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艺术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页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中美文物之争难解之结 美国务院握有决定权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6-10-23 20:48:09 | 文章来源: 凤凰网

    为了取悦博物馆馆长、艺术品交易商以及不开心的考古学家等不同利益群体,美国国务院同意推迟对中国所提出美限制中国艺术品以及文物进口的要求作出的决定。

    纽约时报10月18日报道,2004年5月,中国曾要求美国对进口中国艺术品以及文物施加限制,因为美国的文物市场导致中国文物流失以及文物被盗情况严重。

    根据中国国家文物局的说法,要求美国出台这项禁令,是为遏制中国愈演愈烈的文物偷盗、走私之风。目前禁令出台尚无明确的时间表,但在中美两国的文物及收藏界,围绕禁令的争论一直在持续。

    纽约时报报道指出,美国国务院原本将在2006年秋季做出决定。但是包括纽约参议员舒默(CharlesE.Schumer)在内美国官员在春季和夏季陆续向国务院提出异议,对中国这一要求的法律根据以及决策过程的透明性进行挑战。“我们还没有脱离困境,但是推迟做出决定的消息表示他们在听取和理解我们的关注。

    美国务院握有决定权

    2004年5月,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在美国考察访问时,向美方提出,要求美国严格限制所有的超过100年的中国古董流入美国。也就是说,民国之前的文物均在限制之列。

    据中国媒体报道,1949年以来,中国实行的一直是乾隆60年(1795年)以前的文物限制出境。中国政府的这一要求,不仅将限制出口美国文物的年限扩大了一百多年,更重要的是,美国政府将第一次承担起阻止中国文物流失的责任。

    该要求的依据是美国在1983年曾经通过的一项文物进口法案。该法案同意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0年《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向努力保护自身遗产的国家提供帮助,限制相关文物进口以切断美国市场对该国文物的需求。

    “我们不是第一个向美国提出这种要求的”。当时参与中美谈判的国家文物局官员说,此前已经有柬埔寨、马里、意大利、哥伦比亚等11个国家在美国成功申请到了进口禁令。

    报道指出,该官员介绍,单霁翔回国后,国家文物局即整理出了一份详细的法律文件送交美方,详细介绍了中国文物监管的情况和中国文物非法出境的流失情况。但是为了确保客观,美国政府专门派出调查员来了解中国文物监管和外流情况,这也是美国政府第一次就保护他国的文物派出调查员。

    这名美国调查员在中国的行程包括北京文物市场、天津海港等地。负责接待的国家文物局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她考察的目的有四:察看中国是否存在文物非法出境的现象;中国政府有没有实施具体的管理措施防止文物非法外流;如果截断中美之间的相关文物通道,会不会影响到美国人民欣赏中国古老文化;假如中美签署协议,中方是否还会与其他国家签署类似协议。

    “从中国文物现状和此次考察情况的结果来看,这四条标准中国肯定是达到了。”上述官员表示,这四条标准正是美国能否采纳这份协议的主要杠杆。美国国务院文化财产办公室表示,中国的请求必须先由总统顾问委员会审阅,该委员会将按照标准进行核查。

    最后将由美国国务院做出决定。但对于何时会有最后结果,复函中称,“由于这一过程正在进行,所以现在还不能回答这个问题”。

    中国流失文物近半入美

    中国文物界人士认为,之所以首先选择美国提出保护要求,是因为美国是中国走私文物的最大销售地。在公开的数字中,美国对中国文物的国际拍卖只占4%的份额,但国内很多古董商人称,中国文物最终流向美国的比例远高于此。华尔街日报报道,从中国流出的近半数古董文物最终都落到美国的收藏家手中。

    美国美中收藏家协会会长周德昭承认,有的收藏家拥有的古董中确有一些是买自走私者之手。该协会的会员基本上是华裔或华人,一直注重收藏中国文物。国外拍卖市场很多精品都出自他们之手。但是,这些有着中国血统的收藏家却很少把手中的宝贝交给中国国内的拍卖公司,其原因就是他们担心,这些文物在入境时被中国海关扣留。“不夸张地讲,100件流向美国的中国文物,99件都属于非法渠道出去的。”国家文物局的一位负责人说。

    这位负责人称,在纽约、伦敦、香港、布鲁塞尔等全球四大艺术品市场的四个集散地中,纽约是世界文物的最高端市场。美国收藏家开出的高价刺激了违法分子“疯狂”盗掘考古遗址、走私各类文物,包括墓葬中出土的青铜器和陶俑。

    国家文物局在向美国提交的上述法律文件中表达了同样观点。“如果美国政府采纳,等于是切断了一个重要的终端市场,盗掘出土的中国文物缺少国际市场而留在国内,而在国内,所有出土文物都属国家所有,不允许私人交易和收藏的。没有了利益驱使,自然会减少猖獗的文物盗掘走私现象。”国家文物局原局长张得勤如此解释申请此项“禁令”的目的。

    不同群体不同期待

    4月13日,苏富比拍卖公司在北京预展,吸引了马未都等中国几名顶尖级的收藏大家。马未都告诉记者,有些古董在国内的拍卖场中几乎是见不到的。

    “苏富比收的东西当然好了,他们在境外收,在境外拍,我国的文物法管不到他们。很多东西,他们能收到,我们国内的拍卖行就收不到。”荣宝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尚勇说。

    但一旦进口“禁令”的协议达成,这一局面也许将有所改观。纽约时报报道,纽约总部的苏富比拍卖公司此前已经向美国国务院递交了一份反对报告,表示此协议中涉及的内容过于宽泛,足以影响他们的中国艺术品生意。

    报道称,美国考古学家、文物保护主义者和古董交易商、博物馆就此协议形成了泾渭分明的两派。前者赞成通过进口“禁令”以消除对文物考古现场的破坏,后者则担心会对自己的收藏和买卖产生影响。

    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有艺术品经销商认为,该项禁令将外国拍卖行和经销商排除在文物交易市场之外,使中国拍卖行和商人可以避开他们的主要竞争对手,对他们是有利的。

    “我当时的感觉是内心一阵窃喜”,北京的收藏家任雅武在听到这个消息后说。“如果美国政府同意中国的提议,那好的东西出土后流不出去,只能在国内消化,价格势必会下降,这对国内的收藏家来说,肯定是好事。”任雅武说。

    华尔街日报报道指出,美国文物经销商曾就此协议向美国国务院递交一份报告,报告里表示,他们的贸易活动实际上有助于文物保护。弗吉尼亚的一位经销商认为,中国有很多因为基础建设导致文物被破坏的现象。比如三峡工程,他的客户如果不购买这些墓葬品,它们很有可能被损毁。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艺术中国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artchina@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