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潍坊市区向东北10公里处有一村落,就是与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齐名,并称为我国三大民间木版年画产地之一的著名木版年画之乡――杨家埠。杨家埠木版年画,以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淳朴鲜明的艺术风格驰名中外,今年还入选了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8月17日,本报记者来到潍坊杨家埠,专程拜访了当今我国年画界的一代宗师、杨家埠目前仅存的“国宝”、有着“中国年画大王”等美誉、被联合国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同顺德画店第19代传人――79岁的杨洛书老人,并向他及当地的年画老艺人们了解了杨家埠木版年画的来龙去脉。
先民均为四川移民
“世上先有杨家埠,后来才生灶王爷”,流传民间的这句话虽然有些夸张,但杨家埠村生产的《灶王图》却实实在在与百姓人家有着极深的缘分。每到农历年底,人们把散发着墨香的新灶王“请”进家,然后将老灶王“送”上天,并拜托其上天言好事,以保下界全年平安。这种习俗已延续多久无法考究,可杨家埠却是自古就因出产年画而闻名。每当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把房院打扫得干干净净,贴上焕然一新的年画,借以祈求上天赐给幸福,消除灾祸与不幸,这一风俗流传至今。
在潍寒公路的路南边,有一个非常高大醒目的牌坊,上书有“杨家埠”三个金色大字,牌坊后面就是举世闻名的杨家埠村。记者发现:牌坊后边马路的两旁,一家挨着一家全部都是大大小小的年画店和风筝铺。往前走大约200多米,就是对外展示杨家埠风土人情、售票参观的“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
正在园内做木版年画印刷展示的是67岁的杨屯之和61岁的杨维贤。两位老人介绍,他们都是从父辈那里学来的木版年画制作手艺,两人至今都已经干了近50年。杨屯之老人一边工作,一边跟记者聊起了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历史:“听老人们说,咱这年画兴起于明初,迄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俺们的祖先是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由四川迁来的。来这里之前,在宋代四川的梓潼县就从事佛经雕刻,到这里后,由于生活所迫和受当时政治、山东孔子思想的影响,才使得杨家埠木版年画得以产生的。”
家家画店人人画师
杨家埠木版年画创作工艺特殊,一幅作品的完成,一般经过绘稿、刻版、印刷、手工加工等工序。它全为手工套色印刷,一种颜色一块版,一张年画一般有5至7种颜色。
61岁的杨维贤老人向记者介绍,在杨家埠,年画生产都是以家庭作坊为主。一家作坊就打出一个画店的牌号,画店世代相传,名号永久不变。这些画店作坊的家庭成员,从老到少均各具其长,要么画,要么刻,要么印,十八般武艺集于一身的也不少。所以说,在杨家埠,家家都是画店,人人都是画师。
年画艺人都是农民
杨家埠木版年画研究专家马志强先生介绍说,据考证,明隆庆二年(1568年)以后,杨家埠先人创立了恒顺、同顺堂、万曾城、天和永四家画店,到清初至乾嘉(1644-1800)年间,至咸丰年间,终于出现了它的辉煌时期――画店百家,画种上千,人才辈出,一时间,把杨家埠木版年画推向了大半个中国。
杨家埠木版年画全为手工制做,从拓稿画样开始,到雕刻木版、上案印刷、烘货点胭,四套工艺无一不是画工、艺人手工所为。令人惊奇的是,这里的艺人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民。自19世纪起,杨家埠有记载的著名艺人就有30多位。如1806年出生的以画“包公上任”闻名的杨芳,1881年出生的被人们称作神童王的杨万亮,1902年出生的擅长半印半画的杨同科,1927年出生的刻版传人杨洛书等,都是杨家埠有口皆碑的艺术名匠。
有钱没钱买画过年
记者采访时了解到,早在清朝乾隆年间,杨家埠木版年画就达到了鼎盛时期,“家家绘丹青,户户印年画”、“画店百家,年画上千”就是当时杨家埠木版年画兴旺发达的最好写照。“有钱没钱,买画过年”,可见当时杨家埠木版年画在广大劳动人民心目中喜爱的程度。每逢年关到来,人们都会从杨家埠或集市上花很少的钱买回一卷年画来,而年画的内容有《摇钱树》、《金玉满堂》、《麒麟送子》、《鹿鹤同春》、《连年有余》等等。只要这些年画在屋里这么一贴,顿时年味有了,一切美好的向往和期盼也有了,人们的心似乎也就踏实了。
喜庆吉祥年画主题
杨屯之老人告诉记者,杨家埠年画表现内容丰富多彩,有神像类、门神类、美人条、金童子、花鸟山水、戏剧人物、神话传说等,同时也有反映民间生活、针砭时弊之作,但喜庆吉祥是杨家埠年画的主题。诸如吉祥如意、欢庆新年、恭喜发财、宝贵荣华、年年有余、安乐升平等,向亲人的祝福、好友的问候,构成了农民新春祥和欢乐,祈盼富贵平安的特点。
年画要好头大身子小
记者了解到,杨家埠木版年画基本上是靠套印完成的。大体可分为画稿创作、画版雕印、木版套印、烘货点胭四道工序。在画稿创作上,创作人在形式的选择、内容的确定、画幅的尺寸上都要细致考虑。在创作上,杨家埠年画还有些具体要求,比如:画画无正经,好看就中;画中有戏,百看才不腻。对年画人物中人物的要求则是:年画待要好,头大身子小,眉眼清楚,头脸俊俏等等。
听年画大王谈年画
从大观园北门出来,往南一拐,就看到路西第一个大门上挂着一个蓝色的大宣传牌,上面书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杨家埠同顺德画店”等字样,一块乌漆大匾――同顺德画店,则挂在家内的影壁墙上。听说记者来了,正光着脊梁指导工人印刷年画的杨洛书老人执意要穿上外衣,以显示对人的尊重。虽然老人已年近八旬,但耳不聋眼不花,跟记者谈起起木版年画的事,他的精神头比年轻人还旺盛。
已走过70年雕刻人生的杨老练就了一手精湛的年画制作技艺,一个个造型夸张、色彩艳丽、质朴无华的艺术形象在他的刻刀下不断诞生。近几年,他在先后刻制了《历代帝王全图》24套、《水浒一百单八将》109套、《西游记》88套、《红楼梦》140套、《三国人物》110套,以及其他年画数百套,单是刻版用的棠梨木就有一卡车。
杨老自豪地告诉记者,他一共拥有各种画版3270块,这些画版几乎囊括了明清以来杨家埠现存所有的年画样版。杨老介绍,“文革”期间,这些画版中有不少精品是他冒着风险,偷偷地在地窖里、柴垛里、猪圈粪肥下藏起保存下来的。1993年杨洛书将珍藏的一块刻于500余年前的年画画版,连同50块明清画版,无偿地捐赠给中国历史博物馆。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近年来青年一代大都不学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艺人缺乏和反映现实题材的新作品少,制约了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发展。为了保护杨家埠木版年画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寒亭区设立了杨家埠木版年画保护中心,还打算在杨家埠大观园内成立杨家埠木版年画传承人培训基地,建立高科技的年画博物馆,使古版古年画得到保存、展览,并准备建立已经去世的老艺人纪念馆,用科技手段动态地保存他们的形象和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