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艺术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页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金融风暴北京艺术杂志面面观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01-23 18:27:13 | 文章来源: 上海证券报

 
 
     

  

      对于众多内地艺术类杂志来说,都是2003年“非典”之后在艺术市场波峰期诞生的。当危机到来,年轻的他们是否具有顽强的生存能力和睿智的应对策略值得关注。以下选取了3家杂志的主编作为采访对象,这3家杂志都聚集内地艺术市场的最前沿——北京,在那里他们最能感受到这场突入袭来的危机给艺术市场带来的冲击和影响。

      《艺术财经》主编顾维洁:画廊广告反而更为集中

      我们的收益中90%都来自广告,而2万册的发行收入只占居总收益的10%左右。不可否认,这次危机的爆发的确影响到了杂志的广告投放量。不过,画廊广告相反更为集中,他们不再会全面铺开,而是有选择性地投放,针对好的杂志进行广告投递。

      现在,我们明年的广告任务已完成了近50%。明年的封面已经全部卖出,而套餐也已卖出不少,都是银行和拍卖行在买。2009年的生存问题,我们还不担心,尽管6月会是最艰难的时刻,但后年才是我们最担心的。

      杂志20人的团队不会改变,只是在直投量上进行优化,减少了2000本。现在我们还是有选择的,不会失去原则。至少还不会卖版面。杂志关键在于公平,公正和坚持。当代艺术还没有到底,艺术家金字塔还是会补上去。今年经济最低谷的时候,精品就有可能出来,没有人接手的可能性不大。据悉,现在已经有新的机构和基金在出手,准备入市。

      《Hi,艺术》主编李昱:危机让我们更成熟

    从2008年下半年以来与画廊和艺术家那里,我感触颇深,艺术市场所遭受的影响是非常深的。原来,我还一直认为经济危机与自己的生活是没有关系的,那只是有钱人的事,但现在我才发觉我错了。12月份,我们的广告量锐减,以往这个时候都是做2009年的广告安排。从今年的成绩来看,我们2009年的广告量至少会减少50%,几乎与08秋拍的缩减比例一致。《HI艺术》产生于艺术市场的波峰,然后创刊才2年就遭遇了艺术市场的波谷。2008年,让我们的杂志和我们的团队更加成熟。我们的生存现在还不成问题,不少拍卖公司、画廊、博览会、艺术家都还在找我们洽谈广告。无论如何,我们都会支撑下去。

      《艺术市场》副社长吴京波:古玩市场干扰不大

      这次危机,我个人认为更多的是影响了当代艺术部分,而我们关注的是传统艺术,所以感受到的影响很小。

      《艺术市场》创刊于2002年年底,当时主要是针对《收藏》和《收藏家》这两本杂志所欠缺的市场信息报道而创办。虽然我们属于文化部所有,但从开始就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广告和版面出售是我们的主要运营来源。其中,拍卖公司和古玩店是主要客户,画廊和画家也有一点。或许现在画廊的广告会少一点。但也有人表示,市场好的时候要做广告,市场不好的时候更要做广告,这样才能在市场好起来的时候有所基础。这正顺应了我所认为的,盛世收藏,乱世更要收藏,往往精品能在这个时候出现。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艺术中国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artchina@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