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灵出世:那迟到的声音 源自八百里秦川
题记:初次听到任思谕老师演唱陕北民歌,时而高亢雄浑,时而婉转清秀,时而低沉悲凉,时而远远悠长。我出神了很久,仿佛看到陕北黄土地那苍茫的沟壑间,一只百灵在轻轻吟唱,翩翩起舞。我决定用我的笔触悉心描摹这源自八百里秦川的声音,纪录这只迟到的百灵出世高飞。
溯源:出世之路
出世之路,率而为之。天生的特质、环境的影响、后天的努力都是一个艺术家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资粮。
任思谕出生在陕西子长县马家砭乡一个名叫任家园的小山村,那里是陕北有名的“道情窝子”。村子里场场道情班子的演出,为这个从小爱唱爱跳、对艺术懵懂的小姑娘提供了学习模仿陕北民歌的场所。任思谕那时最大的梦想就是成为村里数一数二的道情演员。
生活的经历往往是艺术成长中铭刻的艰苦烙印。小时候家中昏暗的煤油灯,上学时崎岖不平的小路,还有为了上学在寒冬里布满冻疮的双手,为任思谕的艺术启蒙了提供充足的养分,让她的血液里流淌着善良、质朴与坚强的品质。
家族的传承与支持成为任思谕在艺术道路上成长的又一动因。任思谕的父亲是城关中学的音乐老师,家里的亲戚都是逢年过节“闹红火”的骨干和有名的“伞头”,渐渐的耳濡目染使年仅15岁的任思谕从陕北民歌方阵中脱颖而出。从那是起,传唱陕北民歌的信念深深地植入了她的心中。
艺术的信念需要脚踏实地地前行。任思谕开始了艺术上的求学之路。她先后就读于延安师范音乐班、考入西安音乐学院专攻声乐、多次赴京到中国音乐学院深造。经过正规音乐训练后的任思谕性姿沉毅,每一步的走过都为她的出世之路逐渐夯实了根基。
独到:精灵的歌唱
百灵鸟的歌声优美不光是因为它吟唱着单个的音节,而是在于它把许多个音节串连成章,鸣声多样、婉转动听。同样,任思谕歌唱的独到之处不仅仅在于她保留着陕北道情的传统唱法,而在于她植根于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地探索与创新。经过系统的声乐训练与推敲,她将原生态唱法、民族唱法、美声唱法、通俗唱法贯通于心,浑然于喉。真挚,热情和豪放,但不失柔情、细腻与委婉。
经她演绎的《西行车队》缠绵悱恻,抒发了有情人相聚又被迫相离的眷恋之情;《你把妹妹闪在半路口》悲情坚韧,表达了陕北人民面对艰苦的生存环境,摒弃绝望,积极达观的心态;《黄河壶口》回肠荡气,尽显壶口瀑布那“源出昆仑衍大流,玉关九转一壶收”的磅礴气势。她演唱的《白毛女》选段“恨是高山仇是海”更是酣畅淋漓,在交响音乐的烘托下,配合她的临场经验、音乐内功以及丰厚的情感表达,让现场所有的观众为之震撼,仿佛聆听着精灵的歌唱。
飞翔: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艺术界有句话:“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独立地保留个性,才能充分地融入共性。只有具有鲜明特点的歌唱艺术瑰宝才能在世界民族声乐艺术之林占有一席之地。这种艺术特质的锻造需要持久的修炼、扎实的进步、悟性的提升以及彻悟后的返璞归真。
任思谕说:“我从来不会忘记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陕北人,陕北的沟沟岔岔总在我的脑海里浮现,我的根在这里,我的民歌的生命也在这里。我为自己生在这片黄土地而感到自豪,为我的深爱的家乡而感到自豪!”
一个人坚持本我的挚真,他的生命才有实际的价值。任思谕悠扬高亢的歌腔展现了陕北黄土高原特有的风土人情,并折射出陕北人民真实的内心世界,这在千人一面、千台同声的当代歌坛尤为珍贵。
任思谕说:“我将所有的情感融入了歌唱事业。我的愿望是把陕北民歌唱给更多的人听,让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和说着不同语言的人们都能借助音乐,了解黄土地人的情怀,走近他们的淳朴,以及体验他们那如同经久传唱的陕北民歌一样顽强不屈的生命力。”
2008年初,任思谕老师将在陕西举办“陕北民歌进高校”的个人巡演交响音乐会。我由衷地希望这只朴实无华的美妙百灵能够打开自己清澈而浑厚的歌喉,健硕翅膀,越飞越高,从陕北飞到北京,飞向全国,飞遍全世界。
歌唱家任思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