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艺术 主流声音 您的位置: 首页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建立国家收藏当代佳作的机制——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施大畏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07-03 10:31:36 | 文章来源: 文汇报 张立行

“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入选作品之一 《皖南事变》施大畏 施晓颉

“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昨天在北京结束了评审。全国共有92件作品入选(另有17件作品待定)。上海地区的8件送审作品经过评委的反复审评,最后全部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评委施大畏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本次活动的意义不仅促进了重大题材美术作品的创作,更重要的是倡导了国家收藏当代优秀艺术作品的理念。

“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投资1亿多

据施大畏介绍,为发挥中国艺术家的智慧,创作出具有民族史诗性质、能够与伟大时代相匹配并且传之久远的美术精品,“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由中国文化部和财政部出资1亿多元人民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国家出资最多的一次大型美术创作活动。

“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的作品主要是表现从公元1840年到今天的不同历史时期,中国波澜壮阔的反帝、反封建、反殖民主义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重大历史事件。在全国范围进行项目创作的竞投标,部分重大题材及流标项目采用邀投标的方式选定创作人员。

这一工程的主要目标是支持和鼓励艺术家进行新作品的创作,推出以重大历史题材为主体内容的新作品。作品的艺术形式主要是中国画、油画和雕塑(包括壁画、浮雕)三种。施大畏说,现在艺术品市场对艺术家的诱惑很大,一些艺术家完全被市场牵着鼻子走。因此,对于艺术家来说,能够静心参加这样的艺术创作,也是对自己真正的艺术实力的一次检验,让自己的创作更上一层楼。

希望国家收藏当代艺术品常态化

施大畏表示,现在一些美术馆、博物馆、画院等国家艺术机构尽管有专项资金收藏艺术品,但大部分都是收藏古代、近代或者现代艺术家的艺术品,很少用于收藏当代艺术家的作品。这就造成了两个后果:一是不少当代画家的优秀作品都流失在市场上,国家机构收藏的作品数量十分有限,即便收藏的也不一定是艺术上有代表性的作品。而这些作品大多也是依靠画家无偿自愿捐赠的。二是无法有效地通过奖励机制鼓励当代画家积极参与创作一些重大题材的作品。因此,我们现在倘若要专门到国家艺术机构去集中看一位当代画家的优秀作品,未必能够如愿。

施大畏认为,当代画家的优秀作品如果国家机构现在不出资收藏的话,今后再要收藏一是付出的代价可能更高,二是未必能够收得到。因为一个画家的创作高峰是有周期的,国家机构的收藏最好是与画家的创作高峰周期同步。否则,“过了这村就没有那店了”。另外,现在画家要创作一些重大题材、重大主题的作品,这些作品可能从短期看未必有多少市场收益,但是在艺术的提升突破上却是不可或缺的。如果有专项资金对这些画家进行资助,就能使其安心创作。

施大畏说,仅仅依靠画家自觉无偿捐赠艺术作品来充实国家机构的当代艺术品收藏毕竟是有限的。时代不同了,现在是市场经济,国家收藏当代艺术品也应该尝试运用市场化的手段,从机制上予以充分的保证。

这次“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国家出资1个多亿,入选作品都由国家收藏,这可以说是国家收藏当代优秀艺术品的良好开端。希望以此“创作工程”为契机,今后国家收藏当代艺术品能够常态化,建立起相应的收藏机制。

施大畏介绍说,尽管上海地区在本次“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活动中表现出色,但是,为了让更多的艺术家有参与重大题材艺术创作的机会,上海方面将借机推出一个题为“上海历史文脉美术创作项目”的活动。首批拟定了40个选题,力求运用美术创作的方式,全面展示上海绵长悠远丰厚的历史文化脉络。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 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取得重大成果
· 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6月开始终审
· 15件浙产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大作将运送北京
· 青铜白石铸历史:访国家重大历史题材工程签约雕塑家李象群
· 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最后冲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