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创造·感悟都市

时间:2009-03-13 15:16:17 | 来源:徐悲鸿大型艺术展

 
何灿波·HCB-169 启示系列04 宣纸水墨、金粉 203x123cm 2005

  水墨创造·感悟都市

  主题阐述:

  中国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已有三十年。三十年以来,中国现代化的步伐不断加快,现代化的程度也在逐步加深。古老的中国正从农业社会大踏步地迈向工业社会(经济学家们认为,中国已进入早期工业时代)。在这场史无前例的社会、经济大转折、大变革的转型过程中,有一个变化最是令人瞩目,那就是——都市化进程的加速和都市文明的崛起。

  都市文明确切地说分为两大部分:首先是物质文明,其次才是精神文明。一个是“硬”的,一个是“软”的,二者相互相成,互为影响。都市的物质化进程是可以通过数据来量化的,例如城市数量的增多,规模的扩大,都市人口的剧增,以及都市现代化的诸项指标,等等。而都市精神文明的程度和高度,包括都市伦理、都市人格、都市精神、都市文化(包括艺术在内)的建构,却难以一一用数据来量化。都市精神文明的实质是现代人的文明,是一大批现代人的崛起和壮大。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随着现代都市化程度的加速、加大、加深,都市文明的新时代必然会到来,而且正在到来。我们还必须相信:新的都市文明一定会超越农业文明而迎来它新的辉煌时代(至于它们二者之间的区别和互动关系,另当别论)。这也印证了马克思主义的一条真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旦经济基础发生了巨变,上层建筑与意识形态也必然会或快或慢地发生巨大而深刻的变化。

  大批新兴都市的崛起、壮大,加上原本就有的一批大都市的进一步拓展并日益国际化,这一系列欣欣向荣、日新月异的深刻变化,无疑会给广大的城市居民乃至全国的老百姓,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或效益,最为明显的是提高了生活质量,创造了诸多的方便和快捷,实现了一系列的幸福指数。通俗一点说,都市使广大市民一天比一天更感到幸福和满足。

  毋庸讳言的是,都市、还有大都市的迅速发展并国际化也带来了诸多的新问题和负面效应,诸如生态平衡、农民工、拜金主义、功利主义、教育、公共卫生、交通拥堵、新的城乡关系、乃至都市的社群关系、伦理道德、心理,等等问题(这些问题,在早期和中期的都市化进程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也成了都市的决策层、管理层、媒体,乃至每一位市民亟待关切、思考并予以解决的方方面面。

  无论是正面的,积极的,良性的,光明的,还是那些负面的,消极的,恶性的,阴暗的;无论天使,还是魔鬼;无论幸福,还是痛苦 ,都是成万上亿与都市同在的人们所必须承受的,经历的,体验的,消化的。都市的一切都与我们每个都市人同在!谁也无法逃避,除非他(她)再一次选择远离,回到山乡……

  亿万都市人群中自然便包括了一个特殊的人群——艺术家们。

  艺术家其实是都市文明(包括上述的正、负两个侧面)最早的一批体验者、感悟者、传播者、建设者。而真正的艺术家,从来都代表了全社会的良知,乃至是社会的脊梁。在如今这个时代里,也不应是例外。

  仅以上海为例:早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时代,都市之光刚刚照耀在申城上空,就在这片十里洋场里,诞生了举世皆知的“海派文化”(包括海派艺术)。解放后,尤其是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不仅“海派文化”(包括海派艺术)得到了继承和发扬,更为可喜的是,日趋多元的现、当代文化(包括艺术)正在变得越来越丰富,并日益成熟起来。真正的“海纳百川,宽容大度,民主平等,不断进取”的现代“海派精神”(也是一种都市精神)正在逐步地体现出来。

  一方面感悟都市,表现都市,宏扬都市精神,塑造都市新型人格;另一方面,反省都市化进程中的种种问题,确立都市批判的新视角等等,这两方面不仅在三十年来的油画、雕塑、版画、公共艺术、影像艺术等领域得到了比较充分,也比较成功的体现(此类事例很多,不一一例举),而且在水墨画领域,更确切地说是水墨艺术领域,同样是如此,且是硕果累累。这一点,正在引起画界、批评界、乃至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强烈关注,堪称为这一领域内一次重大的社会学转型(参见拙作:《论水墨艺术领域内的社会学转型》,刊于《批评家》第一辑,2008年8月出版)。

  众所周知,传统的中国画(主要是文人画)是农业文明的产物,所以,它的现代转型乃至当代转型是必然要发生的,这是不争的事实。二十世纪以来,中国画就一直处在这样一个转型的过程中,围绕着这一过程的是无休止的争论和各种主张。可是,谁也违背不了一个事实: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现代水墨画运动终于发生了,且已形成几路“大军”分头并进,势头正旺,令人瞩目。当代水墨艺术(观念性的)也方兴未艾,势头咄咄逼人。中国画界正所谓是“三足鼎立”、“三分天下”。

  以“都市”为表现主题的水墨作品主要存在于现代水墨画和当代水墨艺术领域(传统中国画领域里也有,但不是本展览所要选择和讨论的对象)里。进而言之,以“都市”为主题(对象),绝不仅仅是题材的转变,主题的转变,也不仅仅是工具、材料、方法、语言的转变(创造),更重要的是观念、立场、态度和人格精神的转变。 倾力地倡导和宏扬一种现代理念,塑造一种现代人格精神——这才是本展览的真正宗旨。

  本展览以“感悟都市”为总主题,而以“都市人物”与“都市景像(山水)”为两个分主题。“都市人物”在近三十年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取得了十分可观的成果,格外地引人瞩目;“都市景像”又被称为“城市山水画”,自“深圳•国际水墨画双年展”(2006.12——2007.1)倡导以来,也已引起学界和社会的关注,其中同样有一批可圈可点的成果。两个分主题的展开,不但可以一窥“都市水墨”的精神面貌,在激赏它们并产生共鸣的同时,引起我们对这一领域的现状和未来诸多的思索和感怀,更能警醒社会民众,鼓舞起投身“都市化”伟大事业的昂扬斗志。

  参展艺术家名单(拟):

  “都市景观”:董小明、卓鹤君、刘一原、王秋童、罗青、倪再沁、南溪、刘鸣、何灿波、蒋非墨、何沛礼等。

  “都市人物”:叶文夫、黄一翰、刘庆和、李津、邹建平、石建国、曹宝泉、冯斌、蔡广斌、崔进、张正民、郑强、刘西洁、秦付明、杜小同、余洪波、谭变等。

  策划人:陈孝信

  展览地点:朱屺瞻艺术馆2-3楼

蒋非默·移

南溪·大阅兵·敬礼A 124x98cm

 

1  2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文章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