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德里艺术博览会ARCO迈入25周年
文.摄影│王焜生
跨入1/4个世纪的马德里当代艺术博览会在卡洛国王与苏菲雅皇后的参与下正式开幕,为期五天(2006年2月9-13日)的当代艺术盛会在难得的好天气下展开。来自35个国家的278家画廊,其中西班牙画廊占85家,据统计约有3000位艺术家的作品在此展出。
ARCO的主要灵魂人物郭梅兹–拜萨(Rosina Gómez-Baeza)主掌将近20年,让马德里艺术博览会从一个西班牙语系的艺术买卖交易蜕变成当今艺术界极具份量的博览会,其重要程度不下于巴塞尔艺术博览会,尤其是针对南欧与中南美洲国家的当代艺术发展有着提携的作用,更是这些拉丁语系国家展示当代艺术发展的重要舞台。25周年,虽然不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数字,但是代表了西班牙当代艺术的发展历程,除了已经举办过一届,今年将迈入第二届的塞维亚双年展之外,多年来ARCO几乎是西班牙唯一具有地区与国际性的当代艺术展示点,更令人津津乐道的是完整而具专业,以及前瞻性的展览规划让许多国外画廊觉得值得参与,或许在买卖交易上还是有地域性的限制,至少是一个跨越新领域的契机。
传奇崛起
ARCO的崛起以及成为当代艺术博览会的角色其实算来不过是近五年的事。在郭梅兹–拜萨的执掌下,ARCO成为当代艺术市场的翘楚,而迈入第25个年头的ARCO将与这位功不可没的人物告别,明年起接掌的费南德兹(Lourdes Fernández)为巴塞隆纳大学的艺术史学家,曾经参与「欧洲宣言」双年展(Manifesta)以及两家画廊的主持人。
由于郭梅兹–拜萨的充沛人脉与关系,还有她对于当代艺术的敏锐及前瞻性,ARCO是所有当代艺术博览会中架构最庞大、策划或动能力最强的单位之一,更由于政府的大力支持,每年所获得的赞助费用将近400万欧元,同时在展场设计上更获得建筑界的全力支持,因此ARCO比起其它的国际艺术博览会更让参观者感觉舒适与自在,不若其它来得拥挤杂乱或是令人烦躁,虽然参加的画廊数目众多、观众为数不少,所呈现的场景也不致失控或混乱,让人对西班牙人的做事态度有不一样的印象。
另外一个特别的机制是Arco与西班牙几家大美术馆每年都编列预算从博览会中收藏购买艺术家的作品,让博览会成为一个真正的艺术交易平台,有人因此认为ARCO的买家或被收藏的艺术作品比例上为拉丁语系国家占多数,其实这是这个机制所创造出来的数据。因此ARCO基金会(IFEMA - Institución Ferial de Madrid)本身每年固定都会从会场收藏艺术品,今年其预算为174,000欧元;莱昂当代美术(MUSAC in León)馆编列100万欧元、加列侯当代美术馆(Centro Galego de Arte Contemporánea in Santiago de Compostela)编列9万欧元、马拉加省(Malaga)编列4万欧元购藏安达鲁西亚地区艺术家作品、MAPFRE基金会(Fundación Cultural Mapfre Vida)则有24万欧元的购藏计划,这些都在在鼓励了艺术家以及参与展出的画廊经纪。
不仅在交易上西班牙人自己先捧自己的场,专业学术部分的坚强阵容讲师团几乎囊括了当代艺术界的精英与收藏家,并且提供学院与专业的授课认证制度,超过250位的讲师群,主办单位提供交通食宿以及每场数百欧元的讲师费,在在让人惊叹ARCO雄厚的财力后盾与毫不马虎的专业规划。与此同时在近几年才开始的主题国家馆,也充分的吸引了画廊业界以及该国的参与兴致,以国家的主题呈现当地艺术发展的现况,所推销的不仅是艺术家与艺术品还有国家的形象,相对的也增加ARCO的经费充裕运用契机。
历经2002、2003年的转型成功,让ARCO终于逐渐站稳脚步并与Art Basel取得几乎相对等的地位,而其特殊的西班牙语系国家艺术大平台更是提供了不同的视野与参考观点,在主流的西方艺术市场中走出一条独特的道路。
