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文化部发布了《全国重点美术馆评估标准及办法》,涉及美术馆的综合管理、建筑与环境、藏品资源、展览与社会影响、公共教育和公共文化服务等诸多方面,旨在评选国家重点美术馆并促进美术馆事业的整体发展。据悉,此评估今后将3年举行一次,并实行年检制度;获得“全国重点美术馆”称号的单位,将在业务交流、人才培训等方面得到国家给予的支持。
在各大美术馆负责人眼中,《标准及办法》就像一张“考卷”,在上面能够看到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美术馆事业所呈现的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面貌;各美术馆在典藏、研究、展览与公共教育等各个方面的成绩与不足也被一一“填写”下来。在回答“考卷”的过程中,“作品收藏”与“公共服务”被屡次提及,而对它们的思考,也成为当代美术馆发展中迫切需要作出突破的“标准答案”。
藏品征集:不能止步于拨款
《标准及办法》要求全国重点美术馆的收藏经费总额不低于300万元。300万元对于每每列出宏大收藏计划的美术馆而言不算个大数目,但提起“收藏经费”,总让美术馆馆长们挠头。对于历代名作、具有学术价值的当代艺术品或者材料、工时耗费巨大的工艺作品,价格动辄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相形之下,国内各大美术馆每年平均五六百万元的收藏经费就显得捉襟见肘。在这种情况下,一些美术馆把大量精力花在时间短、水平参差不齐的展览上以收取场租,缺少资金的展览在美术馆这种非盈利的机构难以实现、经费充足的展览又不一定能保证较高的水准,一时之间成为美术馆的一大困惑。纵观当下美术馆的发展,“收藏经费太少”似乎仍然是绕不开的难题。
“绕不开,就得想办法解开。”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璜生说,收藏是立馆之本,在规划馆舍的同时,建立收藏体系是美术馆不可或缺的任务。在拨款数额与美术馆收藏计划不匹配的客观条件下,怎样建立收藏和建立怎样的收藏,就成为美术馆需要面对的考题。针对国内美术馆收藏系统区域差异不明显的状况,广东美术馆的收藏资金分配是:以广东地区的艺术创作为主要收藏对象,兼顾全国的当代艺术创作,并每年预留一些资金用以收藏国外艺术家的作品。“对已有资金需要进行合理有效的配置,能节省经费并形成具有特色的收藏体系,也会为之后的学术研究打下良好基础。”王璜生说。此外,借助展览收藏作品也成为美术馆节省收藏开支的一条渠道:上海美术馆通过双年展等活动邀请国外艺术家到中国进行创作并收藏这些作品,中国美术馆也在中国美术收藏工程和众多艺术家的捐赠支持下得以充实馆藏。鉴于沿海城市文化建设投入大,但往往缺乏历史文化含量的支撑,而内陆省份美术馆恰好相反这一东西发展不平衡状况,上海美术馆执行馆长李磊希望加强馆际交流合作,打造几个全国美术馆行业平台式的品牌展事活动并共同联手合作,加强行业内部的资源共享,以改变美术馆展览、收藏被经费牵着鼻子走的尴尬。
把美术馆当朋友:公共文化的勃兴
李磊所说的“美术馆东西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不仅存在于经费资源上,还存在于公共文化服务上。自从上世纪80年代新美术馆学运动引发的对美术馆的新挑战——转变为公共艺术教育的场所以来,西方各大博物馆、美术馆已经走过注重作品收集、展示的保管、展览期,进入侧重公共体验、成长的参与、互动期,美术馆已成为公众生活中的一位朋友,而国内的美术馆还未完全摆脱“文物+前言”的运作模式。公共文化教育的探索,也是此次《标准及办法》侧重考察的项目,它要求全国重点美术馆全年须开放300天以上,有公共教育部门和专业人员,必须有完备的美术馆之友项目,志愿者服务一年达到4次以上……以期使美术馆变成以观众为中心进行审美教育的大课堂。
在此种定位下的美术馆,就不应该仅仅满足于“文化低保”要求——向低收入者、老年人、青少年儿童和农民工敞开大门、让公众参观展览,而是应成为实行人文教育的最高文化场所。就如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所言:公众的美术馆是美术馆建设的最高阶段。目前国内各大美术馆都在向“最高阶段”做出探索,中国美术馆配合馆内举办的大展和社会热点活动,邀请儿童、大学生、农民工到馆参与各种符合他们自身需要的美术活动;浙江省美术馆儿童美术体验中心的活动向“可看、可学、可玩”的标准看齐,向全社会各阶层开放的美术互动演示中心则涵盖陶艺、版画等多种易上手、好操作的美术门类以增强参与者的兴趣。李磊说:“美术馆不是文物的坟墓而是美育的摇篮,实行公共服务与教育,关键不是我们做了多少花样繁多的项目,而是馆方能切实改变美术馆在社会上的形象与功能的定位,为公众带来历史的文脉感,承担文化传承与交流的重任,同时以文化的勃兴支撑国际和国家、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从这个意义而言,美术馆已成为城市形象与文化面貌的窗口和一个城市新的文化时尚坐标,因长期影响城市文化与公众的素质而任重道远。
一个健全的美术馆理所应当成为当代重要的艺术成果展示地和国际文化交流的聚集地,而当代中国的美术馆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尚没有形成有竞争力的专业优势,也没有统一的价值标准和成熟的行业规范,《标准及办法》的出台,也是希望美术馆能成为美术生物链的终极链环。对于美术馆具体的软硬件建设和未来的发展,哪一项评估与政策都不能给出“标准答案”,但美术馆们的“答案”又是什么?也许就如全国美术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美术馆馆长高云所说的:让美术馆运作本身也成为艺术和文化的运作,在收藏和教育等诸多方面维系真诚的价值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