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自申——<第八盏灯>矿工系列油画展》将于7月1日—8日在上海刘海粟美术馆展出;并于7月28日—8月8日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巡展。
著名油画家,原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张自申,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早在上世纪70-80年代就多次下煤矿体验生活。2005年以来,中国的一系列矿难及矿工的生存状态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带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张自申再次到煤矿体验生活,他被矿工们在井下危险艰辛的工作环境及他们在工作生活中的生动形象深深地打动,饱含同情,充满激情,历经数月完成长5.5米、高1.8米巨幅矿工群像《第八盏灯》。另一幅5.25米、高1.8米大型作品《享受生命享受阳光》,反映了下矿井前的一群矿工,怡然享受着冬日阳光。同时展出张自申走进矿区后所画的一系列矿工肖像和速写。
画家自述:想画矿工大概是30年前的事了,那是在安徽师范学院几次带学生下矿区体验生活写生,曾画过一幅创作《争分夺秒》。日子过得很快,从安徽到上海大学学术学院担任领导工作,一晃十余年,行政事务缠身,成为自己多年来未画大题材画的借口,退休后去西藏、云南、浙江、江苏、皖南山区画了不少写生和创作,笔随心走,画画时从未想过结果,我最看重的是有价值的创作过程,常常陶醉于大自然带给我的快乐,还有那些清晰动人的人物形象给我留下的美好记忆。然而2005年3月,我第一次看到黑龙江七台河,被誉为“明星矿”的大煤矿也发生了重大矿难,媒体的报道不仅震惊了国内外,更令我撕心裂肺的心痛。我谴责自己为什么把画矿工的夙愿搁置这么多年?
回想当年下矿写生,体验生活时,曾深深被矿工们的艰苦劳动和无私奉献而感动。现在他们怎么样了?无法克制的涌现的强烈创作欲望,和多年未有的沉重心情,想即刻到矿区去画他们,去表现他们——这些从事最危险工作的矿工们。不幸手臂骨折延误了我的行程。
2005年10月,全国矿难仍接二连三发生,令人痛心疾首,悲剧不断上演,我不顾骨痛不便,重新来到淮南矿区。淮南集团是国有大矿,与死亡事故发生最多的小煤矿相比完全不同。这里已多年没有重大矿难发生了。矿区的建设比起那时“大打矿山仗”时的简陋工棚已有天壤之别了。安全生产也是矿区领导天天抓日日讲的头等大事。我问过该矿的工人,他们也说近几年矿上都没出过矿难了。
于是我就在淮南矿业集团下属的潘东煤矿写生,这是6000余人的矿区,矿区领导非常支持我的创作,提供一切方便的条件,使我写生创作非常顺利。
下矿前,阅读过一些矿难的资料,脑海中浮现的画面:有遇难者、有抢救者、有家属、有领导、有不法私营的矿主等等,人际间的矛盾、冲突、组织了一个壮丽的悲剧性场面。
但当我在潘东煤矿的矿井口迎接一个个从地下煤井上来的矿工们时,我的心跳陡然加快了,黝黑的脸膛粘满厚厚的黑煤、陈旧黑色的帽盔、满身煤灰破烂的工作服、脖子上挂着染成了黑褐色的毛巾、颈上挂着或头上带着一盏已经关闭的矿灯。他们走出矿井时就像一群高大的黑色雕塑,令我立刻想到了罗丹辉煌的英雄纪念碑组雕《迦莱义民》。
这个印象太深刻了,于是,构思转化成矿工群像,构思出七个矿工和八盏矿灯,隐去了直接画矿难的构想。
1号矿工:《第八盏灯》的主角,他带领采煤小组,抱着人已去,灯还亮着的矿帽;
2号矿工:紧紧跟在1号矿工的身后;
3号、4号矿工坐在煤车上;
6号矿工搂着5号矿工肩膀;
7号矿工:这是最年轻的生命……
|