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现在”展览作品
疑问:
艺术家沦为绘画机器?
大热只因藏家图新鲜?
随着印度当代艺术品市场的升温,理所当然的,一些印度艺术家的身价也水涨船高,但对于让他们过上好日子的市场,艺术家们却大都怀着复杂的感情。印度当代画家白珠·帕森以善于运用新科技著称,他曾在作品“布拉玛的主页”里创造了一个网络虚拟空间,使一幅幅描绘印度神话的图像仿佛漂浮在画布之上。他说,现在这个时代一切都在飞速发展,飞速转动的市场之轮让人倍感压力,而他想通过这幅作品,让观赏者回到静止状态,获得片刻宁静。事实上,不仅仅是帕森一人,印度现在有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开始感觉到自己已经沦为一件商品,有人说,“艺术市场开始变得越来越像股票市场,这就好像人们在你身上下赌注,就像在赛马场赌哪个人会先到达终点,就把钱全部押在他的身上。”印度著名的艺术评论家兰及特·霍斯科特因此评论说:“印度艺术市场一片繁荣的背后,许多艺术家不再有足够的时间静下心来创作,最终只能沦为绘画机器。”
更悲观的说法是,艺术市场过热目前在印度还是件很新鲜的事,但在西方却已经是老掉牙的故事:早在20世纪80年代的纽约,一群刚刚崭露头角的新兴艺术家成了艺术圈炙手可热的人物,短短几年内,他们的作品卖了大钱,但最终却沦为倒霉的收藏家地窖里不值钱的废纸。以此为鉴,印度当代艺术家们今后到底会往何处去谁也说不准。
中印当代艺术比较
2007年9月,在纽约举行的索斯比南亚当代艺术拍卖会上,印度艺术品拿下320万美元,而在翌年4月举行的索斯比香港拍卖会上,中国当代艺术品则收获超过3200万美元,是印度的10倍。美国《时代》周刊因此评论说“中国已超过法国成为世界第三大艺术市场”。对于中国当代艺术能将印度逼入“角落”的原因,据说是因为,全世界都在买中国艺术品,而印度艺术品的买家大多是印度人。不过,也有一种说法认为,目前印度艺术市场更多的是收藏家,而中国更多的是投机者。
“印度现在”展览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