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艺术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页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艺术市场:人人都是预言家?!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8-03-16 14:06:16 | 文章来源: 美术同盟

 

        近两年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的火热,催生了无数的预言家,有的为自我成就,有的则纯属无奈。任何一位跟市场沾点边的人,总不免要被问到:“市场是涨啊?还是跌呢?”获得涨还是跌的声音强弱,取决于你问的人所从属的圈子。如同投资艺术品,看你从哪条线切入。从写实买起,还是从当代纳入;从成熟艺术家高起,还是年轻艺术家低收——队伍的选择,决定了投资的胜败。无论是涨还是跌,每一种观点都有最坚实的论据,也有足够多的支持者。

        有关2008年的拍卖市场,上午刚听完台北的市场分析——普遍看好上半年涨势,因为去年整个市场强劲,特别是台湾本地艺术家的大热,给了投资人相当大的信心,这股热潮至少会持续到上半年;下午就听说北京一大票人等着低端吸纳,“买而不放”的消息,他们的观点和台北刚好相反,认为上半年跌势明显。理由是:泡沫到了该破的时候了。早在1月份,世界银行公布的《2008全球经济展望》的报告中即预言了世界经济增长率继2007年的3.6%后降到3.3%,但仍在可控范围之内。

        去年,尽管苏富比股价跌幅不小,但丝毫未影响整体拍卖市场的火热走势,这其中,中国当代艺术贡献突出。各家拍卖公司在不断创造艺术家的个人成交记录后,也因此成就了自身历史新高的总成交纪录。以雅昌的数据来看,2007年全球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总成交额为237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了29.1%。而同时期全球富翁的增长量无论是胡润的榜还是福布斯的榜,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上涨趋势。富翁的增多,无论对于经济发展的环境还是艺术品投资的市场,都是利好消息。

        而有关买高还是买低的问题,1月9日瑞士《法语时代报》发表了一篇题为《在阴影中的收藏家》的特别报道。引用了瑞士联合银行艺术银行总裁 Marc Blondeau 对当代艺术市场的分析。Blondeau 除了艺术银行总裁的身份,还曾经是苏富比法国的总裁,20世纪90年代还做过佳士得的大老板Francois Pinault 的艺术顾问。他对于艺术品投资的态度是:“我绝不会让我的收藏家今天去用1000万美金买杰夫.昆斯(Jeff Koons)的作品。”理由是,他认为一代人中能出现12个大师就很了不起了,而收藏这些大师的作品应该在他们还没有太被人注意的时候开始,否则就晚了。

        他的观点会让更多投资艺术的人惶惑:不是绝大多数观点都认为只要是好作品,多晚进场都不晚吗?!如果他的话是对的,他的影响力又那么大,那么花1000万美金买杰夫.昆斯的人都是谁呢?!难道买的人都是Blondeau 圈子之外的藏家?以这个标准,中国当代艺术家的最高价刚过600万美金,那是已经高了呢,还是钱途无量?或者,他这个艺术投资领域响当当的人物,影响力只适用于西方,无法把握“中国特色”?

        评价这个市场的声音如此繁杂,以至于预言家的数量很可能超过了他的信徒——凡是观点,大都是主观意见。刚有人唱衰,即有人喊涨!多数时候,对于想获得答案的人来说,想要明确的并不是他人的主观意见,而是一个可以引导并决定未来的真理。

        另一方面,无论评论过去的2007还是预言眼前的2008,大都指向一个局面——市场。在国内,这种指向常常被简化为单一的拍卖市场。

        事实上,高金额的艺术交易通常都发生在拍场之外。2007年,艺术品最大的一笔交易发生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法国之间。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支付5.2亿美元(39.3亿人民币)在其首都阿布扎比开设卢浮宫的分馆,实际是获得卢浮宫30年的名字使用权,另外再掏出 7.47亿美元(56.5亿元人民币)来租借艺术品和寻求建议。继迪拜借助时尚购物、艺术品交易成为中东明珠之后,阿布扎比以更大的野心,希望依靠博物馆、艺术节、学术机构等文化项目开发,变成中东地区的文化首都。

        如此野心勃勃的项目,没有争议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实上,凡是将艺术和金钱扯上关系,很难不引发争议。偏偏这两者形影不离地天长地久着。法国人怀疑是不是真的能够把文化带给那些骑骆驼卖地毯的人。《NEWSWEEK》报道这篇文章的题目叫做“购买西方文化”,引用了卢浮宫伊斯兰艺术部名誉馆长马修.伯努.泰勒的话说:“这纯粹是一项交易。”已经被吸引建立分校的巴黎索邦大学校长皮特也以反问表达了自己为何认可“交易”的原因:“难道人们不明白,是因为美第奇如此富有,我们才有了米开朗基罗和多纳泰罗吗?”而极力促成此项目的法国外交部特别顾问道松维尔则说的更直接:“这笔资金会让法国有能力再从国际市场上收购艺术品。”当然阿联酋内部也有反对与赞成两派声音,只是最终的结果始终向着赞成的方向进行着。

        实际上,只需要看看卢浮宫、奥赛、大英博物馆门前永远排着的购票长龙,没有政府不为艺术引发的“钱潮”动心。

        早在两年前,卢浮宫即有兴趣在中国设立一个分馆,但是无论他们希望在北京还是上海,中国都不可能开出阿布扎比的条件。中国有中国的优越感:欢迎来,但是费用请自己解决!

        无论是文化还是艺术,东方或者西方,当今的世界,与购买、消费、资本产生直接联系已经即成事实,谈论合理性与否的问题,多少有些无力。现实问题是如果不得不面对艺术消费的问题,那么话题本身是否能从拍卖市场这单一话题上再扩大一些?让“购买中国艺术”变得更广泛更有影响力,甚至更有争议一些?哪怕异想天开一点把中国的某一个重要博物馆开到巴黎去?每一个投资的人都会明白,独撑一条木舟总不如搭乘一艘巨舰来得宽敞。

        艺术的这条巨舰要求包括更强大的拍卖公司,更权威的艺术机构,更长久的美术博物馆,更现实的法律规范等等。

        对于中国当代艺术这艘船来说,只有市场明星是远远不够的,只有一个张晓刚不够,加上一个曾凡志也不够,把四大天王、70后明星全加上仍远远不够。要知道,我们是拿短短几十年的发展去应对西方数百年的硕果。失去中国这条大船,再天才的个体,也难跨越西方的彼岸。

        回到涨和跌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就不再拘泥于过去的市场、现在的经济形势、买家的构成和新进场的数量,核心也是根本的问题在于,2008年在亚洲一系列的热闹登场的双年展中(广州三年展、上海双年展、横滨三年展等一系列展览),中国的艺术家能够创造出多少有价值的作品来?继已经开始的民间美术馆、各类大艺术区开发之后,2008年还会有多少有实质性意义的艺术发展规划出现?甚至美术院校的体制改革本身都是关乎未来的重要议题。如果这些都在发展中,而投资人的资本又足够充裕,与其投资股票,为什么不买艺术品呢?买这个决定,可以无关涨跌。毕竟艺术品最低的投资功能还可以欣赏,而股票则仅仅是数字而已。任何经济环境和市场都有周期,高了有低的一天,低了更有高的可能性,而艺术品,永远都只有一件。(中国文化报 作者:李冬莉)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 [评论] 再说当代艺术市场
· 维多利亚女皇市场广告欣赏
· 近年艺拍市场“版画”倍受藏家青睐
· 梵高绝笔作流拍 收藏拍卖市场降温
· 新中国美术:经典油画带动国画市场

艺术中国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artchina@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