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杂志主编尚辉做客四方沙龙:
经营当代艺术是一种文化策略
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杂志主编、上海美术馆研究员尚辉教授近日在关山月美术馆第29期四方沙龙中主讲《当代艺术品的鉴赏和投资》。四方沙龙由关山月美术馆、《深圳商报》文化广场、深圳雕塑院等共同主持。尚辉认为,当代艺术是我们每个人都会接触到的一种文化现象,只有将这种现象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才能让你从感性的盲从走向理性的思考,进而对当代艺术做出相应的审美判断。你生活在当代,不应该无视在当代艺术中揭示出的人文精神;如果这些当代艺术还同时具有投资的意义,那岂能错过?当代艺术是一种文化策略,正像所有市场经济的商品营销。
当代艺术概念要不断刷新
当代艺术首先是一个时间概念,所谓当代艺术就是在当下发生与生成的艺术。它不仅涉及年轻画家,同“老”画家也有关系。尚辉说,就时间层次而言,“当代”这一概念本身是不断刷新的,它可以分成新中国(1949年)、新时期(1978年)、新时代(1989年)和新世纪(2000年)等几个时间节点。不过,尚辉认为,当代艺术更是一个史学价值概念,它是对当代美术史的构建与发展产生影响的艺术新风格与审美新规范的艺术。用西方文化价值标准选择的中国当代艺术,则主要指以影像、观念、装置、行为等为代表的新媒体艺术。
结合现场演示当代艺术的大量案例,尚辉认为这样几个特征值得注意:一是视觉消费化,隐含了视觉艺术经典语言在消费时代的“白话化”。在当代艺术中,消费文化的视觉可感性在不断刷新受众的视觉印象,追逐刺激暴烈的图像逐渐成为视觉艺术家的创作目的。从消费信息的营销理念出发,艺术比任何时候都强调它的视觉感受。比如传统文人画的荷花是“文化符号”的荷花,不论八大的荷花还是老缶的荷花,他们的作品并不在于表现荷花的真实性,而在于用个性化的笔墨表达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文化隐喻。在当代艺术中,这个“文化符号”的荷花却逐渐演变成“视觉符号”;二是泛媒介化,就是当代艺术对媒介资源最大化利用,从现成品到人的躯体,几乎没有什么媒介不可以作为艺术的载体。
艺术市场运作尚不健康
在现今社会,艺术生产者与艺术消费者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数码相机、DV和拍照手机已成为大众日常消费的时候,普通人就可以完成一个画家的宿愿、一个导演的梦想、一个艺术家的名利。因此,当代艺术已疏离了人文塑造的技艺,而把具象、实物和现场作为图像的人文观念。“人人都是艺术家”,是当代艺术对艺术家作为社会文化贵族身份的消解。艺术与非艺术区别的消失和艺术与生活界限的消失最终抹平了精英与大众文化的两极。
尚辉表示,人们同艺术品的关系变得如此密切,艺术品真正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不过,他认为当代艺术品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并不一致,艺术品市场运作还不健康。他举例说,过去艺术品的社会价值通常不是通过市场而是通过展览及学术期刊等途径实现的。但近几年来,艺术品市场空前繁荣,艺术品的经济价值得到充分体现。以2003年至2004年为例,中国较大城市的10个拍卖公司把中国艺术品都拍得所剩无几,这在欧美发达国家也是不可想像的。有些艺术品的拍卖价很高,其中个别当代画家的作品价格甚至超过了古代画家,活着的画家作品价格超过已逝画家,有些买家实际上就是卖家,这种市场表现并不正常。尚辉认为,这是艺术品市场的链环出了问题。
经纪人制度需大力培育
尚辉还从两个不同途径分析了艺术品价值的实现方式。艺术品社会价值的实现主要通过艺术评论家、鉴定家、策展人、美术馆、公共媒体;而艺术品经济价值的实现则是通过艺术经纪人、画廊、拍卖、收藏顾客(艺术品投资商),尽管有时候可能存在交叉,但他们的职责确实是不同的。尚辉特别提到了艺术经纪人制度,他认为这是艺术品市场是否成熟、健康的关键环节。尚辉说,现代艺术品经纪人是通过经纪艺术品谋生的,同画廊、拍卖公司不同,他们的工作属于个体行为,需要的是经验、人际关系,做的是艺术品市场的推广工作,因此他们也是艺术品市场最重要、最灵活的环节。而做一个好的经纪人需要3个条件,一是他必须熟悉艺术家,甚至可以同时为几个艺术家做经纪;二是熟悉市场,有比较固定的客户群,有较广的人脉关系;三是他必须人品高尚,这是经纪人的基本素质,一个人言而无信是不可能代理作品买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