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艺术 主流声音 您的位置: 首页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专家分析中国文化产业强劲发展势头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04-14 16:08:36 | 文章来源: 光明日报

  繁荣发展的文化产业,成为海峡两岸沟通交流的重要渠道。图为台北观众正在欣赏“张大千110——书画纪念特展”。新华社/记者余福卿/摄

  4月13日,中国社科院在京推出由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09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以详实的资料和系统的分析,阐述了在国际金融危机大背景下,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其发展的强劲势头。中国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晓明、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办公室主任胡惠林作主题报告。

  现代传媒文化快速发展

  专家们说,从2008年到2009年初,广播、通信、网络等现代传媒产业均有长足发展,“三网合一”在第三代移动通信(3G)和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CMMB)壮观的终端汇流中变得触手可及。与此同时,消费类电子技术产品的新发展,引发了人们阅读习惯的大变化和出版产业数字化进程的提速。

  从广电数字看,2008年全国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为95.96%和96.95%,比2007年增长0.53%和0.37%。全国有线广播电视用户1.63亿,其中数字电视用户4501万,付费数字电视用户452万,分别比2007年增长6.5%、67.6%和158.3%。在收入方面,2008年全国广播电视预计总收入1452亿元,比2007年增长10.3%。其中,广播电视广告收入695亿元,有线广播电视网络收入348亿元,分别比2007年增长15.7%和13.3%,其中付费数字电视收入13.9亿元,比2007年增长67.5%。

  通信业,截至2008年底,全国电话用户总数达9.82亿,其中移动电话用户6.41亿;全国99.7%行政村和92.4%自然村开通了电话线路。特别是我国互联网普及率以22.6%的比例首次超过21.9%的全球平均水平,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我国网民数已达2.98亿,比2007年增长41%,特别是农村网民增速首次超过城市,西部网民增速首次超过东部;宽带网民数2.7亿,出现了超常规的增长趋势;国家CN域名数达1357.2万;手机上网用户超过1亿,比2007年增加了160%。

  随着电信部门第三代移动通信(3G)以及广电部门的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CMMB)的推出,移动时代到来,增值服务获得突破,通信和广电部门已各自全面渗入对方的业务领域,三网合一进入了最后的博弈阶段。专家们分析,“3G”和“CMMB”将拉动上万亿元的投资,可有效弥补金融危机给我国通信设备产品带来的出口影响。

  品牌企业获得发展好时机

  专家们强调,文化产业在本来意义上既是消费服务业,又是生产服务业。但是,由于在概念理解上的狭隘、行业管理上的分割,以及市场发育的不成熟,我们对后一种功能长期以来认识不足,使得文化产业对其他经济部门的服务作用得不到很好的发挥。此次经济危机无疑将洗牌低端制造业,一些靠劳动力密集和低成本竞争才能生存的中小企业,将会有相当一部分退出市场,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企业却获得了绝好的发展机会,向高技术和高文化附加值的新兴工业化方向发展。这个时候,需要有大量的文化创意企业为这些企业提供设计、咨询服务。文化产业在加盟传统产业的方向上,将会有大的发展机会。

  以“品牌授权”这种常见的提升附加值手段为例,目前我国年人均品牌授权商品销售额只有0.7美元,而且基本上是境外品牌授权(占国内市场份额的93%)。可见,在推动中国制造业升级方面,还有激烈的中外文化创意产业市场份额竞争,而我国文化产业在“中国创造”这个新的战略方向上,会大有可为。

  大众文化创造潜力时代到来

  专家们认为,经济危机是技术进步的催化剂。此次经济危机的过程正是数字和网络技术成熟的过程,而经济危机的爆发,则正好推动本轮技术发展周期从创新走向应用。2008年伴随3G和CMMB的同时推出,移动互联网时代正式来临,平民百姓参与文化表达和文化创造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传统文化产业赖以发展的“大规模复制与传播技术”已经“个人化”,一个大众文化创造潜力充分涌流的时代已经来临。

  2008年风起云涌的“山寨文化”现象颇有象征意义,表现出了新一轮发展的重要特点。这就是,所有的人都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和创造者,一切经济和社会活动都与创意和创新活动有关。根据最新研究,目前发达国家的所谓“文化产业”不仅是提供直接满足最终消费的产品和服务,而是通过数字互动技术把非职业人员和普通消费者吸引到创新和创意活动中来,产生了在网络环境中的无所不在的“生产消费者”。这种新型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值得我们高度关注。可以想象,目前我国32万家经营性文化产业机构和接近3亿的网民,是一笔多么巨大的创意资源!

  将文化产业提到“发展范式”转型高度

  专家们指出,我国文化产业在全球的地位是,复制能力大,而原创能力低。从目前情况看,由于以好莱坞为中心的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受到冲击,出于降低成本和渡过经济低谷的考虑,必将出现全球性文化产业制造中心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进一步转移的浪潮,甚至会出现原创和研发中心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现象。而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将会迎来一个文化资本参与文化产业兼并、重组的好时机。这也是我国文化产业迅速成长、走向世界的大好机会。

  国内外环境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更为宽广的舞台,这就需要我们开阔思路,重新认识“文化产业”概念,并将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枢纽概念。近年,上海、北京等地根据区域发展战略规划要求提出了“创意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等概念。现在看来,有必要对文化产业概念进行系统梳理,以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的转型。创意经济是一种新的发展范式,正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它连接了经济和文化,在宏观与微观层面上涵盖了经济、文化、科技和社会的发展。这一新的发展范式的核心是——创意、知识与信息逐渐被人们认识到是在经济全球化中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发展的强大动力。

  专家们强调,2009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有两大有利条件:一是由于国际金融危机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开辟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新空间;另一是数字技术进一步推动新兴文化产业发展,降低了体制内文化资源的稀缺性,为文化体制改革创造了新机遇。因此,我们要认清形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解放思想,将释放“原创能力”作为文化体制改革的着力点。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 中国社科院发布《文化蓝皮书》(图)
· 首届中国重庆文化产业博览会开幕
· 打造文化产业新亮点
· [专稿] 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
· 未来五年中国文化产业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