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艺术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页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德国图画书体验之旅"引发的轻度思考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6-07-02 11:09:41 | 文章来源: 视觉中国

引言;
    
    走进德国图书信息中心,预备在"德国图画书体验之旅"展出的儿童书籍和一些装裱的内容已经有序的被摆放在那里,我迫不及待的一边翻看一边贪婪的按动快门拍下这些好看好玩又有互动性体验的精美图书.当结束一部分拍摄,从楼上歌德学院图书馆又搬下120本近十年来德国儿童获奖图书的时候,我深深被这些充满孩童气息的美丽插画世界所感染和包围,这是在以往书店或者图书馆从没有过的一种全新体验,单纯、激动、感慨、惊叹,之后是些许失落和伤感.很想知道这些杰作是怎样在那些插画师手中诞生的,也很想知道德国的儿童出版物经历的是怎样一个过程,国内儿童读物在经济压力下所呈现出来的外表繁荣、实则内虚的怪现状将如何改变...刚好中心的王竟博士又非常的温雅有礼,当即决定做个采访,满脑子的疑虑就可得到答案了.
            
    每年我国有5.2亿册的少儿读物出版,儿童读物成为出版市场一块诱人的大蛋糕。我国有3亿多儿童,很多家长在培养孩子方面不吝惜智力方面的投资,但儿童读物繁荣的表面下,究竟是怎样一种现状呢?

    一些儿童读物“重形式、轻内容”。某些儿童读物过于注重外表装帧的精美,印刷华丽、设计花哨,不断推出花样翻新的豪华版、精装版、套装版。有的童话丛书16开本,竟达几公斤重,价格上千元。这些“大砖头”、大价钱只能让读者怯步。一本对孩子产生重要影响的读物,在于它具有丰富的内涵,无尽的想象力,以及对孩子人格的培养、智慧的启迪,这才是一本书的魅力。

    不少儿童读物的内容雷同重复,缺乏原创,盲目跟风。我国图书市场每年推出十几万个新书品种,其中少儿读物大约有2万多种。在儿童读物中,不乏一些深受少年儿童喜爱的作品,但总体来说,作为品牌的畅销作品不是很多。我们的原创力量较弱,创作儿童读物的作者太少了。一些诸如改编名著和启迪性的读物,内容大同小异,同样内容的书,可能出自很多个出版社,几十个版本,让那些望子成龙心切的家长们眼花缭乱,辨不清东南西北,其中来自日本、欧美的卡通、漫画书也占了比较大的比重...

    受访人:德国图书信息中心(BIZ)主任王竟
    采访人:视觉中国编辑 郭海燕
    采访时间:2006年6月30日
    
    王竟:博士,工商管理硕士,现任德国图书信息中心主任

    CV:王博士您好,首先非常感谢接受视觉中国的采访,针对本次德国图画书体验之旅,我们希望通过德国图书信息中心了解更多的有关德国儿童书籍的情况,以便让我们的相关人士更多的关注中国孩子目前所受启蒙教育现状以及从中引发的思考.能给我们简单介绍下德国图书信息中心么?中心成立的初衷是什么?举办的哪些有意义的活动?此次德国儿童书展希望能达到哪些效果?

    王竟:为了深入了解中国图书市场,更好的与中国出版业合作,在1998年,歌德学院北京分院成立了一个新的部门:德国图书信息中心(BIZ),是由德国政府和行业协会共同成立的.目的是要帮助中德出版社之间建立更多的合作.德国图书信息中心是国外在中国的唯一一家政府性质、非盈利的行业机构.联邦德国外交部,德国书商出版社商协会以及法兰克福书展公司都非常重视秉支持这个专门致力于促进中德两国书业交流的平台.

    做过不少活动,最多的就是图书展览,比如"德国最美的图书展"等就很有意义,起到的作用在书籍装帧方面对国内设计的影响尤其显著.很多出版社以及设计师重新认识了书籍装帧对书的重要.还比如帮助中国在2009年的法兰克福书展争取的主宾国位置,使其成为世界文化交流亮点.要说效果可以这么理解,一种是公众效果,比如绘本在中国还是个比较新的概念,对于很多人包括插画师都还比较陌生.但对于儿童的读书能力来说,绘本是非常重要的.德国的儿童读物中很大一部分就是绘本.从德国引进的绘本加强了国人对它的认知,我想在以后出版发行的儿童图书发展当中,会更注重孩子们在这方面的需要;另一种是版权方面,中心会挑选出好的图书来争取获得版权,翻译过来或者直接引进给国内的小朋友,让他们及时欣赏到这些出版物.

    CV:如何评价两国儿童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差异,以及中德儿童心理特征的地域差别,您认为中国孩子能充分理解德国孩子的正在接受的图书教育么?

