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艺术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页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细读贺兰口岩画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6-06-29 00:06:38 | 文章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贺兰口岩画一隅

  银川,西依贺兰山,东挽黄河,有塞上江南的美名。贺兰山是宁夏和内蒙古的分界,最近十多年来贺兰山东麓的北段,好多个山沟口都发现了大批岩画,其中贺兰口是最早发现的。因为大批珍贵的岩画面世,贺兰山在国际上的名声大振。

  贺兰山的“岩画”确切地说是岩刻。我国云南、广西也有不少岩画,亦称崖画,是用颜料画的,而且多用红色颜料;而我国北方的“岩画”多半是岩刻。贺兰山的众多“岩画”,只有白芨沟的是用颜料作画,其他的都属于岩刻。

  最著名的是在一条沟的北侧向阳岩壁上的“太阳神”,离沟底约15米高,我们攀上陡峻小径才贴近它欣赏了一番。这块大约一米半见方的作品,号称镇山之宝,它刻痕清晰,形象完整,撅着嘴,圆瞪两大眼,头发直立,有点像卡通人物,真不愧是贺兰山岩画的代表。这怪物现在享誉全球,图像资料里总能见到,银川出售的工艺品里也离不开它。至于“太阳神”名字的由来,就有些难说了。有望像生义之嫌,主要是那半圈头发样的线条,可能被认作是光芒,而传讹者更愿意认可这样的流传。有人曾写文章说,贺兰山经常地震,所谓太阳神,应该是地魔的形象,用途是驱邪祈福。

  贺兰山在古代,是匈奴、鲜卑、突厥、回鹘、吐蕃、党项等北方少数民族游猎及生息繁衍的地方。这些少数民族把生产生活的场景,凿刻在贺兰山的岩石上,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如今,我们游客看到的岩画再现了当时的审美观、社会习俗和生活情趣。在南北长200多公里的贺兰山腹地,就有20多处遗存岩画。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贺兰口岩画。

  贺兰口距银川城50余公里,位于贺兰山中段的贺兰县金山乡境内。那里山势高峻,海拔1448米,俗称“豁了口”。

  走进山口,但见景色幽雅,潺潺泉水从沟内流出。奇峰叠障间,约有千余幅个体图形的岩画,分布在沟谷两侧绵延600多米的山岩石壁上。画面艺术造型粗犷浑厚,构图朴实,姿态自然,写实性极强。内容以人首像为主的岩画占总数的一半以上,其次为牛、马、驴、鹿、鸟、狼等动物图形。其中人首像画面简单、奇异,有的人首长着犄角,有的插着羽毛,有的戴尖形或圆顶帽;有的大耳高鼻满脸生毛,有的口衔骨头,有的面部有条形纹或弧形纹。还有几幅似一个站立人形,双臂弯曲,两腿叉开,腰佩长刀,表现了图腾巫觋的造型形象。还有一些表现女性的岩画,有的戴着头饰,有的绾着发髻,风姿秀逸,再现了几千年前古代妇女对美的追求。在表现动物的图形中,总体上构图粗犷,形象生动,栩栩如生。有奔跑的鹿、双角突出的岩羊、飞驰的骏马、摇尾巴的狗、飞鸟的图形和不知名的猛兽等形象。也有只看到雕刻一部分人手和太阳的画面以及原始宗教活动的场面。

  根据专家们对岩画图形和西夏刻记的分析,我们了解到,贺兰口岩画是在不同时期先后刻制而成。其中大部分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北方游牧民族所为,也有其他朝代和西夏时期的画像。刻制的方法有凿刻和磨制两种:凿刻痕迹清晰,较浅;磨制法是先凿后磨,线条较粗深,凹槽光洁。贺兰口岩画的题材、内容与表现手法都十分广泛,作者富有想象力,给游人传递出一种真实、亲切、肃穆和纯真的感受。众多岩画为了解和研究古代游牧民族的历史、文化、经济状况、风土人情提供了极为珍贵的文物资料,堪称是一处珍贵的民族艺术画廊。

贺兰口岩画代表作“太阳神”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艺术中国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artchina@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