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艺术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页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专稿] 静无言——许雨仁个展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8-07-30 08:54:35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粗笔水墨系列之一 234X53cm 纸本 2007


  静无言---许雨仁个展
  Wordless in Tranquility – Hsu Yu-jen Solo Exhibition

  策划人:林礼铨
  展期:2008年8月2日-8月24日
  举办单位:奕源庄艺术空间(Expol-Sources Art Space)
  联系方式: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2号门进来直走到底)奕源庄艺术空间
  Tel:010-64314793 Fax: 010-64314793 Email:expol-sources@163.com
  Web: http://blog.sina.com.cn/ESAS798
  开放时间:星期二-星期日 10:30-18:30 (周一休息)

  展览前言:

  持续至21世纪的今天,水墨元素仍旧是倾心于东方传统“笔”“墨”情感的艺术家们重要创作的灵感来源之一,包括在当代创作中他们也尝试着吸取这源于东方的养分,而当代水墨的“创新”亦成为关注和争论的焦点。奕源庄艺术空间于2008年8月2日-8月24日推出的“静无言---许雨仁个展”将予此精彩的解释。

  许雨仁重视“原创”的必要性,将近三十年的艺术生涯中,他在寻找着一种“绝对性”的创作,利用几何造型如方形、蛋形、三角形、水平线、垂直线来组成水墨构图的基本架构,从旧有的传统桎梏中开创一条崭新的思维方式,回归到关于本质性的思考,然后再以此为出发,突破整个水墨画原本的构架。笔触完全不使用渲染而以细小的断点、断线逐步连接堆叠,剪断过去而构筑另一方天地,以全然的纯粹面对这个时代下的自然生态问题。

  本次展出的许雨仁的创作分细笔和粗笔两种类型,细笔的娟秀和粗笔的坚韧诉说着不同的情感。此次展览在布展方面将会寻找观者与作品之间的一种新的交流方式,通过空间穿梭布置的特殊展示,许雨仁用心让观者更能进入画面的世界。饮一杯白水,赏一幅清透水墨,个中哲学心领神会。

  干净.静谧.镜像——关于许雨仁的水墨创作
  撰文|鸣子

  许雨仁新作品的断点、断线凝聚着不同于以往的情感,透过观者的视线直接温柔地唤起人内心的一种安稳,这种温和舒坦的感觉与创作媒材紧紧相扣,水与墨,黑与白,并非要观者抹去情绪的起伏,而是让观者体会情感至极的细腻刻画,在微妙的笔触之间寻找陶冶性灵的元素。

  关于作品,还是得从水墨谈起。自古以来,水墨画始终为文人所热衷,持续至今日仍旧暧暧地散发着魅力,不论是国画或西画创作,只要倾心于东方传统书画的艺术家们,对于「笔」和「墨」总怀有特殊情感,也尝试着吸取这源于东方的养分而发挥到当代创作中。然而,上述所提的情况对艺术家而言却隐含着莫大的挑战,他们面临的挑战在于如何「创新」?许多艺术家摸索出抽象水墨、复合媒材水墨等新形式水墨画,或从内容主题上创新,透过水墨来描绘新时代面相,但似乎都缺乏一种传统水墨画所秉持的韵味,愈想着当代,愈是丧失了水墨最本质的特性。「创新」在很多时候不意味着颠覆,也不表示利用旧有的素材进行推翻,水墨相异于油彩,这种颜料自身就已经形成了一种气质,磨墨的过程、下笔的瞬间,每一个手势与线条都马虎不得,许雨仁正是这样一位能掌握与保持这种画气的艺术家。

  许雨仁的水墨创作可分为细笔、粗笔两种类型,细笔水墨的探索开始于十五年前,而粗笔系列则是他在2006年到北京之后的尝试。1980年代他以艺术家身分到美国游历半年后,惊觉创作中「原创」的必要性,于是他追寻着一种绝对性的创作,利用几何造型如方形、蛋形、三角形、水平线、垂直线来组成水墨构图的基本架构,从旧有的传统桎梏中开创一条崭新的思维方式,回归到关于本质性的思考,然后再以此为出发,突破整个水墨画原本的框架。笔触完全不使用渲染而以细小的断点、断线逐步连接堆栈,剪断过去而构筑另一方天地,细微的墨色在下笔的同时,牵扯到的另一个问题是,关于留白。

  水墨画之所以让人感到神安气定与大面积的留白也有关系,留白与色彩具有同样的重要性,亦是内容的一部分,有人认为留白在中国画中是最关键的部分,留得巧妙则能给观者更多想象空间,在视觉上达到合谐的层次。观看许雨仁的细笔水墨作品时,画面的留白是不得不正视的空间,他总是围绕着空白而画,上下左右随心所欲地画,创作型态摆脱了既往的水墨创作,体现出水墨画中兴之所至、悠然自得的文人态度,而这种自由不拘同样也传达了许雨仁的人生态度。

  墨色与留白,自创的断点、断线细笔水墨,对许雨仁而言,这是绝对性的创造过程,对观者而言,这是绝对性的赏心悦目。我认为许雨仁作品最大的优势在于,他撷取出中国水墨创作的精髓,然后向内挖掘出自己的原创能量,而且这种原创属于「减」的技巧,许多艺术家容易往「加」的方向把画面复杂化,而许雨仁把纷乱的线条与构图减去、剪断、简化,以全然的纯粹面对这个时代下的自然生态问题,如同古人面对山水、描绘山水的心境,许雨仁在素净的绢纸上注入「活着」的生命感。

