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艺术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页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中国当代艺术被狂炒 某些"当代艺术"是恶搞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8-04-02 15:16:19 | 文章来源: 新华书画网

  当下某些绘画作品的画面中充斥呆滞、媚俗、色情、变态、暴力或血腥,并且被冠以“中国当代艺术”的名义,被人狂炒。一些收藏者开始疑惑了,怀疑起自己的审美取向和艺术理解能力。在被忽悠了一段时期后,更多的人清醒:这是一场对艺术进行恶搞的游戏。

  “丑恶”和“媚俗”已成为某些中国当代绘画的时尚和潮流

  某些中国当代油画作品中的丑态图像表现为:形态丑陋或呆板、色彩媚艳或苍白、趣味怪异或庸俗,以及运用图式化的政治符号。这些作品采用丑化人物、反讽政治的方式来不适当地表现中国的社会与文化。这样的作品根本不能真正反映中国的社会文化现实状况,也没有任何文化方面的反思意义,而只呈现出一种模式化、片面化、庸俗化的艺术形态,是一种文化无知和思想浅薄的表现。“丑恶”和“媚俗”已成为某些中国当代绘画的时尚和潮流,并假扮成一种前卫的姿态,影响着中国当代绘画的主流审美思潮,以所谓“当代”的名义对艺术进行着恶搞。

  五分之四以上的“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在海外藏家手中

  有数据统计,目前五分之四以上的“中国当代艺术”作品是被海外少数收藏者所购买的,他们成为拥有大量“中国当代艺术品”的大庄家。海外投机者拉动这些作品的价格,使这些作品在短时期内升值巨大,并将他们的价值标准强加给国内的收藏者。国内的资本不得不被动跟随成为跟风者,最后,真正获益的是少数海外投机者。由于这一收藏链条中,缺少真正终端的专业藏家参与,所以,被恶搞了的“中国当代艺术”根本就没有真形成国际艺术收藏的板块。

  前苏联也曾经出现过所谓的当代艺术热现象

  早在二十多年前国内“85美术新潮”时期,海外某些所谓的艺术品投资者(或叫投机者)已经在一些受西方文化影响较深的东南亚和港台地区,设下了一个文化价值观的圈套。那些被市场所吹捧的“当代艺术”,在相当程度上折射出西方的价值观念,之后也在中国当代艺术界产生了一定的“战略效应”。

  现在中国“当代艺术”的这些所谓的现象,过去曾经在前苏联和东欧等地区出现过。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当时的前苏联也曾经涌现出一批所谓的“前卫艺术家”,并被西方媒体大肆炒作,他们的作品价格被某些西方炒家一手操纵,一路飙升。然而好景不长,如今,这些“前卫艺术”作品身价早已一落千丈,无人问津,那些原来被西方捧红了的前苏联艺术家也没人理了。

1   2   下一页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 [专稿] 首届邮轮游艇装饰设计研讨会
· [专稿]博物馆与收藏——第三次国际博物馆馆长论坛现场报道
· [专稿]“古典与唯美”西蒙先生专访
· [专稿] 刘芯涛油画展——溃夜
· [专稿] 北京虚空间——建筑突变

艺术中国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artchina@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