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艺术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页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国宝齐聚国博特别展览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6-06-06 19:55:26 | 文章来源:

     

龙门石窟古阳洞高树龛释尊佛头

    为了迎接中国首个“文化遗产日”的来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国家文物局共同主办,中国国家博物馆承办的《文化遗产日特别展览》于2006年6月5日至7月5日在国家博物馆展出。展出面积1500㎡,展览内容分为:中国文化遗产和盛世藏珍——建国以来征集文物精品两部分组成。本次展览从大量珍贵的文物和资料中精选出约100件(组),系统地反映了近年来文化遗产保护的显著成果。重点表现了在国家财政支持下抢救征集具有重大价值文物精品的突出成绩。其中的中秋帖、伯远帖、太阳神鸟、五牛图、出师颂、张好好诗、研山铭、淳化阁帖、子龙鼎、陈国琅藏书、龙门石窟佛头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实物。

    2005年12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确定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文化遗产日”,凸显了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充分体现了我国政府对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对于增强全社会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动员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和支持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升我国的国际文化竞争力和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龙门石窟古阳洞高树龛释尊佛头

    当前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面临着城市化浪潮的巨大挑战,文化遗产及其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抢救工作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迫切需要来自各个方面的理解、支持、投入和参与。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将要建立以国家保护为主、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文化遗产保护新体制,促使政府和专业人士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各项努力更多地得到社会各界和公众的理解与支持,切实地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有机融合,发挥文化遗产在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凝聚力、促进当代先进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我国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

    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目前,我国已知的地上地下不可移动文物约40万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5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约9300余处,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约58000余处。仅文物系统的国有馆藏各类可移动文物约2400万件(套),其中一级文物约53000件(套)。有103个城市被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名镇(村)80个。自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来,我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已达31个,居世界第三位。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56个民族共同创造的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手工技艺、传统医药和民俗活动等多方面内容,构成了中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古琴、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蒙古族长调民歌、说唱《格萨尔》的民间艺人、甘肃、青海的花儿会、侗族大歌表演、各地的龙舞、川剧演出、傩戏、凤阳花鼓、各地的年画等)

    2002年10月,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30次会议审议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3年5月,国务院第八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一系列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地方法规也先后出台,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法可依、依法行政提供了基本保障,有效营造了依法决策、依法管理的文化遗产保护法律环境。

    文物行政执法能力日益加强。文物部门与公安、海关、工商等部门密切合作,不断加大防范和打击文物领域犯罪的力度,组织研制了防止田野文物被盗的技术防范监控设备。积极寻求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双边合作,共同打击走私文物犯罪活动,先后从美国追索回被走私的河北曲阳五代王处直墓彩色石雕像、从香港克里斯蒂拍卖公司依法索回河北承德被盗出境的40件珍贵文物。

    国家文物局部署开展了文化遗产的普查、调研和记录建档工作,初步摸清了全国文物资源家底,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可靠保证。编制完成50处古遗址保护规划和36处国家重点大遗址保护规划纲要,初步建立了大遗址保护规划体系。宁夏西夏陵、陕西秦始皇陵、陕西汉阳陵、四川三星堆、黑龙江渤海上京龙泉府宫城遗址、西安唐大明宫遗址、辽宁绥中姜女石秦汉宫殿遗址、湖南澧县城头山、吉林、辽宁高句丽遗迹等的保护设施建设项目已初具规模。

    加强西部大开发中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西气东输、青藏铁路等国家大型工程的考古工作圆满完成。三峡工程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进展顺利。南水北调一期工程文物保护工作正式启动。城市考古、边疆考古、环境考古、科技考古、水下考古、航空遥感考古、涉外考古等取得了可喜成绩。各地配合基本建设进行的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不断取得新的成果。

    全国各类博物馆达到2300余座,拥有馆藏文物2400余万件(套),每年推出近万个陈列展览,接待国内外观众约l.5亿人次。一批大型博物馆如首都博物馆、天津博物馆、福建博物院、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山西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新馆、青海省博物馆新馆、中国财税博物馆、中国烟草博物馆、北京天文馆等建成开放。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河南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馆、中国科技馆等一批博物馆在基础设施、研究展示、管理运行与社会服务等方面快速提升,已经赶上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每年赴国外及港、澳、台地区举办文化遗产展览达60余项,向世界宣传展示了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明和改革开放以来文物保护所取得的成就,有力配合了国家外交工作。成功主办了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和第15届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提升了我国在文化遗产国际舞台上的地位。

    珍贵的文化遗产历经千百万年,保存环境不断受到威胁,需要法规制度、机构设置、人才科技、经费投入的保障,确保文化遗产本体安全。近年来,国家重点开展了西藏布达拉宫、罗布林卡、萨迦寺,北京故宫等国家重点文物维修保护工程和一大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抢险工作,基本实现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没有重大险情的目标;通过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投入与努力,北京故宫、龙门石窟、高句丽王城、王陵和贵族墓葬等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周边环境明显改善,大量省、县(市)级等文物保护单位也相应得到了保护和修缮,周边环境得到有效治理。

    一些文化遗产资源特别丰富的地区,如北京、西安、承德、曲阜、平遥、丽江等,一些著名的文博单位,如故宫博物院、敦煌研究院、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等,已成为具有较大影响和较强竞争力的文化遗产旅游城市和景区。越来越多的文博单位逐渐成为公众汲取文化科学知识、文化休闲与旅游消费的上佳选择。全国有1000多个博物馆、纪念馆被确定为爱国主义、科普等方面的教育基地。

    文物征集是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对流散在社会上和海外的珍贵传世文物进行收集和保护。即使在国家非常困难的时期,政府依然斥重金从海外购回许多书画珍品和善本图书。改革开放以后,国民经济得到了发展,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相关国家机构和博物馆投入大量财力购买了相当数量的珍贵文物,丰富了国家收藏。近年来,在中央财政大力支持下,国家文物局积极探索国家征集珍贵文物工作新模式,设立了“国家重点珍贵文物征集专项经费”,成为保护祖国珍贵文化遗产、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举措,并已取得突出成效,成功征集到北宋米芾书法《研山铭》、龙门石窟佛雕等珍贵流失文物。社会捐赠也为国家征集提供了大量优秀的文物。

子龙鼎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艺术中国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artchina@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