也因此,即使一个最小的展示空间(约24平方公尺)费用为5千欧元;150平方公尺的大展示空间租金需要3万欧元,并且要在竞争激烈中获得邀请,接下来的展场设计、作品运送保险、工作人员交通住宿都还要在另外往上加乘,还是有许多画廊愿意前往参展,他们的目的不仅在交易,还有其它额外的人脉拓展与曝光机会。
2006年ARCO
主题国——奥地利
22家画廊统在奥地利主题国家区展出,强化了奥国的形象并集中呈现当代艺术市场的趋势,当然最重要的是奥地利艺术家的创作获得检视的机会。艺术家Hans Schabus、Peter Kogler、Bj?rn Dahlem、Ruth Schnell、Erwin Wurm、Herbert Brandl/Adrian Schiess等艺术家的作品。其中几家画廊都是当地具有指标性的地位:Charim Galerie成立于1987年经营的重点为摄影及装置、Engholm Engelhorn Galerie手上有一大票的当代艺术超级新秀、Galerie Ernst Hilger经营已超过35年之久,几乎是看着奥地利的艺术发展而成长,除了Knoll Galerie之外Ernst Hilger也经营中欧与东欧当代艺术家的作品、Galerie Krinzinger 难得的不断推介观念艺术。
奥地利的当代艺术发展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尤其最近造访林兹与维也纳的经验可以看出奥地利的艺术仍十分依赖公家单位的补助且十分集中在某一个区域,林兹的电子艺术节、OK当代艺术中心;葛拉兹的美术馆;维也纳的美术馆特区更将许多美术馆集中在一个区域里管理。离开了这些区域,好像艺术也离开了生活,这与西欧其它城市有着很大的差别。当然其中没有好坏的论断,尤其维也纳在东西欧冷战时期夹处中间的地理位置,一方面要保持优雅的皇室姿态,一方面还要随时提防东欧共党的入侵,确实消耗一些精力,或许如此,极力保持古典音乐的繁华比起发展冒险的当代艺术势必保险许多。
奥地利如今最感到骄傲的是林兹的电子艺术节,电子艺术成为该国的当代艺术发展形象。因此ARCO论坛与马德里市区的两个配合展览都与电子艺术有关,将林兹电子艺术中心的收藏作一个展览藉以凸显奥地利艺术特色。
这些情况情要改变的力量就在画廊的身上了。艺术经纪者可以有更大的自由度与弹性面对当代艺术发展的多变与不确定,虽然有风险却仍有补强的管道。因此在这个展区里当然嗅不到比起其它国家早已大步迈出的画廊来得有力道,但也可以略窥画廊想要突破的一股寄望已经启动。
明年的主题国南韩,依据韩国人的做事态度与信念,想必呈现出的态势绝对会比今年更为强大。
西班牙艺术家专题
由策展人珂芮尔(María de Corral)策划,16位西班牙年轻艺术家创作的特别展览,将西班牙当代艺术从地区性提升到国际的地位。
展出的艺术家大多在1970年代出生,也是目前逐渐在西班牙地区窜起的艺术新秀,更是参展画廊强力介绍的艺术家,能够获邀在此展出也显示了在创作上的被认同与肯定。此专题展是今年第一次规划,本来为的只是不让西班牙本地艺术家的风采全被主题国家所掩盖(西班牙人的天真也在此,他们毫不讳言这个单元就是要与主题国地位平等,同时大力挑衅西班牙艺术家),同时增加艺术家的能见度。其实西班牙人今年是多虑了,或许这个情况在去年或前年已经发生,可是今年整体的表现,本地画廊所展出的艺术家与作品不仅毫不逊色更是处处精采,没有被主题国掩盖光芒之虞。
艺术团体佩罗(El Perro)的录像短片《Democracia (Saking Carabanchel)》(2005)是一部四分半钟的DVD影片,时下年轻人的滑板运动加上饶舌音乐,背景却是马德里Carabanchel区的废弃监狱,呈现了新旧社会的讽喻,五部限量,博览会未结束即售出两部(单价1万欧元)。
