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s Revision
又十年
德国路德维希-科布伦茨美术馆
展览背景
德国路德维希-美术馆与中国艺术界有着历史性的渊源。10年前,路德维希夫妇向中国美术馆捐赠了89件艺术品,其中包括4件毕加索的作品,填补了中国美术馆国际艺术品收藏的空白,至今仍然是中国美术馆接受的规模最大、价值最高的国外艺术品的捐赠者。
随着中国经济自由化的觉醒与迅速崛起,中国的当代艺术正引起世界上越来越多的注意,与国际艺术界的交流也随之更为频繁,与西方如路德维希-美术馆这样具有国际影响力和权威性的艺术机构的合作也得以更深的发展。
2008年11月,路德维希-科布伦茨美术馆将首次推出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中国当代艺术展览,展览为期二个月。展品包括各种形式的艺术品,如油画、雕塑、照片、装置艺术等,出自当前中国最具代表性的著名艺术家及年轻艺术家的创作,反映了中国当代艺术生动而丰富、多元而思辨的一面,展示了一个充满能量的中国当代社会的艺术景象,具有重要的国际意义。
此次展览将在德国路德维希-科布伦茨美术馆进行首展,随后可能将于瑞士及意大利进行巡回展览。
策展人:Dr. Beate Reifenscheid--路德维希-科布伦茨美术馆馆长
主办:德国路德维希-科布伦茨美术馆
协办:AYE画廊
参展艺术家:徐冰,严培明,方力钧,岳敏君,刘小东,江大海,陈文骥,夏小万,石冲,季大纯,杨起,王光乐,牟柏岩,高磊
出席此次研讨会的评论家:范迪安(中国美术馆馆长),殷双喜(中国雕塑研究中心主任),朱青生(北大教授) ,舒可文(艺术评论家),赵力(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汪民安(艺术评论家),凯伦(艺术评论家),田菲宇(艺术评论家)
China - Revision
从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元年开始,中国当代艺术的启蒙和发展便保持了与社会变革的同步,折射出了时代变化的痕迹。它既与正统文化保持着距离和冲突,又彼此对话、互动和交融;对西方艺术不断吸收、转化,又有对自身文化的深刻反省。经历了1979年的“星星画展”,1985年的“美术新潮”运动,1989年的中国前卫艺术大展几个大事件。至1990年代,中国当代艺术正式走向世界的前台。此后,随着“后八九”概念的广泛传播,一些艺术家利用了国家意识形态作为表现的对象,并进入了西方艺术市场的供求运作系统。艺术家屈从于商业主义与大众文化的压力,放弃了1980年代所坚持的英雄主义和人道主义。态度变的折中取巧。
中国当代艺术第一次比较系统的在德国展现,是1993年柏林举办的“中国前卫艺术展”(China Avant-garde),无论是参展的艺术家,还是展览的内容,那次展览都可谓1989年中国美术馆“中国前卫艺术大展”的一个海外版。经历了十几年,如沧海桑田,中国当代艺术早已发生了激烈的变化。如果说,1990年代以前中国当代艺术集中表现了政治话语,那么近些年间,艺术家进入到了多元化的艺术观念和风格,创作呈现出鲜明的个性化和媒介的多样性。
将在德国科布伦茨路德维希美术馆举办的这个展览充分表达了这种多样性。从身份上看,这里面有受到深厚的学院影响的艺术家--刘小东、夏小万、陈文骥,石冲,他们至今仍然在美术学院担任教职,有继续以宋庄为创作基地的艺术家--方力钧、岳敏君;有长期旅居海外的艺术家--严培明、江大海、杨起、徐冰;也有代表了中国新生力量的艺术家季大纯、王光乐、高磊、牟柏岩。
这些艺术家中,除了年轻艺术家外,大多是中国当代艺术历次重要事件的亲历者。比照他们的旧作和新作,就可以感受到明显的变化。比如,刘小东的近作已经脱离了对照片的依赖,其照物直写的方式加强了绘画中的现场感受。夏小万离开了平面绘画的表现方式,利用玻璃切片呈现出立体效果。陈文骥虽依旧痴迷
于对客观形物的抽象化表现,但作品内愈来愈充斥着禅学的玄机。方力钧和岳敏君早期都以大人头闻名,而二人的近作一个转向细小昆虫,小婴孩,一个倾向儿童画般的稚拙。似乎都在考虑哲学问题,补“八五新潮”的课。
许多介入过1980年代艺术运动的艺术家在80年代中期和后期都移居海外,他们的艺术活动基本上在海外。由于失去了中国的现实性,更长于反思传统的审美和价值,中国传统哲学和文化的符号成为他们挪用和创造的对象。徐冰、江大海、杨起均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而严培明试图利用李小龙、毛泽东等中国符号创造一种世界语,他的“国际风景”系列正是这个努力的成功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