生之所以能够创造出这么精美的画作,是自我挖掘、自我转动、自我奋斗的结果,投入了很大的精力,付出了很大代价。作品的美,是一种代价的美,拚搏的美。绘画和谋事做人是相统一的,李先生的画能够产生很大影响,不光是其能力水平的反映,也是其为人的反映、德性的反映。每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默默支持他的女人。李先生的妻子徐丹阳女士就是这样一个人,不管遇到多大困难,她都始终与李先生相濡以沫,同甘共苦。李先生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与她的支持、照顾、奉献是分不开的。
对于祖国、人民和生活的无限热爱铸就了画家的创作激情,对于艺术事业孜孜不倦的执着追求成就了画家的高超技艺。正是这些因素的集合让我们看到今天这位杰出的画家和他这些熠熠生辉的画作!
姜福堂
二〇〇九年九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