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人物画的视觉感

时间:2009-06-30 15:01:09 | 来源:艺术中国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李爱国

 

视觉即是研究对客观世界的直接感觉。人类通过这种感觉可以引发心灵活动,产生想象、理解、诗意、愉悦、悲愤和恐惧等情感活动。人类(包括动物)的绝大多数活动常常是由视觉活动引发的,由此引起身体和心理方面的调整。

视觉感,就是让眼睛尽可能敏锐而有效地看待事物。

绘画的视觉感,是指作者或者观众面对绘画,作用于视网膜所产生的第一感觉。也是最直观的感悟。好的绘画所产生的视觉感,它可以唤起由此及彼、由这一事物联想到另一遥远的事务(包括与此并无关联的事物),激发出智慧的火花,产生同情或是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抚慰,产生美感或是唤醒自己内心深处的良知,从中感悟对社会、人生的看法和思索。

绘画作品的视觉感还可以唤起观众能够“透视”事物的潜在能力。这些潜能的发挥,又能帮助我们弄清尚不知晓的事物的本质,帮助我们提升从眼前清楚可见的事物外发现新事物的水平。

绘画作品的视觉感是一种特殊的审美活动,是不能通过语言描述出来的。视觉感好的绘画作品,决不是源于对现实的一种简单的、机械的复制,而是对现实的一种创造性的把握,内含丰富的想象性、创造性、敏锐性的美的形象。

绘画作品即是追求视觉的艺术。绘画作品中最高、最美的境界必须是通过视觉来完成的。

绘画作品给人的最初的视觉感觉往往是最重要的,它决定着欣赏者的欣赏活动是否能够延续。

绘画作品强烈的视觉感会有或是武士挥戈,气势逼人,或是狡兔暴骇,将奔未突,或是杨柳依依、雨雪霏霏,或是幽淡迷朦、暗香浮动。

不成功的绘画,往往是出现在视觉感遭受到破坏的时候。

具有良好视觉感的作品必须是经得起两个距离的推敲,即远距离和近距离的观赏。

好的绘画作品从远处观看应该有整体的气势,有厚重、恢宏、力量,让观众看到的他所突出的作品主体;从近处观察应有细节的闪烁,有逸秀、笔触、魅力,有作者最想让观众见到的他所表现的生动质感。作品缺少细节,流于单调,则会显得空洞。细节过多,过于突出,又会失去韵味。绘画作品的整体感是体现作者技法、修养的试金石,没有整体感就没有好作品。为了有效地把握画面的整体感,必需要有节制地控制画面每一个细节,按照傅巴所说的流着汗去调整画面的每一个局部,使之归纳为各自的具有规范的体系,以突出整体。

鲜明的绘画风格会影响作品的视觉感。风格就是人,是用自己的语言来说话,是检验艺术家成功的关键,是对艺术家最大的肯定和最高的奖赏。有风格的作品才能吸引观众,打动观众。

独特的绘画技巧会影响作品的视觉感。技巧是完成绘画作品的手段,是表达作者创作意图的媒介,是体现作者心灵轨迹的载体,是考验画家绘画水准的标志。不具备绘画技巧就永远不能进行绘画创作,就像没有词汇和语法的积累,就不能进行小说创作一样。

 


 

中国的山水画无疑在这方面取得了最大的成功。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是以水墨形式为主的山水巨作,远望浑然、苍茫,如一尊记载着历史的墨碑,近观苍翠、葱郁,如一扇开启着自然的殒窗。将气势、开合、转承、远近、疏密、笔墨,将山水、泉溪、树木、人物、动物结合得浑然一体,宛如天成。

中国的雕塑也在这方面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唐三彩中马的造型体现出中国艺术家追求神韵,注重大块面、大感觉而又适当的不失其细部(如马头、马蹄)的非凡能力,堪与希腊艺术家帕提农神庙马的浮雕追求真实,注重科学性、准确性而不失其气势相媲美。

水墨人物画始于五代,宋代梁楷的泼墨人物独树一帜,达到了很高的境界。晚清任伯年以及现代的画家在中国水墨人物画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呈现出新的格局。

然而,近年来给我的印象比较深刻的还是日本浮世绘艺术,在世界许多著名博物馆的东方绘画馆里,浮世绘美人风俗画具有超强的视觉冲击力,在借鉴中国唐宋绘画的基础上发展成日本民族特有的新型表现形式,并且呈现出与中国不同的审美情趣。画面强调大的色块及大的明暗关系,人物造型概括,衣物花纹多是图案式处理,且与头饰、鬓角等处构成细部,远视近看皆宜。既发挥了线条的魅力,又彰显出色彩的乐章。浮世绘的单纯、简洁、明快,影响了凡高、高更、马奈等许多著名画家。

如何增加水墨人物的视觉感?