    王竟:由于两个国家的文化差异,导致在这方面的差异也非常的大.中国孩子从生下来就得接受很多的强制性教育,比如父母要求三岁的孩子就开始学琴棋书画,要求孩子怎么用功怎么跟其他孩子竞争等等,孩子们自由选择余地非常小,可以说几乎就是完全按家长或者社会既定思路来度过自己童年的.这非常不利于孩子创造性的发挥.德国小孩子虽然不会在很小的时候就学会很多东西,但发挥余地很大,想象空间也很大,从天性出发才能从长远开发出孩子本身所具备的潜能

    我见过一些家长以及孩子见到德国的儿童书籍会觉得很好很喜欢,也有人会觉得很奇怪,原来书还可以是这个样子的!这说明好的东西是大家都可以接受的,只有好的贴近孩子接受能力的读物才是适合他们的好的读本.
    
CV:中德两国的儿童读物创作现状有很大的差别,未来有没有更进一步的合作计划,两者合作的过程中会有那些预见的困难?有没有解决的办法?

    王竟:我们刚做过一个调查报告,中德双方就出版状况,希望建立更多的联系.从选题到出版,都能有密切的合作,真正为孩子们作出更好的图书.困难也是有的,比如版权问题,因为,毕竟两国文化的重大差异在沟通上会有一定的难度,中心在这方面刚好起到一个桥梁的作用,帮助双方更好的理解对方的想法,建立真正的合作关系.

    CV:谈谈您所了解的中国儿童图书的现状,以及您对中国儿童图书创作的建议。
    

王竟:我有个六岁的女儿,我本身也会经常关注书店内儿童读物的状况.往往你看到的很大的书店或者很大的图书卖场却很难找到几本给孩子看的好书,装裱华丽,看似精美气势盖人的书打开来往往还是一些乏味的内容和毫无新意的卡通画,故事类的书感觉就是雷同和重复,多以经典童话为主,原创性很少,更多的是知识性的,象百科全书类的,还有动画类的, 这些书大多缺少创意,刻板教条,绘本的引进也少之又少,微不足道,但,孩子们喜欢的恰恰又是以图为主的有创造性的读物.国内我见过的象涵芬楼书店的儿童区算是很不错的了.

    CV:创作这些图书的作者在德国是怎样的一个群体,他们是专职于儿童读物的创作么?
        

王竟:在德国,出版社一般会有一批比较固定又比较松散的插画家,这么说是因为这些插画师不会固定的只为一个出版社工作,出版社也不会固定给他们开薪水.相应的作家也是一样.作家或者出版社的作品或想法由插画家画出来,他们不固定的属于某个机构,个人之间也存在竞争.在德国,没有固定的机构比如出版社来养活这些人,所以,一方面是职业素养,一方面也是生存需要,他们要不停的去创作去做出更好的作品来维持自己的生计,而国内完全不是这个样子,国家会养着这些人,有单位能拿工资,还有什么动力去搞创新呢?
    
   CV:在儿童图书的创作以及出版方面,德国是否有专门的机构?有什么硬性的法律法规或硬性指标来要求出版的量和质么?

    王竟:国家是没有固定机构来约束儿童出版行业的,但行业内有很强的自律.德国有两个类似行业协会的组织来管理这些事,他们之间既是竞争对手,又是交流经验的伙伴.虽然内容方面国家没有详细规定,但在环保方面的苛刻要求是决不含糊,是有明确规定的.因为孩子有可能会把书塞到嘴里或者触碰到细嫩的皮肤, 所以对纸张油墨等环保指数要求相当高,绝不可以在这方面出问题.

    CV:面对国内少儿读物存在严重的问题,数量不少质量缩水内容老化古板缺少创意画工粗糙等现状,整体来看您认为有什么好的解决方式么?

    王竟:时间的问题,类似这样的种种弊端以及和日韩、欧美等的卡通漫画的差距,专家们其实早已经了解透彻了,既然已经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和严重性,我想相关部门会想办法改善的.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个母亲,希望这种改善是本质上的,有效率的.虽然我们在帮助中国参加法兰克福的书展上作出应有的努力,这也从另外的角度说明中国图书在质量上的提升和国际地位的变化,我们相信中国自己的儿童读物在借鉴了国外的很多经验之后会越来越好.但也有担心,就是目前的跟风比较严重,这是经济压力下导致的不正常现象.但能够带给我们希望的是,市场自律本身是会起到良好效用的,这也就是我所说的,是时间问题.这次将要举办的德国儿童书展也是这个目的,交流、沟通、学习、创造.我们一面要抵制外来文化侵蚀,比如日韩动漫等,另一面也要学会辨正的吸取好的养料来满足自身的需求.
        
   CV:能简单谈一下德国儿童图书近些年的发展状况吗?
    

   王竟:这是个很大的问题,可能需要坐下来好好聊才有结果.八月底会有一个”德国出版人论坛”,到时候会详细的介绍德国出版情况和一些新的创意,当然,德国出版也不乏跟风现象,总体来讲因为多年的沉淀,还是不错的.大多好的书刊都出在中小出版社,这些原因到时候也会跟大家交流,希望那时候能再见到你:)

    CV:非常感谢您在繁忙的工作中对我们的支持,书籍是孩子最亲密的朋友,希望今后能看到中心给我们引进更多更好的儿童书刊.也希望我们的作家以及画家们为孩子创作出更多的好作品,让好书引领着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

    部分展览图书欣赏:

1   2   下一页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艺术中国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artchina@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