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内,凝视

时间:2009-03-21 12:13:10 | 来源:艺术中国

  康海涛从四川美院毕业以后,到了绵阳一所学校教书,然后一直生活在那儿。我们很快认识并成为至交。那时候,他的画室设在一座老式的红砖墙壁的危楼二层,从他画室的窗口望出去,恰好是满眼绿色的树梢。每当夜色冉冉上升,夹杂在树枝间的路灯就依稀亮起,淡黄色的微弱灯光把树梢渲染得怪异而诡谲。偶尔有清风倏忽而过,微微颤动的树枝间,几声孤寂的鸟叫声此起彼落,一种异常奇特的宁静和深邃就会像涟漪般荡漾开来,在青春善感的心灵深处引致莫名悸动。那时候,我们常聚集在他的画室喝酒,听音乐,聊天,说笑话,酣畅淋漓,快乐单纯。海涛不时地向我推荐他喜欢的画家和好听的音乐,给我借阅他收藏的书和CD。正是从他那里,我知道了莫兰迪、阿利卡、基斯•哈林等伟大艺术家,懂得了宁静而简单的画面何以能够产生一种巨大的力量。傍晚时分,我们常站在窗前,海涛会指给我们看窗外的树梢,引领我们凝神于大自然静憩时的神韵和万物安歇时的奇美。

  康海涛喜欢一个人自由自在地漫步而行。在空旷无人的荒郊野林,他总能以细腻而敏锐的目光发现独到而意趣盎然的小物件。他常把那些形状美妙的枯枝、小石块捡拾起来,带回画室。他认为,大自然的艺术有时候远远胜于人为。他说,他很早就注意到了树林的奇异美妙,他喜欢树林深处那种安宁的感觉。晚上的时候,下雨的时候,他都会去那里,那些变幻的光线会带给他异乎寻常的强烈感受。

  有段时间,他画了很多颜色幽暗的小画,画的是其他人在生活中很难注意到的角落。这些肮脏而凌乱的角落在他的画笔下俨然成为一种别样的风景。一种陌生的美已诞生,微末之物也有属于自己不可抹消的尊严。很快地,我和另一位画画的朋友一道,在本地一家小书店为海涛搞了一个小小的画展,取名曰“向内”。“向内”,就是向着事物隐秘的内部行进。这既是邀请,也是描述。康海涛所描摹的生活角落,常有黑漆漆的孔洞和缝隙,似乎在召唤我们的魂魄深入其间,以便一窥生活的悖谬质地。海涛说,这是他的第一次个人展。尽管局促而且无名,亦可算是一个很好玩的起步点。很多人来看画,或诧异或默然,但都表示出对沉静淡然的画家本人的喜欢。展览结束以后,因为康海涛的画室慢慢变得拥挤,这些幽暗而神秘的画还曾在我临时居住的简陋小屋里挂了一阵子,直到我离开绵阳。

  再次看到他的画,已在六年之后。他与画廊有了密切的合作,他的画跨越时空从绵阳来到北京。但他依然还是在用慢悠悠的方式绘制着他心目中的奇异风景:朦胧遥远的山岭、道路旁破旧的老屋、夜色中飘缈的树林、孤寂的池塘。与他的“角落”系列幽暗画面不同的是,“夜色”系列的画面稍微亮一点,因为总是有不知来源的神秘光线投射于孤寂树木和破旧房屋的内部或外部。海涛的笔触显得极为理性和严谨,但他确实以一种激越超然的情感在画着这些神奇的光芒,他画出了被这些神奇光芒所浸染的寥落景观,画出了一种看不透的悠远,一种曼妙如诗的意境。可以说,康海涛就是一个在夜色中漫步,以一颗赤子之心寻觅大自然之美的幽雅诗人,他对于自然的凝视能够引领我们返归事物的神圣本质。

  当我们在长途电话中谈及随着时光变迁的生活,谈及他随兴所至妙手偶成的抽象画,谈及他的计划和设想,我充分地感受到了他对于艺术的深沉热爱和执著追求。有热爱,有追求,这就是一切美的力量来源。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文章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