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艺术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页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专稿] 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外象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8-01-30 14:44:08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青年摄影艺术家联展“外象”
  (图为阿鲁斯作品)
  展览题目:外象
  参展艺术家:阿斗,阿鲁斯,蔡卫东,卢彦鹏,丘
  策展人:张黎
  地点: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北京朝阳区草场地155号)
  开幕式: 2008年3月1日星期六,下午3点
  展期:2008年3月1日至2008年4月13日,10:00–18:00 (每周一休息)

  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继推出馆藏中国当代和国外经典摄影作品展“对流”之后,又迎来了2008年的第一个展览。按照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的计划,每年举办的第一个展览将重点关注中国当代摄影的新生力量。此计划旨在通过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策展力量的考察、梳理和研究,以开阔而具有深度的学术思想为基础,以对当代摄影独立的认识和判断为出发点,在不断涌现的新潮流和新趋势中选取具有独立精神和艺术潜质的艺术家和作品,以展览和出版的形式加以分析和归纳,将中国当代摄影的最新成就介绍给广大公众。

  将于2008年3月1日开幕的题为“外象”的摄影群展包括了五位青年摄影艺术家,他们的作品的魅力来源于艺术家对摄影媒介的深层理解,以及对当代艺术以至社会现实的独立态度。与时下反映年轻摄影艺术家的展览和书籍大都专注于年轻一代的自我和都市生活的倾向不同,“外象”中的艺术家们将他们的视点放到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这些影像从艺术的角度对公共空间以及地域和历史作出了富于色彩的演绎。

  阿斗和阿鲁斯的作品从表面上看都是关于中国西部地区的普通人的生活和他们的活动空间,但他们的作品并不等同于普通意义上的纪实摄影。阿斗拍摄的四川西部大凉山彝族地区的系列作品题为“沙马拉达”,在这个系列中作者以他对影像价值的提炼,用黑白图像构建了一个具有自觉意识,并且充满情感的语言体系。通过向观众呈现这些单纯而丰富的风景和肖像,作者将那些生活于高山大河之间的人们归属到一个富于生命意识和历史情怀的时空中。阿鲁斯的作品反映了内蒙、甘肃、云南等地的人、动物和风景。他的很多影像以模糊和随机的镜头语言来表述内心的感触和思绪,以一种热烈和极端的拍摄方式得到了一种趋于冷静和内省的画面。在阿鲁斯的作品中,天地之间的明暗影像阐释着存在的边缘,人和万物都处于开始和终结的节点。摄影家丘生活于广州,此次展览从他的几个系列作品中作了精心的挑选。丘的画面单纯而平静,蕴藏着细腻的章法。他的影像依托于被作者控制得恰如其分的摄影本身的特殊魅力,以及中国当代的社会现实。这两种因素的互相支持使丘的作品仿佛电影中截取的单帧画面,背后蕴含着很多丰富的可供联想和回味的故事。

  除了透过镜头发现映衬内心的外部景象之外,艺术家们也对既有的图像进行改变和运用,以及主动安排设置镜头前的场景。蔡卫东的作品“风物”由一系列经过后期处理的黑白影像组成,翻拍的古典字画和年代不明的风景和人像揭开了隐匿于作者以及更多的人潜意识中的图景。这些处于虚拟和现实之间的图像闪现在个人和公共的历史记忆之中,形成了一个冲突中的心理图式,并强烈地吸引观者的注视。卢彦鹏拍摄于暗夜的作品组合了若隐若现的人体和城郊的室外场景,在长时间曝光中用光线的表现和把握来激发超现实的想象。外景中的表演在暗影和微光中构成了富于魅力的黑白影像。模特、夜空中的云彩、树林、水塘等等都在延长的感光时间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展览中五位艺术家的作品都是将内心的情感和态度投射到外部的影像当中,通过艺术家们独特的手法和语言,这些影像与拍摄者自身建立了精神上的连接,成为一种第一人称的表达。无论这一过程是由内及外,或者由外及内,都是一种个体与世界建立关系的努力。在当代的中国,快速而显著的变化只是现实的某一方面,从广阔的空间和宏观的历史角度来看,我们无法无视存在的现实和真实的情感。这些广阔世界中的景观与城市中的日常生活存在着距离,对当代城市中的人们来说,这些景观恰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心知觉的来源。

  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
  Three Shadows Photography Art Centre
  北京朝阳区草场地155号
  电话: 86-10-64319063-8008
  手机: 86-13910119932
  kamal@yahoo.cn
  www.threeshadows.cn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 [专稿] 不同的视角——红门画廊艺术家联展
· [专稿] 精艺轩画廊——港粤对焦
· [专稿] 王鲁炎:整体的背面
· [专稿] 西班牙国际当代艺术博览会
· [专稿] 北京艺门展览

艺术中国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artchina@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