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艺术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页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玛丽莲·梦露:透过大师眼睛看那时的美国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7-09-14 18:28:35 | 文章来源: 中国艺术新闻网

 

1960年时的摄影师 劳伦斯·席勒
 

        在1960年只要是有刚发生的新闻,就一定有劳伦斯·席勒的名字。

        劳伦斯·席勒(Larry Schiller),1936年生人,1958年到1976年期间,他分别在美国《生活》杂志、法国《巴黎竞赛画报》和德国《明星》杂志以及美联社担任摄影师,曾经作过美联社驻北京记者。他还在美国和欧洲的数家博物馆工作过。他是出版过许多本书的作家,现为好莱坞独立电影制片人、导演、编剧,并且是中国现代艺术品私人收藏家。他有两个网页,一个是他个人的网站:www.larryschiller.com,另一个是他收藏中国艺术品的网页www.artfromthewalls.com。

        在9月12日的新闻发布会中,劳伦斯·席勒谈到了他即将在北京展出作品,60年代的图片共计有65张,其中有12张是玛丽莲梦露,然而这些梦露的照片所表达的不仅仅是性感。

        劳伦斯·席勒谈到:众所周知,玛丽莲梦露是个性感的尤物,到底她是个什么样的人?

        她是个简单的女孩,她喜欢安静,她非常想要一个孩子,为了孩子愿意用自己的任何东西去交换。生个孩子是玛丽莲·梦露最大的愿望,但是她没有办法生孩子。玛丽莲·梦露结婚就是为了生孩子,又因为生不了孩子而离婚,继续寻找另一个男人。

        我们所知道的她的性感都是表演。看梦露的电影你会觉得他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电影演员,她的演技来自伟大的电影表演艺术家查理·卓别林。他读了很多的历史书,甚至比任何人都清楚林肯,也崇拜他。

        玛丽莲·梦露非常非常聪明,她选择了让公众了解他的性感。在五十年代,大众不会因为一个女人聪明而去关注他,当第二次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那个时代,所有男人都追求漂亮脸蛋。漂亮和性感才是公众所接受的。

        劳伦斯·席勒也谈到了他的作品收藏。他说:我不仅仅收藏中国现代艺术家的作品也收藏墨西哥艺术家的作品。

        两者是不同的。中国是个伟大的国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出现了这么多优秀的艺术家。不论是德国还是美国,南美等都不会出现。中国教育的系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正规培训出来的艺术家却做出了不同的,非正规的油墨、水粉艺术。

        但他也谈到中国的摄影是落后的。

        因为器材的原因,那个时代中国没有接触到西方的摄影器材和西方的不同的视角。在西方,很多的摄影师他们同样是艺术家也是行为艺术家,他们可以在摄影中用各种各样的角度诠释作品。希望可以看到中国摄影的发展。

        在谈到劳伦斯的新书的时候,他谈到他对中国的接触。

        劳伦斯·席勒对中国的兴趣始于2005年,他通过中国当代艺术家及他们的父母的眼睛,记录了1933年-2001年中国现代的历史。在此之前,他没有读过任何一本关于中国的、描写中国的书。他采访了一位86岁的母亲,有三种不同的视角解读那个年代。他的采访是从学习中开始,他自信的说:“这本书和以前的书全不一样。我从来不做重复的事情。”

        在采访中,他所提的问题千奇百怪。

        诸如:对爷爷的印象,对妈妈的记忆,父亲打过你吗,第一次接触死亡是什么时候、有什么感觉,童年对日本人、苏联人、美国人的印象,对共产党、国民党的印象,对朝鲜战争(他们称韩战)、越战的印象,对艾森豪威尔、肯尼迪、尼克松的印象,对斯大林、赫鲁晓夫的印象,对当年中苏论战的记忆与印象,年青时期所受的苏联艺术影响如何,对肯尼迪遇剌有哪些记忆……

        总之,劳伦斯·席勒不仅仅是好莱坞的独立电影制片人、导演、编剧,还是一个艺术家,一个出色的摄影师,他的作品值得人们去品味,通过大师的眼睛,我们可以看到更遥远、更深层次的东西。

 

部分作品

 

1962 年6 月1 日,36岁的她在生日蛋糕前
 

罗伯特·肯尼迪最后一次乘飞机旅行,暗杀前
 

拳王阿里
 

约翰·尼克松 再次竞选总统
 

杰克逊五兄弟
 

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
 

2007年9月18日—23日

地址:北京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

2007年9月29日—10月20日

地址: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798工厂内大山子艺术区百年印象摄影画廊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 马康摄影派对
· “京梦”朱捍东摄影作品展
· [专稿] 王蓬摄影/装置展
· [专稿] 潘育川摄影图片展
· [专稿] 巴黎•北京摄影空间摄影活动

艺术中国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artchina@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