  游山玩水是许雨仁的爱好之一,他笔下记录的是现代社会中尚未被污染,或者说是已经死亡的山海景色,为现代人保留了一份想望中的干净自然山水,同时也是自身景仰自然的艺术转化,细笔作品的峻山、枯干,粗笔系列的孤花、建筑,都是当下环境的镜像反映。尤其是移居北京之后,既陌生又亲切的艺术氛围促使他留下来创作,粗笔系列油然而生,转换到北方新环境后不仅思考范围被拉广,更获得了实现的可能,满满的充实感如粗笔水墨的建筑系列,带着一股坚毅;又如花卉系列,透着坚韧气息。至此,许雨仁的水墨创作展现出两种风情,有娟秀的细笔点描,也有粗犷的粗笔擦皴,相辅相成地同步进行,在原本已经精练的细笔水墨之外,用硬笔式的毛笔笔底去画,开拓出同样别具魅力的水墨创新。值得注意的是,不论细笔或粗笔,本质性的东方水墨元素依旧没有丝毫的舍弃,所散发的略微相异的气质都是追求原始纯然状态的证明,对于一位从事水墨创作长达如此多年的艺术家来说,确实难得,因而更显独特珍贵。

  首次将细笔与粗笔作品做一次完整性的呈现,许雨仁对于展厅的布展摆设、观众在空间的穿梭轨迹、观画方式等都有所考虑,除了作品的原创外,他更要达到当代水墨在展览形式上的原创。艺术家在完成每一幅创作后,其实就脱离了与作品的直接关系,随后而至的则是作品展出时,作品与观者之间的关系,许雨仁的用心让观者更能进入画面的世界。饮一杯白水,赏一幅清透水墨,个中哲学无法言传只能心领神会。

  许雨仁说人活着的冲击性、复杂性太多,所以试图回归自然平静的状态。这让我联想到「无印」的生活态度,虽然身处繁乱社会中,要达到全然的隔绝与平静似乎如天方夜谭,但至少能朝着这方向打造心灵所渴求的精神堡垒。「爱」所蕴含的力量已经内化为许雨仁的精神支柱,接下来打算回台湾东海岸工作室的许雨仁计划创作一幅最大尺寸的细笔水墨,画面总括海底到山上的自然景致。看着许雨仁在低头点描的瞬间,画面留下了安静而又沉缓的淡淡喜悦,他的创作之途无疑逐步迈向另一个巅峰。

  许雨仁 Hsu Yu-jen
  1951 生于台南佳里
  1975
  国立艺专美术科毕业
  现居及工作于北京及台北

个展
2008 “静无言—许雨仁个展” 奕源庄艺术空间 北京
2007 “透明的天光:许雨仁水墨” 798罐子书屋 北京
2007 “透明的天光:许雨仁水墨” 汉雅轩 香港
2006 “潜伏空间:许雨仁1972-2006水墨” 新思惟人文空间 高雄
“许雨仁海洋书画展” 台北县艺文中心
2002 “自我原创的过程” 清华大学艺术中心 新竹
2000 “光的形体:许雨仁画展” 汉雅轩 香港
1998 “油画个展” 台中金石画廊 台中
1996 “水墨的极简” 台北汉雅轩 台北
1993 “原动:浅游在文明的废墟” 台北汉雅轩 台北
1991 “建筑在地平虚在线的生活” 台北汉雅轩 台北
1979 美国文化中心 台北

联展
2008 “如门如空,命生山水” 中艺博国际画廊博览会 北京
2006 “水墨变相:现代水墨在台湾” 台北市立美术馆 台北
“水墨再生:2006上海新水墨艺术大展” 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 上海
2005 “2005水墨桃花源教育展” 台北市立美术馆 台北
“Through Masters' Eyes” 科隆东亚美术馆 科隆
2004 “黄盒子:台湾当代书画展” 台北市立美术馆 台北
2004 “当代水墨与水墨当代” 台北市立美术馆 台北
2003 “裸知惑:双双对对万年富贵” 台北官邸艺文沙龙 台北
2002 “三芝茭白笋手抄纸书画”、“淡水艺术节” 江淡文锱艺术中心
2001 “漂流木”环境装置展 花莲
1999 “对话:许雨仁 Joshua Neustein” 台北汉雅轩 台北
1997 “台湾探究:当代纸上作品”巡回展出于纽约素描中心、纽约派瑞许美术馆、加州圣塔芭芭拉美术馆及台北市立美术馆
1999年
1996 “台湾的传承与展望”台北汉雅轩 台北
1994 “这片土地:台湾当代绘画”巡回展出于科罗拉多丹佛大学视觉艺术中心、佛罗里达波克美术馆及台北市立美术馆
“开放纪元:巴西圣保罗国际双年展之台湾视角” 台北汉雅轩 台北
“沪尾话语” 淡水艺文中心
1993 “心性与悸动” 阿普画廊 高雄
“图像演义” 串门艺术中心 高雄
1992 “双溪石雕” 台北借山堂 台北
1991 串门艺术空间 高雄
“个人运动” 香港艺术中心 香港
1990 “三千”装置联展 汉雅轩 台北
1984 百家画廊 石雕联展 台北
三采艺术中心联展 台中
1983 大地艺廊联展 台北
1982 美国文化中心 台北

 

1   2   3   4   5   下一页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 [专稿] Galerie Gora
· [专稿] 体验奇妙“意大利之旅”
· [专稿] 得意忘形——展览现场
· [专稿] 牛房仓库——GRENZENLOS
· [专稿] 刘文个人当代油画展

艺术中国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artchina@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