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艺术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 首页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10月29日“虚拟艺术”专题讲座北京举行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6-10-25 13:41:03 | 文章来源: 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
    本月29日奥列弗·格劳将在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举办主题为“虚拟艺术”的专题讲座,届时将邀请北京市各大院校、博物馆、企事业单位的新媒体艺术相关专业人员参加。

    虽然在许多人看来,虚拟现实是一个全新的现象,但是这种现象实际上植根于尚待认识的虚拟图像发展史。对于虚拟视觉空间的研究甚至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代。奥列弗·格劳向我们展示了虚拟艺术是如何融入虚幻想象和沉浸体验的艺术史的。他对于数字艺术的最新发展进行了总结,对于艺术和图像概念的历史转变进行了描述,并且将这些概念与互动艺术、人机界面设计,代理,摇在(远程异地在线)与图像革新联系起来。格劳将艺术史作为媒体发展史进行了新的演绎,他帮助我们理解虚拟现实这种现象而不是重复广告词中的陈词滥调。他在分析中还引入了当代艺术家如莫伊斯·班纳、夏洛特·戴维斯、莫里卡·弗莱希曼、肯·戈尔德贝戈、爱德瓦多·卡、西蒙·庞尼、丹尼拉·普莱维、保罗·塞尔蒙、杰弗里·沙尔、卡尔·希门斯、克里斯蒂安·索玛瑞等的作品加以说明。

    奥列弗·格劳展示了在各个历史时期人们是如何利用当时的各种技术手段来尽可能地营造虚幻图像的。从庞贝城中秘仪山庄中的湿壁画,文艺复兴时期和巴洛克时期的虚像空间,直至全景画像。全景画像可以说是电影出现之前采用传统的绘画手段和大众图像传媒所达到的最完备的虚像形式。安通·封·威尔纳作于1883年的《色当战役》可能是最重要的德国全景画像,通过对这幅作品的详细分析,格劳说明了沉浸式体验如何唤起情感反应。他追溯了体验型电影历经宽幕立体、多感立体和巨幕立体的发展历史,也介绍了立体头盔显示系统及其最初的军事用途。此外他还考察了虚拟现实区别于之前的虚像艺术诸形式的特征。格劳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部虚像空间的历史,还建立了一个理论框架,借用这个框架我们可以分析虚拟艺术的现象学特征、功用和策略以透视历史、展望未来。

    奥列弗·格劳,艺术史学家,奥地利多瑙河大学图像科学教授,该校文化研究所所长。他曾任教于柏林洪堡大学,任齐根大学和林茨艺术大学访问教授。曾任柏林德国科学基金会体验式艺术工程主任。自2000年起,他与自己的工作组开始建立第一个虚拟艺术国际数据库。他曾在世界多个国家地区讲学,获得多个奖项,发表著作甚丰。近期著作包括:《虚拟艺术:从虚幻想象到沉浸体验》MIT出版社,2003年(第四版),《传介感情》法兰克福,2005年。即将出版:媒体艺术史,MIT出版社,2007年。他的研究重点是沉浸式体验与情感的历史;摇在(远程异地在线)的历史、创意和文化;基因艺术和人工智能。奥列弗·格劳是柏林-勃兰登堡州科学学院青年部的成员,媒体艺术、科学和技术历史国际大会2005年在加拿大举行首次会议“耳目一新!”时任主席。

 

主办单位: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
协办单位:歌德学院(中国)

查看评论 >>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艺术中国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artchina@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