在水墨人物的创作实践中,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是黑白关系的运动。由于生宣对水墨有着特殊的敏感,行笔的疾驰快慢,用笔的勾皴擦点染,墨的干湿浓淡焦都会产生出丰富的变化。但要注意切不可笔笔求变化,笔墨变化必须服从整体。例如在白色、浅色的区域里,不能出现过重的墨线,否则画面的远视效果就会受到破坏,几道黑色的条块异常刺目,损坏整体的节奏。黑白应该像乐章一样必须严格的在规定的音部里变化。

二是色彩关系。中国绘画历经两千多年,然而人物画的着色特别是面部色、皮肤色基本以赭石为主(仕女面部托白粉),画面常用色离不开朱砂、石青、石绿、花青、胭脂、藤黄等不超过十种颜色。且在总的色调上变化不大,画与画之间色调的共性多而个性少。

三是中国水墨人物画,必须立足于传统的材料进行新的探索。西洋画家可以画出令中国人仰止的素描、油画和水彩,可是绝对画不出纯正的中国水墨人物画,这里有民族审美差异的原因,也有对材料特点的应用和掌握,失去了这个底线,也就失去了中国水墨人物画!

四是在人物造型方面狠下功夫。好的人物造型是简练中寓深刻,概括中见深入。水墨人物画粗中有粗,易!粗中有细,难!齐白石先生的花鸟画对我们有着很好的启示:他以大写意泼墨画葫芦,以工笔般的精致画昆虫,一繁一简,一写一工,一粗放一深入,一广大一精微,似阴阳两极而合成的太极。今天我们应在传统人物画注重传神的同时,溶入科学性。但科学不是目的,适当的科学性的溶入只会更好地突出人物的神韵。科学性是画面简练的前提,否则就成了简单。好的人物画应做到笔才一二,时见缺或落,但像已应焉。画之于俄倾而一笔不少,画之于数月而一笔不多。简于象而非减于意,简于形而非遗其真,笔愈减而气愈盛,笔愈少而气愈周。

五是毛笔的使用。画家到了使用毛笔如同使用筷子一样方能称之为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要习惯于以毛笔代替铅笔,以毛笔直接写生。写生是避免矫揉造作、避免雷同概念,形成个人画风、提高作品生动性的最好形式。许多大师的写生,不仅成为其最优秀的代表作之一,也成为最具有视觉感的作品。

绘画的视觉感,源于作者的内在之力。列子所讲的纪昌学射,即是由外力向内力的转变。力从内在的冲荡来,胜过外在强力。力孕其中,势余于外。

绘画的视觉感,不仅是外在的、感性之美,还包括内在的,理性之美。当你悠然漫步在中国绘画艺术这条弯弯曲曲的小径时,以无入有间,就会体会出言外之意,象外之象,味外之味,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从容中节的境界。

绘画的视觉感还源于画家的气质与涵养,文化与风骨。一切视觉中都包含着思维,一切观察中都孕育着创造。

中国出现了多位以美术史播种,以水墨画收获的大艺术家。但值得一提的是画人物画必须从年青时做起。因为人物的造型比山水、花鸟要更受到规矩的限制。人物画的视觉感不仅是人物本身的刻画,还包括人物配景的处理,要求画家必须兼备处理山水或花鸟的能力。黄胄能够成为重要的人物画家是他以生活为基础,以写生入画,修养全面的结果。

人的视觉往往最容易停留在光滑、圆润、简洁上面。

人们习惯于在海边来收集光洁的鹅卵石而不会去采集铁道上多棱角的路基石。唐代人物画最具代表的两种风格,即吴家样(吴道子)和周家样(周肪),在造型上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饱满和圆润。

最伟大的思想常常是以最简单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伟大的绘画作品往往是极其简约的。于简洁中储藏着丰富,于简洁中展现着作者最强烈最炽热的创作意图和创作激情。徐悲鸿先生的奔马,就是这方面集中的体现。我早已不再仅仅满足于停留在一种真实结构形式的想象的超越,而是要象高更、卢梭那样去发现独特的视觉感受,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传神是传递视觉的关键点,如同九方皋相马贵在精神,甚至不辨公母。得其意而遗其形,意足不求颜色似。

增强作品的视觉感,使其能在众多人的美术作品中脱颖而出,是每位画家都值得认真考虑的。在水墨人物画诸多的环节中,能集中一点狠下功夫,做深、做透、做够要比整体、泛泛的平行推进要快得多、好得多,效果明显得多,收益丰厚得多。

中国水墨人物画的视觉感,只能靠生活在这片土地,吮吸着这里的空气,感受着这里的阳光、雷鸣、风雨,热爱这里的草原、河流、森林,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人才能画出来!

当我们的视觉透过黄昏的烟雾来欣赏水墨氤氲、流动,我们的心灵似一脉清流也在随之涌动,丝丝的寒泉在下面向外奔涌,联想的鱼儿在水中遨游,在忽兮恍兮的瞵瞵波光里映出了社会和人生……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文章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