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卡画家收入超过“白领”:得益于抢救性保护

时间:2009-02-23 18:59:28 | 来源:新民晚报 乐梦融 王曦

龙桑的徒弟现场表演唐卡绘制 杨建正

“艺术家的钱袋鼓了,徒弟多了,腰杆也挺了,这得益于政府的抢救性保护。”西藏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才旦多吉如是说。《“吉祥哈达”西藏大型文化艺术展》展览到达上海的第二天,聊起西藏唐卡及自身的近况,历经变迁的艺术家们尤感欣慰。

颜料制作有传承

“这些天然颜料制作方法几乎失传,如今又慢慢发芽、新生,不必太担心了。”才旦多吉介绍说,由于唐卡颜料的制作工艺复杂,且历来是师徒(父子)相承,有的甚至一脉单传,维系力量孱弱。自古以来,绘画和制料分属不同行当,唐卡画师需去工匠那里购买颜料,而很多工匠连素描都不会。才旦多吉回忆,上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老一辈工匠的离世,后继乏人,颜料制作日渐式微,这使大量唐卡画师遭遇有订单缺颜料的尴尬。

所幸,近年来唐卡画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难题得到了重视,天然颜料的传统制作工艺缓缓复苏。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西藏大学艺术系著名画家丹巴热丹组织师生,到民间搜集了颜料制作工艺,在课堂上和同学们分享。如今,艺术系的毕业生既会画唐卡,制作颜料也不必烦劳他人。经济收入大提升

在30多年前,一流唐卡画家的主业也是种田或放牧,绘制唐卡只能换来微薄的收入。逢年过节受邀作画,报酬往往只是招待一顿饭菜。当初艺术家们的社会地位、经济收入和今天相比,天差地别。“如今,他们的收入肯定要超过‘白领’。”才旦多吉指向龙桑,高兴地说。

龙桑是藏族唐卡三大流派之一门唐画派的代表画师,从事唐卡艺术创作近30年。龙桑说,如今在西藏各地区及大型寺庙都有画室和唐卡作坊,唐卡艺术品市场欣欣向荣,国际市场的高额订单不断寄往西藏。

才旦多吉说,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保护藏族艺术品,同时也鼓励民间的唐卡画师积极参与展览以及市场交流,增加经济收入。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生活富足了,画师们才能更安心地创作出精品。

各地学徒争相来

2006年,编号Ⅶ—14的“藏族唐卡”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民间艺术类别;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格萨尔千幅唐卡展”在北京民族文化宫成功举办……政府致力于保护发展藏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让唐卡画师们感慨良多。

唐卡画师曾经一度担心招不到弟子,如今,“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龙桑的座下目前有十多名徒弟,他们来自西藏各地,还有不少学徒甘愿前来投奔,“这在以前很难想象。”才旦多吉认为,除了经济收入有保障外,社会地位的显著提高也吸引着更多年轻人从事与唐卡有关的工作。“看到日本、印度、尼泊尔等地的艺术家千里迢迢地赶来西藏购买,甚至留在当地拜师学艺,唐卡艺术家能不得到尊重吗?”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文章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