皮塔区(Jaime Pitarch)的影片《Polvo al polvo》相较于前者反而呈现一种落败下的苍凉与无声。Alicia Martin经常以书籍当作装置的媒材、Jacobo Gastellano运用寻常家庭的门窗台构筑新的空间、Manu Muniategiandikoetxea重新在几何线条里找出二度与三度空间的对应、Daniel Verbis以线条及色彩挑战视觉的错乱,这些艺术家都在寻找空间与装置的新可能。
Pierre Gonnord的人像摄影恰与Francesc Ruiz的虚拟漫画成为强烈的对比;Sergio Belinchon与Vicento Blanco都是目前在柏林创作的受瞩目新星,也都以城市空间为创作的题材,前者以摄影及影像探索生活空间的紧闭与巨大两者的矛盾;后者则以动画电影的单元格影像描绘都市生活。
整体而言,这个单元主题是最具概念且作品精采度与可看性最高的展览区,作品同样是由画廊的作品中选出,却仍然可以强烈的表现出西班牙年轻当代艺术家的创作多样性与风貌。
特别企划单元
由画廊所提供的作品中选出单一作品在一个展示区呈现。在这里,博览会的传统性质改变了展示区内两件以上作品混乱视觉与欣赏的缺点,除了原来承租的空间之外,这个单元强化了「展览」的精神取代仅供「展示」的功能,观众从第一个空间开始可以每件作品依序欣赏,也因为每件作品各具震撼性与特殊效果,吸引了众多的人潮。
比利时的Galerie Annie Gentils将艺术家Kris Vleeschouwer的整件超过三公尺高的玻璃瓶装置作品「Glassworks」搬到了会场,经过程序设计,加上的玻璃瓶不定时的因为支架的震动而掉落地面破落翻碎,虽然比起在布鲁塞尔BOZAR美术馆展出的规模小很多,却已经够吸引众人的目光;画廊Noguers-Blanchard所展出的艺术家La Pared与Leandro Erlich装置作品,以一面房屋的外墙及门板设计出建筑的形式,水却由墙面及门板倾注而下;Galeria Moises Perez de Albeniz展出目前定居于纽约的Itziar Okariz作品,大型的摄影作品中连续不同城市暗夜的光影书写也颇有看头。
theblackbox@arco
此单元以12件电子艺术作品为展出主题,强调艺术博览会不仅在市场上的交易功能,也凸显了鼓励新媒体艺术创作的可能。不过就现场观察,鼓励与标榜博览会特色的成分还是较大,交易在此区未见。
这个单元也是显示ARCO对于新媒体与电子艺术趋势的观察及重视。可以看得出来马德里博览会要在这个艺术交易平台上注入当下正在发生的新元素,显现ARCO求新求变以及对艺术动态的机动与敏锐观察。Jenny Marketou(希腊)、George Legrady(美国)、Eduardo Kac(丹麦)、Shilpa Gupta(印度)、Dan Oki(克罗埃西亚)、Daniel Canogar(西班牙)、No/E.html(墨西哥)、Domonik Eggermann(瑞士)、Patricia Dauder(西班牙)、Herwig Weiser(奥地利)、Frederic Amat(西班牙)、Cory arcangel(美国)12位艺术家的作品在此展出。西班牙艺术家占了?,分别来自巴塞隆纳与马德里,这是否说明电子艺术的发展其实也可以看得出一个城市电讯普及与使用率的多寡呢?
城市空间Cityscapes
由郭梅兹-拜萨邀请18位策展人针对城市转型与艺术发展的关系从画廊的地缘关系与经营方向看到当代艺术在几个都市的特色。卢布尔亚那(斯洛维尼亚共和国首都)、纽约、圣保罗、哥本哈根、加拉卡斯(委内瑞拉共和国首都)、伊斯坦堡、东京、北京、上海、新加坡、多伦多/蒙特娄、洛杉矶、塔林、开罗/约翰内斯堡/杜阿勒(喀麦隆)、都柏林、泡托(葡萄牙)、圣地亚哥几个城市的画廊因为数目不多,主办单位特别以「城市空间」为名加以整合,邀请策展人规划增加统一性,其实也是一着妙棋,藉由这些地区的策展人号召当地画廊参与,使得零星的参与画廊有种受重视感,同时也为日后的画廊参展打下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